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建工集团有限公司的文化理念。
“和谐”一词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出现了六次,这说明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和谐”将越来越成为当代社会人们的理想追求。“和”就是协调、平衡、有序、协同、和谐。“和”强调多样性和丰富性,指的是各种事物和因素的有机融合。
要把“和谐”上升到“基础”的高度,贯穿于企业工作的方方面面。因为“和谐”并不局限于人际关系,它从处理制约企业生存发展的各种基本关系入手,强调矫正和理顺企业内外的各种主导关系,统一和协调各种利益和价值观,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因此,可以从更深层次上解决企业的经营和发展等一系列问题,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以和谐为本,追求卓越”的理念体现了新的历史条件下本集团企业目标、企业精神、企业价值观、企业道德和企业环境理念的基本要求,为培育和形成本集团具体的工作理念提供了正确的指导。
其次,“以和为贵,追求卓越”的理念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继承和发展,同时也体现了先进文化与时俱进的要求。
中国传统道德强调“和为贵”,重视道德教育,重视个人对家庭、国家、民族的责任和义务。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标志着事物的最佳状态,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根本价值取向和追求。和谐是中华民族的最高信条。
“以和为贵,追求卓越”吸收了传统文化中的积极因素。对内,倡导和谐的人际关系;对外,强调对业主的诚信与和谐,对社会的人与环境的和谐融合,体现了企业义利统一的价值观和道德观,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要求,是“以德治国”战略在企业文化核心层面的具体体现,对推进集团两个文明建设具有指导意义。
“和谐为本,追求卓越”的理念具有很强的亲和力,容易被员工、业主和公众认可和接受。
第三,“以和为贵,追求卓越”的理念是上海建工传统文化特色的总结,反映了上海建工50年发展企业的独特人文环境和优良传统。
长期以来,作为大型国有建筑企业,我们“敢造中国之最”,承接了一系列国内外知名的标志性建筑。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形成了顾全大局、讲求合作、坚持国家至上、集体第一的优良传统,形成了正确处理人与物、个人与整体、企业与社会、生产与利润等各种关系的基本原则。同时不断转变观念,适应市场,实现稳健发展,避免大起大落。
可以说,“以和为贵,追求卓越”的理念集中体现了贯穿企业50年的优秀文化传统的最鲜明特征。同时还融入了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理念的创新成果,表达了企业正确处理勇于竞争、做大做强、规避风险、稳健经营的辩证关系,总结了企业正确把握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新鲜经验,在集团内具有实践基础和操作空间。
第四,“和谐为本,追求卓越”的理念体现了大集团发展的必要条件。
首先,“追求卓越”强调发挥主观能动性,与时俱进,敢于创新,敢于做前人没有做过的事情,表达了集团引领建筑行业和世界知名建筑集团的目标;
其次,提出了发挥大型建筑集团整体优势的重要途径,即有序竞争,* * *胜* *存,即“和”,而不是你死我活或互损。这体现了集团内企业互利共赢的发展观和竞争观。互信互补,互惠互利,互助友爱,义利统一,* * *荣誉。
这20个字包含了企业工作各方面的指导原则:
-企业发展通过协调和互补寻求和谐;
-通过兼容寻求与不同文化的和谐;
-通过服务社会寻求和谐;
-真诚地寻求与业主的和谐;
-通过集团内部的相互信任和互利来寻求和谐;
-企业通过关爱员工来寻求和谐;
-员工通过对企业尽职尽责来争取和谐;
——员工与员工通过互助寻求和谐。
“和谐为本”与“追求卓越”的目标紧密相连,是一个相辅相成的整体。“追求卓越”是上海建工的价值取向,是一种动态的目标追求,可以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
——企业改革发展不断设定新目标;
——企业综合实力不断迈上新台阶;
——企业文化建设不断注入新的活力;
——企业品牌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
“追求卓越”作为企业的价值取向,要与时俱进,体现在集团的具体规划中,体现在每个具体岗位上。无论是做事,做人,还是做产品,都要追求卓越,让创新永无止境。
我们以“和谐为本,追求卓越”的理念作为企业文化的核心,这将为上海建工的发展创造更广阔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