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建发集团有限公司企业足迹
初创期(1980-1984):随着厦门经济特区的建立而诞生。
作为当地政府下属的外向型投资开发公司,此时的建发公司兼具政府职能和企业权力,是厦门特区对外引进资金、技术和设备的最重要窗口。代表厦门经济特区和厦门市政府宣传接待、洽谈和参与组建新型中外合资公司,吸引外资,改造老国企。在过去的四年里,公司与国外洽谈并签署了471个合资合作项目,其中合资合作项目22个。厦华电子公司、厦华电子胶带公司的成立,厦门饮料厂印度华地砖厂、可口可乐生产线的引进,厦门航空有限公司、厦门国际银行、华美卷烟厂的成立,都与建发公司密切相关。
转型阶段(1985-1988):公司由行政型公司转型为运营型企业,初具规模。
从65438年到0984年,厦门特区从湖中2.5平方公里扩大到全岛。公司继续承担市政府引进外资和接待的任务。四年来,累计引进特区投资245项,引进先进技术设备45项,协议资金总额51.71.00亿元。同时,公司因势利导,优中选优,开始逐步参与投资一批中外合资、合作和内联企业。公司实施以贸易投资、以投资促贸易的经济战略,贸易额逐年翻番。建发公司也从初创期的一个政企合一的地方行政公司,逐渐转变为以投资贸易为主的综合经营型企业。
改革创新阶段(1988-1995):实施内部经营机制改革,清理整顿投资项目,打造有实力的经营主体。
在这一阶段,公司开始对内部经营机制进行重大改革并逐步深化改革的内涵,先后实施了经济目标责任制、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并创设了贡献积累奖;实行年终干部考核制度,建立经理离任审计制度等。,使廉洁自律、民主监督和制度约束相互作用;1995,厦门率先实行全员劳动合同制,取消福利分房,职工住房商品化。
同时,公司加大清理整顿投资项目力度,通过清算、停业、转让股权等方式,压缩清理了30多家经营不善或效益不佳的股份制企业。,从而抑制了公司前期粗放式投资的负面影响,盘活了部分资金,克服了生存危机。自1993以来,公司经营步入良性循环轨道。
快速发展阶段(1996-2000):在生产经营规模和经济效益日益增长的同时,公司通过抓资本经营,进入有计划的快速发展阶段。
现阶段公司生产经营规模和经济效益稳步增长,公司经营的几大产业在现阶段发展迅速,同时开始涉足资本经营。65438至0998厦门建发股份有限公司的成立和上市,不仅使集团公司具备了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功能,而且实力进一步增强。公司先后收购厦门联发公司、厦门华侨电子企业有限公司,接手新粤华发展公司、粤华酒店,收购厦航20%股权,受市政府委托管理投资十几亿元的厦门国际会展中心。之后,公司迅速扩大业务规模和行业,实现了资产规模和经济效益的同步增长,生产经营和资本运营取得了良好的业绩。
核心产业形成阶段(2001 -2003):随着集团第二个三年发展规划战略的实施,集团核心产业凸显,业务、产业、品牌迈上新台阶。
在这一阶段,公司努力实现第二个三年计划(2001-2003)确定的战略目标。通过整合,突出了公司的三大核心产业,即商贸物流、房地产开发和旅游酒店。商贸物流企业全部由建发股份控股,成立了建发地产集团和旅游集团。同时完成建发信托与厦门国际信托公司的并购重组,参股法拉电子有限公司,建发股份发行9000万股,收购厦门国际会展中心。在这一阶段,公司还对集团的组织管理架构、管理方式和分配制度进行了重大调整和改革,总结提炼出“团结和谐、敬业守信、稳健务实、创新进取”的企业文化内涵。公司的经济实力、品牌知名度和干部的整体素质都有了质的提升。
核心产业快速成长阶段(2004-2006):随着集团第三个三年发展规划战略的实施,集团规模和效益快速增长,集团管理架构更加清晰,品牌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显著提升,集团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
现阶段,公司全面实现了第三个三年计划(2004-2006年)确定的战略目标,公司三大核心产业商贸物流、房地产开发、旅游酒店的规模和效益快速增长,公司经济实力显著提升。同时,通过资产的整合、重组和转让,集团的管理架构更加清晰。
现阶段,公司在加强经营管理规范化的同时,也加大了品牌推广力度,推出了新的品牌标识,树立了新的形象,建发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显著提升。“团结、敬业、诚信、进取”的核心企业文化已深入员工心中。集团综合实力再上新台阶。
展望未来(2007-)
2007年,公司将开始实施第四个三年发展计划(2007-2009)。规划期内,将通过扩大对现有核心产业的投资、适度增强对现有培育产业的投资、积极运营其他现有投资业务中的资产、尝试投资一些新领域等方式加大资本运作力度,实现投资收益的更大增长;推动关键领域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和提升,提升品牌价值,将建发集团打造成国内信誉良好、综合运营能力强的大型投资集团企业。
目前,公司正按照新三年规划确定的方向,坚定不移地在核心产业上做专、做强、做大,培育新兴产业,实施人才梯队战略,不断提高投资效率,改革管理中不适应业务发展的部分,使集团在经济实力、人才素质、管理体制、品牌知名度等方面跃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