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值蒸发了几千亿!巨头滴滴下架却没有得到大众的同情。麻烦还在后面。
推荐:每一个互联网巨头上市的背后,都是一场大造富运动。
比如阿里巴巴上市的时候,至少产生了1,000个百万富翁,1,000个千万富翁,40个亿万富翁,其中马云、蔡崇信、彭蕾是最典型的。
最近国内风头正劲的一家互联网上市公司,莫过于网约车巨头滴滴。
对于滴滴出行来说,这段时间经历了风风雨雨。7月,1正式在纽交所上市,峰值市值接近800亿美元。
虽然其赴美上市的进程一直极为低调,财富问题也尽量不提,但滴滴出行却遭遇了诞生以来最强大的危机——七大国家部委同时联合调查,滴滴出行面临长达45个工作日甚至更长的调查时间。
在此背景下,滴滴市值开始暴跌。
截至北京时间7月31日,滴滴市值仅为49431亿美元。与峰值市值相比,滴滴市值蒸发了30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900亿元)。
其实这是由于滴滴的市场中介性质。滴滴作为出租车中间商,不管怎么解释,最后既赚了乘客的钱,又赚了滴滴司机的代理费,所以无形中自然得罪了乘客和司机。
可能很多人都说了,滴滴成立后为大家出行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服务,也给了用户很多补贴。现在很多媒体都说坑客户有点不合适。但问题是,滴滴之前并没有接触过太多的数据。
比如不同的手机,同一个地点,同一个目的地打车费用不一样,这就是一种大数据杀熟。
而且,说白了,网约车只是一个工具企业,互联网属性不够强,头部效应不突出,不可替代性其实不强。虽然滴滴在在线租车领域拥有大量的注册司机和大量的用户,但恐怕这次事件会让滴滴出现大量的“粉滴”。
另一方面,当滴滴打车、花猪打车等打车平台出现时,人们其实更愿意选择这些新平台。尤其是滴滴的“全家桶”彻底下架后,难免会被其他竞争对手瓜分市场份额。回归后原来的市场还在不在,真的很难说。
根据滴滴此前的招股书,滴滴在中国市场拥有3.77亿活跃用户,在中国的日均交易额高达2500万。一旦这些数据的安全性得不到保障,不仅会受到舆论的谴责,更大的事情还在后面。
原因是滴滴触碰了行业底线,手握大量出行数据,却出国上市。导致国家的数据安全无法保障,所以滴滴这次下架“没有错”。
滴滴事件给其他互联网公司敲响了怎样的警钟?
可以预见,随着国家数据安全法的颁布和正式实施,国家只会加强对数据安全和隐私数据的保护,滴滴事件也是国家打击此类问题的开始。
而那些目前参与收集和滥用用户隐私数据,甚至非法从中获利的公司,国家一定会严打,不留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