重阳投资邱国根的创业经历?

邱国根,1969年4月出生于浙江绍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硕士。毕业后加入君安证券。邱国根早年对股票和期货市场双向出击。邱国根凭借自己“独立”的性格和对投资的独特理解,从5万元-654.38+0万元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这在当时已经是一笔巨大的财富了。曾参与编写新中国第一部证券辞典《股票债券百科全书》,主编《企业融资操作》。成立重阳投资公司,任董事长。邱国根在2008年福布斯中国富豪榜上排名第328位,2008年财富6543.8+0.46亿人民币。

邱国根出生于浙江省绍兴县平水镇。他的父亲是一名老兵。65438-0987考入中国人民大学投资经济系。这个热门专业不教证券投资,课程主要是项目评估、招投标等。中国的国有经济正在从计划体制中转型,这是非常需要的。

1991年,邱国根考上了本系研究生,发生了一件深深影响他的事。一进学校,卢忠云老师就让他组织人写书。这本书叫《股票债券大全》,计划300万字。它由经济研究所的吴晓求博士策划,金建东编辑。当时上交所和深交所刚刚开始运营,市面上还没有类似的书。

邱国根花了5个月的时间,每天都在图书馆找资料。在没有电脑和网络的年代,“节假日经常一天写八九千字”,一个人完成近654.38+0万字的稿件。虽然是他写的,但是要先了解这些知识,书的体系框架是完整的,所以邱国根系统的掌握了证券投资的基础知识。1992年底,邱国根和大师兄去深圳代表部门做项目。他们第一次听到学生描述热闹的炒股。此时沪深两市交易的股票不超过50只,但写了一本书后,他已经深感兴趣。

邱国根的第一份工作并没有马上投身证券行业。1993,提前毕业的邱国根被有政府背景的深圳特区开发公司录用,分配到开发部做项目,当时让人羡慕。不久,特发与君安证券成立合资公司,君安总裁张国庆爱才,将他送走。从大名鼎鼎的特发,到刚刚成立不到一年的君安,邱国根的投资生涯是从君安自己创业的交易员开始的,虽然不情愿。

毕业时,邱国根有三万元积蓄。除了654.38+0万字的稿费,他还通过办班、上课获得了一些收入,这在当时是一笔巨款。他回到家乡,和高中认识的罗毅结婚了。当他到达深圳时,他只花了65438+10000元钱。他的姐姐在绍兴乡镇企业做会计,把三万多元的积蓄交给他打理。这5万元是邱国根个人投资的起点。

从1993到1994,中国股市经历了一次大扩容,新股大量发行,指数暴涨暴跌。到1995年底,邱国根积累到一定数额,决定辞职创业。1996年底在深圳注册了一马投资,接手了熟人圈子里的资产管理业务。公司的名字来源于罗毅和他妻子的姓氏。

在邱国根的记忆中,中国股市只有两次大牛市,分别是1996-1997和2006-2007年。他很幸运地抓住了这两次机会,在此期间,他的财富爆发式增长。在第一次大牛市中,他取得了近20倍的增长;随后八年,增长了八倍;从2006年到现在,他的财富增长了近20倍。

邱国根总结说,投资依赖于复合增长,但增长并不均匀。只有机会来了才能抓住,没有机会的时候才能守住,才能取得长期满意的复合增长。机会来了,回报率很重要。他认为自己的成功在于不仅仅关注频率,而忽略速率。有的投资者可能在10的投资中赢了9次,但总收益率只有15%,而有的投资者输了8次,只赢了2次,但总收益率可能是70%。

两次牛市,邱国根思路清晰,主线清晰。首先,判断什么是牛市,他认可的经典牛市是“价格随业绩增长而上涨”,“投资者反复获利,赚钱示范效应明显,市场势头如虹”。其次,牛市或经济好转最终是通过投资公司、挖掘主线公司来实现的。

在1996-1997,他的主要投资品种是姬神A、四川长虹、深发展A,2006-2007年,他的主线是券商、金融、地产,投资了吉林敖东、长江电力、白云机场、招商银行、工商银行,其中万科A的仓位最重。

在邱国根看来,在牛市中获取超额收益固然重要,但在熊市中保持良好的业绩,在均衡市中获取正常的利润更为重要。但对大多数投资者来说,很难两者兼得。在两次牛市之间的8年里,邱国根取得了近30%的年复合增长率。他还做了一件重要的事情。2001注册上海一格资产管理有限公司(2006年更名为上海重阳投资有限公司),将业务中心从深圳迁至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