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袋研究报告

“限塑令”实施及塑料袋使用情况调查报告

一.调查背景

塑料购物袋是日常生活中的消耗品,我国每年都要消耗大量的塑料购物袋。塑料购物袋在为消费者提供便利的同时,由于过度使用和回收不充分,也造成了严重的能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特别是超薄塑料购物袋容易破损,大部分被随意丢弃,成为“白色污染”的主要来源。塑料袋的完全降解需要100年,所以它给地球上的水、空气、土壤、动植物的生存带来的灾难是致命的。

国务院办公厅2007年6月35438+2月31日发布《关于限制生产、销售和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2008年6月1日起,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厚度小于0.025mm的塑料购物袋(超薄塑料购物袋)。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

二、调查的目的

据此,在学院团委的号召下,中国矿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社会实践组利用暑期时间,对“限塑令”的执行情况以及后续塑料袋的使用情况进行了调查。为了达到以下目的:

1.调查市相关部门环保局是否针对国家“限塑令”的要求采取了措施,采取了哪些措施,取得了哪些成效,遇到了哪些困难,如何解决。了解消费者对政府工作的支持程度。以便研究分析,形成报告,对本部门的工作提出建议。

2.调研限塑令执行情况,走访大小商场、超市、农贸市场,调研限塑令执行情况,深挖问题,分析问题原因。

3.了解消费者对许“限塑令”的接受程度。对消费者进行问卷调查,统计调查数据,了解“限塑令”被广大消费者接受的情况,探讨新法对消费者的影响。从调查中发现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以便向相关部门做出反应,帮助提出对策。

4.了解塑料袋生产企业情况,探讨“限塑令”对相关企业的影响。调查大小企业的发展方向和新法出台后转产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国家是否有措施帮助他们转产。

5.深入社区宣传“限塑令”的实施及意义。建议大家自觉减少塑料袋的使用,提高市民的环保意识,共同维护绿色家园。

三。受访者

1,市环保局工作人员;通过走访环保局相关人士,希望了解相关部门针对“限塑令”采取了哪些措施,效果如何,遇到了哪些困难,环保人士如何看待该令。

2.大小商场超市负责人;走访商场、超市负责人,了解商场“限塑令”实施情况,“限塑令”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以及商家对其的看法和态度。

3.公众和消费者;通过对消费者的调查,了解消费者对“限塑令”的接受程度,分析消费者对“限塑令”的态度以及产生这种态度的原因。

4.一些塑料袋制造商;了解“限塑令”后塑料袋企业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分析相关对策。

第四,调查结果

(一)、环保局集中宣传,环保“包”到家。

实践小组成员走访了市环保局宣教中心,了解到环保局宣教中心主要采取了三项措施:

1,自办生态环境报,专刊宣传“限塑令”。负责人陈主任给我们详细介绍了每一个板块的内容,从限塑令的发布,到6月1实施时消费者的反应,再到接受限塑令,拒绝白色污染的提案。陈主任介绍,生态环保报赠送给该局各单位、附近市民和企业3000多份,群众反响良好。

2、自制购物袋,赠送给大众。陈主任说,环保局全员制作购物袋,在“限塑令”实施的第二天免费发放给市民,倡导大家购物时自备购物袋。

3.发放宣传单,向公众介绍“限塑令”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以及白色污染的危害,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增强效果。

当被问及对“限塑令”的态度时,陈主任表示,他个人支持“限塑令”。他说:“毕竟我们是做环保工作的,深知白色污染的危害。它们的不可降解性和毒性对我们的环境和健康是极大的威胁,而且容易造成土壤和水体污染,间接危害我们的健康。我们应该以身作则,努力让身边的人少用塑料袋。”同时,他非常重视宣传的作用,强调宣传必须符合民众的心态,以民众容易接受的方式进行宣传。同时他表示,自己部门做的宣传工作还是有欠缺的,但是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至于遇到的困难,陈主任表示,大部分是消费者的观念和习惯问题:“限塑令”在大型超市、商场实施效果自然会更好,而菜市场比较分散,无法集中管理。没有方便袋,人们下班买菜确实不方便,消费者也很难一下子改变多年形成的习惯。很多人给我包,我买谁的菜的现象,阻碍了宣传和落实。

(B)塑料袋的有偿使用,导致超市的工作瘫痪,菜市场的情况令人担忧。

1.超市商家表示支持,并采取措施应对“限塑令”

鉴于超市是人们购物的主要场所,也是塑料袋被广泛使用的地方。我们主要调查了市中心的大小商场。调查发现,所有大型超市和大多数小型超市都采用了塑料袋付费制度。新一佳超市收银负责人向我们介绍了其超市应对“限塑令”所采取的相关措施:超市根据国家下发的文件对使用塑料袋进行收费;卖环保袋。采访中了解到,超市提供的塑料袋价格大多在0.2-0.5元之间,环保袋价格在3-5元之间。而且各超市都有各种布袋出售,价格从3到9元不等。

新一佳超市收银台负责人表示,个人非常支持“限塑令”,但要让消费者马上接受并不容易。这需要慢慢来,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消费者抱怨塑料袋有偿使用。他还告诉我们,“限塑令”实施后,这家超市的塑料袋使用量减少了3/4,为商场节省了大量资金,取得了很大的成效。此外,他还说:“商场会实施这项措施,环保也是我们商场的目标。”

2.农贸市场“限塑”难,菜商有难。

与超市严格执行“限塑令”相比,菜市场的执行情况要差很多。对调查问卷结果的统计显示,47.44%的人仍然可以偶尔享受免费塑料袋,9.30%的人经常享受,90%以上可以享受免费塑料袋的场所是菜市场。我们主要去了文昌校区对面的菜市场。据调查,超过80%的摊贩听说过“限塑令”,但我们仍然可以看到超薄塑料袋在这里仍然被广泛使用。一位卖菜的厨师说,每个塑料袋要20美分,但为了这20美分,他们往往要向消费者解释很久,有些人还不明白。也有消费者听说塑料袋要额外收费,却扔下已经称好的菜就走了。还有一些菜商说,大部分消费者都有袋子可以买,不得不用。可见,在农贸市场和超市外的水果摊上,“限塑令”并没有起到“限塑令”的大作用。

(3)“限塑令”被消费者普遍接受,但环保是一种习惯。

在接受调查的消费者中,大多数人了解白色污染的危害,理解并支持国家出台的“限塑令”。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很多消费者自带购物袋,只有在忘记带的情况下才会购买。大部分人表示可以接受“限塑令”,有意识地尽量减少塑料袋的使用:一位做装修工人的阿姨真诚地对我说:“我了解不多,塑料袋有害,以后少用。”如果国家已经说了,那就支持。“大妈小心翼翼地把宣传单折好放进口袋,说干完活就好看了。一位老人也说:从环保角度出发,一定要支持“限塑令”。虽然刚开始不习惯,但我们已经习惯了没有塑料袋的生活,习惯了菜篮子。

4.“限塑令”并没有困住塑料龙头企业,小企业纷纷倒闭。

作为全国塑料袋生产龙头的河南华强公司,其70%以上的产品都被限制使用,成为此次行动的重点。2008年初,华强解散。4月18日,原子公司强辉公司恢复了工作。成功转型后,强辉公司再次成为焦点。受地域限制,7月17日,我们电话采访了河南遂平塑业发展有限公司的宋经理。宋经理热情地向我们介绍了公司认真执行国家“限塑令”的情况。

据宋经理介绍,2008年4月公司获悉国家限制生产超薄塑料袋的通知。公司领导对此非常重视,立即指示相关技术单位开始产品改造。因为工厂使用的生产机械都是工厂的生产部门生产的,机械方面没有太大阻力。经过科研人员和技术人员的共同研究,公司新产品于5月15日通过遂平相关部门的验收。5月18,新品开始全国上市,订单很多。目前,该公司主要生产加厚塑料袋,并将产品销售给超市和水果包装商。现在公司有3000名一线工人,数千台吹膜机正在满负荷运转,处理来自国内外的订单。

据介绍,该公司几年前就掌握了塑料降解技术,未来将在可降解塑料方面投入更多资金,积极考虑生产环保购物袋。宋经理多次谈到企业责任,认为作为行业的领导者,有责任为建设环境友好型、节约型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同时积极承担提升行业技术水平的任务。当被问及如何看待“限塑令”时,宋经理欣然表示,这是一项有利于社会发展的政策,公司理解并积极支持。同时,公司也认为这是一个改变产品结构的机会,使公司更好地发挥技术优势,增强竞争力。

然而,据我们所知,河南省许多小型塑料袋厂已经关闭,而强辉公司又恢复了往日的繁忙。这些工厂大多是家庭经营的,没有正式的营业执照。然而,“限塑令”的实施仍然严重影响了当地的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