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棵松村的发展与转型
“发展才是硬道理”。没有经济发展,就没有村民生活条件的改善,也就没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物质基础。所以发展经济是富民兴村的第一要务。九棵松人苦于传统农业的贫困,对工业的渴求极其强烈。“产业兴村”是改革开放后全体村干部群众的志向。于是,上世纪80年代初,一批村党委、村委会带领党员干部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石英资源,兴办了九棵松村的第一个工业项目——石英采石场,开始了九棵松村靠卖矿石成为工业强村的道路。当年的盈利8万元,让九松人看到了希望。九棵松人不懈努力,依托丰富的资源,采取“自我积累、滚动发展”的发展战略,对产品进行升级。1984-1992,建立了两个石英砂厂,产值过亿,就业近千人,在资本原始积累中完成了9棵松树,实现了农业向工业的初步转变。90年代中期,一个现实的问题来到了九棵松人面前:石英石作为不可再生资源,总量有限,九棵松仅靠它是不可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为了九棵松和九棵松子孙的长远利益,村党委干部及时调整策略,决定采取“多业经营、规模经营”的发展思路,实施“多元化战略”。他们把目光投向了大别山区丰富的森林资源。1994年,他们与台商成立了湖北九特种板材有限公司。经过八年的持续建设,公司产能快速增长,成为中国中西部地区最大的人造板生产基地。为扩大公司规模,增加综合实力,2007年4月,九板材有限公司与深圳市燕加隆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合作,对公司资产进行重组,成立湖北燕加隆九板材有限公司,注资近亿元全面启动四条生产线,并将扩大厂区,增加就业近300人。同时,九棵松村在1995与东风汽车公司成立了湖北汽车板簧厂。由于卓越的产品质量,公司很快成为东风汽车公司的“AAA”级供应商。为了增加他们强大的竞争力,他们积极更新技术,并于2007年成立了新的“神风”公司。神风公司采用国际先进的生产线和工艺,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现年产汽车钢板弹簧5万吨,年产值654.38+0.5亿元。九棵松打造了一个跨行业、跨领域的综合性集团公司——湖北九棵松集团公司,集集资、工贸于一体。形成了人造板、板式家具、石英砂、汽车配件、建材、林果、商务服务等八大支柱产业的21企业集群。村集体固定资产已达4.8亿元,工业产值约占总产值的98%,从事工业生产。二、科学规划、建设,促进农村向城镇转变。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村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九棵松的人口不断增加,对村民的生活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再者,由于企业的增加,原有的配套设施已经不能满足生产的需要。因此,九棵松的合理规划和城市化成为九棵松人面临的新挑战。其实早在1986,一批村党委、村委会就请来了武汉城建学院的专家对整个村子进行规划。根据九棵松村的地形和居民分布,专家们建立了“三纵三横”的城市格局,并勾勒出三个工业区、三个功能区和四个居住区的城市规划,但由于当时客观条件的限制,没有付诸实施。由于各种条件的成熟,一批村党委、村委会立即行动起来,带领全体村民开始了农村城镇化建设。从2002年底开始,四年累计投资约3256万元,终于让九棵松新村崛起。第一,根据总体规划——“三纵三横”城市格局,村周道路、车站道路、刘杰道路建设10年。其次,在城镇配套功能设施建设方面,建设了电厂、自来水厂、宾馆、有线电视台、电话程控中心等配套设施,实现了“水通、电通、电话通、宽带通、有线电视通”。全村856户,386户有别墅,328户有楼房。经过不懈努力,九松一律,别墅丛生,绿树成荫,花果飘香,基本完成了从农村到城镇的跨越。第三,采取合理措施,积极实施,促进村民生活由困窘向富裕转变。
虽然村级经济发展迅速,村民收入水平大幅提高,但一些与村民生活相关的民生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比如看病难、养老难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村党委和村委会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方面,对贫困户老、弱、病、残,通过给予物质补贴,可以过上和其他村民一样的生活。另一方面,出台了一些积极的政策来解决村民的实际问题。比如实行了合作医疗制度,村集体投资200多万元建设了现代化医疗诊所,每年下拨654.38+0多万元实行医疗补助。村民看病只需承担30%的医药费,为群众解决了困难。
同时,村里每年给男满60周岁、女满55周岁的老人发放400-600元的生活补助,让他们老有所养。再者,由于土地的产业结构调整,为了满足村民的生活需求,村里按照国家相关政策标准给了村民生活补助(284元/亩,年)。考虑到村民在集体经济创业过程中的贡献,村里从2008年下半年开始给村民发放额外的创业补偿,每人每年200-300元左右。
通过上述一系列措施,九棵松已经意识到疾病让群体有了依靠,老人们有了安全感。人民生活不断富裕,困扰已久的民生问题得到很好解决。四、精心组织,积极参与,促进村民由粗鄙走向文明。
随着九棵松的发展,九棵松村村民的经济状况有了很大的改善。但由于农村缺乏文化娱乐生活,一些村民开始赌博打架,一定程度上损害了九棵松的面貌。鉴于此,一批村党委、村委会意识到,加强村里的精神文明建设,提高村民的整体素质迫在眉睫。他们采取了以下措施:
第一,设立村卫队,在保护村民安全的同时,也承担着监督检查的重任。
严厉打击赌博、打架斗殴、封建迷信等不良习气,使九棵松风气为之一正。基本没有村民赌牌,也没有治安和刑事案件。
第二,采取各种措施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
九棵松村不定期邀请省、市、县黄梅戏团进村演出,不定期进行体育比赛。各种文化娱乐活动丰富了村民原本枯燥的业余生活。而且九棵松村每年都开展“双文明户”“十星级农民”的评比活动。星级越高,农民享受的优惠政策越多。这可谓“一举两得”,既调动了村民的积极性,又提高了他们的自觉性。九棵松“十星农民”合格率达到79.8%,村民素质大幅提升。
经过多年的努力,九棵松邻里和睦,团结互助,崇尚科学,热衷勤劳致富,呈现出欣欣向荣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态势。可以说,九棵松居民的教育化、文明化改造已经完成。五、主动公布并接受监督,促进传统管理向民主化转变。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不符合时代潮流,不利于九棵松的长远发展。为了顺应民意,实现九棵松的可持续发展,一批村党委、村委会积极转变管理形式,开始实行民主管理,得到了群众的广泛赞誉和一致支持。
首先,九棵松村成立了民主理财小组,由老干部、老党员和群众代表组成。它负责监督该村的财务状况。财务管理小组有权对村里的每一笔开支进行审计,并及时公布审计结果。同时,每年要公布村里的财务状况。每到年终代表大会,村党委、村委会都要向代表们公布村里支出的每一分钱的明细,接受全体村民的监督。自从实行财务公开制度后,村民对村党委和村委会有了更多的信任和支持。
其次,在重大问题的决策上,九棵松实行民主决策。比如九棵松村每一个项目的投资,都要经过党员、干部和人大讨论。如果经国会讨论通过,项目可以上马,如果没有通过,就不能上马。
民主管理是我们党的一个重要原则。这个原则在九棵松村得到了彻底的贯彻,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和转变。
30年风雨兼程,鲲鹏展翅万里。九棵松,一个曾经寒冷贫穷的小山村,经过30年的风雨洗礼,从过去的一只雏鸟成长为今天的彭坤;而当年深陷困境的九松人也过上了富足幸福的生活。时代在变,社会在变,九松在变,九松坚韧顽强。“吃苦耐劳,创造伟业,争创一流,永不止步”的精神不变。他们一直在努力,从未满足,也从未停止。他们一直在为打造九松和谐九松的品牌而奋斗。我们相信,九棵松的大鹏将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天空中越飞越高,越飞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