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设备将获得财政贴息贷款进行更新改造,医疗IT建设有望加快。

国家卫计委此前下发通知,拟利用财政贴息贷款更新改造医疗设备。贷款方向包括购买诊疗、临床检查、重疾、康复、科研转化等各类医疗设备。

民生证券卢伟在65438+10月25日的研报中表示,各种临床系统和医疗设备数据采集分析系统充斥在医生办公室、护士站、手术室和各个临床科室。随着医疗创新的不断深入,基于windows开发的系统有望迎来本地化变革,创新将引领医疗信息行业反击。

从近期订单水平来看,医疗信息板块订单强劲,1000万单。数据显示,20438年6月至2022年9月,头部企业共拿下医院订单39.4亿元,同比增长22.08%;公共卫生订单中标9.98亿元,同比下降45.01%。

上市公司中,创业惠康、万达信息、东软集团、卫宁健康、嘉禾康美、九元海印等都参与了医疗器械的建设。

东方证券认为,新创等领域未来将受到政策进一步推动,医疗IT建设有望加速。分析人士认为,未来三年,新创将是贯穿整个计算机行业的主线,可以串联起医疗IT、管理软件、金融IT、网络安全等所有赛道。

公开资料显示,医疗信息化建设主要在医院,包括医院管理信息化、临床管理信息化和公共卫生信息化;广义而言,随着“三医联动”改革和互联网医疗的发展,医保信息化、药品信息化等创新系统的建设也被纳入医疗信息化的范畴。

开源证券朱海斌在9月8日的研究报告中表示,智慧医疗通过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建立健康档案的医疗信息平台,实现数据化、标准化、智能化管理,成为提升医院服务管理智能化、精细化的有效手段,因此得到国家的大力支持和推广。据IDC统计,2021年中国医疗行业IT支出达到71.2亿元。预计2024年市场规模将增长至1,01亿元,2021至2024年的年复合增长率为12.36%。

竞争格局方面,数据显示,东华集团市场份额为13.3%,排名第一;威宁健康城市占比达到12.9%,紧随其后。首创惠康和思创医益的市场份额分别为6.4%和4.8%,分列第四和第五位。整体来看,行业格局分散,头部企业没有绝对的市场份额优势。

卢伟表示,医疗作为一项民生计划,在政策推动和医疗机构数字化转型的趋势下已经成型。随着医疗信息行业的集中度将稳步提高,行业龙头也有望实现更长期的增长。建议关注医疗IT龙头企业,如创业汇康、卫宁健康、东软集团、万达信息、九元海印等。

具体来看,东软集团是国内首家上市软件公司,公司保持医疗IT解决方案市场份额第一10年。该公司的RealOneSuite为大型医疗机构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其产品主要包括医院信息系统HIS和电子病历系统EMR,覆盖近600家三级医院。

中信证券杨在研报中表示,卫宁深耕医疗IT行业近30年,形成了传统业务和创新业务的全面布局,率先通过内生和外延完成全国布局,服务医疗卫生机构超过6000家。目前,公司通过产品变革积极引领医疗IT行业发展,率先推出基于云的中间平台架构产品WiNEX,并提出基于云的战略,寻求提升运营质量和效率。

西南证券王湘杰65438+在10月26日的研报中称,创业惠康已基本完成核心应用软件对国内主流生态环境的适配。此外,公司与飞利浦的合作进程加快,2023年下半年将推出新一代Ctasy产品,综合竞争力加强。九元海印是中国医疗信息化和数字政务领域的领先企业。公司参与建设了国家医疗保险信息平台和22个省级医疗保险信息平台项目,其中10省级为核心业务系统。

但值得注意的是,医疗信息行业目前缺乏行业统一的数据标准,因此各个系统和应用之间并没有相互连接。分析人士表示,市场迫切需要一个医疗领域的“安卓系统”,为医疗领域的软件和能力提供集开发、管理、营销于一体的开放平台,融入医疗行业生态,更好地满足医院客户的需求。换句话说,标准和开放的平台将是决定新一代医院信息管理系统长远发展的重要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