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客观评价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

(一)我们需要根据资产负债表分析上市公司的长期偿债能力和短期偿债能力。

虽然两者都属于公司的偿债能力,但是之前分析就不一样了。在分析短期偿债能力时,我们需要考虑几个重要指标,如营运资本、速动比率、流动比率、现金比率和现金流动负债比率。但前三者应用广泛,资产负债表中只涉及流动资产、流动负债和速动资产。就营运资金而言,经营额越大,其财务状况越稳定,也就是说企业基本没有偿债压力,反之亦然;但是,流动比率越大,企业的偿债能力越稳定,因为它可能是应收账款的增加,存货的积累等等。国际上目前的比例是200%左右,比较合适。流动比例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最好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在衡量长期负债能力时,既要考虑存量指标,也要考虑流量指标。质量指标通常指资产负债率、长期资本负债率、产权比率的权益乘数和有息负债比率等。流动性指标主要指利息倍数、现金流利息保障倍数和现金流负债率等。

(二)需要分析公司的运营能力

运营能力大致可以分为人力资源运营能力和生产资料运营能力。更全面的分析包括对这两种营运能力的分析,但在实际过程中,通常只考虑后者,因为生产资料的营运能力实际上是公司总资产及其各要素的营运能力。还需要从各方面入手。流动资产、存货和非流动资产的周转都需要考虑。应收账款的周转需要考虑赊销比例、可靠性、减值准备、周转天数等深层次问题,如报表中披露的应收账款减值准备,需要在分析中充分关注。从公司的经营能力可以得到其未来的发展潜力和盈利水平,这是管理者或投资者不可或缺的信息。

(3)利润表能够反映上市公司一定时期的损益和经营成果及其分配关系,是衡量公司生存和发展能力的重要依据。

通过对利润表中营业毛利率、营业净利率、成本利润率、总资产利润率、总资产收益率、总资产净利率、总资产收益率的分析。一般来说分为两类,一类是经营盈利能力分析,一类是资产管理能力分析。在利润表中,我们往往更关注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利润、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净利润等数据。但是,会计人员和投资者不能只关心净利润,认为利润越高越好,因为公司可以将投资收益和营业外收入计入当期利润,但这些利润并不是稳定的主营业务收入。上市公司中,净利润有盈余但主营业务亏损的公司比净利润亏损但主营业务收入有盈余的公司更危险。上市公司对外披露的费用非常有限,外部分析师很难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

另外,不同的方法对营业利润的分析会有不同的结果,甚至可以通过一定的会计方法实现扭亏为盈。这就需要分析成本行为,然后运用会计方法进行正确的核算。当前期生产产量乐观,库存较多,但当期销量不尽如人意时,会计人员可以通过一定的核算方法使报表看起来乐观。银广夏事件就是典型的例子。1997至2001期间,虚构销售收入累计达10多亿,虚增利润达7.7亿。这些虚假信息误导了不少个人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

(4)关注现金流量表中现金的流入和流出,特别是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预付账款和待处理财产损失的信息和数据。

一般来说,账龄超过三年的应收账款需要转入坏账准备,但是很多公司没有设置坏账准备科目,多年遗留的坏账都挂在应收账款里,必然导致资产的增加。因此,当会计师或投资者发现公司的资产非常高时,必须详细分析应付账款和其他应付款,分析是否存在应转入坏账准备的固定资产,从而导致资产科目虚增。

会计信息是通过对各种会计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而获得的,会计信息可以通过历史标准、行业标准、目标标准和行业标准进行比较。然而,一些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非常有限,导致管理者和普通投资者对其财务能力的分析出现偏差。因此,无论是会计人员还是上市公司管理者,在分析上市公司财务状况时,都需要保持全面、认真、客观的工作态度,用有限的数据进行充分、全面的分析,避免会计工作失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