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张时代末期,苏宁的“断臂求生”有什么不好?
据媒体报道,江苏新新零售创新基金二期为Suning.cn资本,由江苏省和南京市国资牵头。参会企业包括:阿里巴巴、小米科技、海尔、美的、TCL等科技和家电巨头。业内分析,若以每股均价5.59元计算,上述转让方将借助本次交易获得约88亿元。这意味着无论是张还是的老股东都可以套现一大笔钱。然而,令人担忧的是,也将从张时代进入“无实际控制人”时代。
平心而论,2020年之前,苏宁易购的业绩还是很不错的。作为传统家电巨头,苏宁电器在击败国美后开始布局电商业务。经过一些坎坷和失败,Suning.cn也取得了一些好成绩。
2017年,Suning.cn凭借1879亿元的营业收入,以26.48%的增长率入选世界500强榜单。2018和2019年营业收入增长率分别为30.35%和9.91%。但到了2020年,由于疫情突然爆发,人们的消费需求受到影响,苏宁易购营业收入出现负增长,营业收入2523亿元。
从Suning.cn 2020年年报来看,主要问题在于两个方面:一是流动性不足,资金链随时有断裂的风险。流动负债高达1246.02亿元,占全部负债的9.213%,流动资产只有1074.84亿元,小于流动负债,所以流动比率远远超过警戒线。这意味着苏宁易购的短期流动资产不足以偿还其到期的流动负债。Suning.cn面临短期债务违约的风险。
另一方面,负债率过高。据苏宁易购2020年年报显示,虽然Suning.cn 2020年实现销售收入2523亿元,但负债达到6543.8+0352.43亿元,资产仅为2654.38+020.75亿元,资产负债率高达63.77%。如果去掉,其无形资产为654.38+038。
那么,曾经名列世界500强的Suning.cn是如何陷入这种境地的呢?一是苏宁cn逆市疯狂扩张。Suning.cn的创始人张痴迷于线下零售店。早在2018,他就斥资48亿元收购了家乐福中国80%的股份。要知道家乐福负债累累,奄奄一息。结果家乐福成功套现。
于是,苏宁小店应运而生,最高峰时全国有8000多家。重资产的苏宁小店没有给母公司带来任何业绩,还拖累了传统业务。张不得不将苏宁电器从上市公司剥离。
其次,Suning.cn还没有完全发展其在线业务。按照张的说法,我在网上努力了很多年,但是一无所获。近年来,B2C的市场蛋糕被阿里巴巴和JD.COM瓜分,苏宁只有可怜的5.5%的市场份额。事实上,表面上看,Suning.cn是一个“线上+线下”的平台,但它的主战场永远在线下。由于Suning.cn专注于线下家电卖场或超市,苏宁的线上发展自然处于停滞状态。如果线下发展受阻,线上就没有成功的可能。
第三,张这些年做了太多“烧钱”的事情。张斥巨资入股中超江苏苏宁足球俱乐部,同时将目光投向欧洲。为了获得西甲2015 -2020赛季、英超2019-2022赛季、德甲2018-2023赛季的版权,张不惜砸下2.5亿欧元、50亿元人民币、25亿元人民币。
张喜欢国际米兰,所以他花了20亿元去意大利买了70%的股份。据说“苏宁系”在执掌国足米兰的几年间,烧掉了约50亿。然而,大量投资体育只会加速苏宁易购流动资金的枯竭,而不会给Suning.cn带来任何投资回报。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张主动辞去董事长也是一件好事,因为的江苏欣欣零售创新基金二期的股东要么是电商巨头,要么是家电巨头,比如阿里、小米、美的、海尔。未来,阿里可以为Suning.cn进一步打开电商的销售空间,而美的、海尔、小米等股东可以给Suning.cn他们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线下销售渠道。这一次,在“断臂求生”之后,Suning.cn可能会有新的转机。然而,作为的创始人,张的时代即将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