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联数据董事长冯晓:等待认知智能在资产管理行业“开花”

科技资产管理“潮流”

2011之前,冯晓是基金界最有影响力的总经理,十大老牌公募机构创始人之一,国内最大的基金公司之一的掌舵人。2015后,虽然仍是浙商基金董事长,但最被业界认可的是在大数据、区块链、元宇宙等前沿技术上的“鼓与呼”。

在冯晓看来,科技对资产管理行业的影响和推动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前两个阶段已经发生并取得丰硕成果,第三个阶段正在发生并期待无限。

第一阶段是通信技术时代。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资产管理行业已经进入信息时代。随着新时代的开启,大量的金融信息公司应运而生。但随着技术的发展和行业的进步,成功者寥寥无几,却在行业内享有不可动摇的地位。

第二阶段是大数据分析时代。面对浩瀚的信息海洋,技术成了乘风破浪的利器。技术被用作帮助资产管理行业的工具,促进资产管理行业高效、便捷地应对快速变化的市场,并为投资拓展广度和探索深度。

第三阶段是认知智能时代。人工智能技术正逐渐深入到资产管理行业,两者的结合是一种化学反应。然而,冯晓说,它仍然处于非常初步的阶段。“大家可能都看到了人工智能在围棋中的应用。AlphaGo在19*19的空间里所向披靡。然而投资千变万化,纵横交错,人工智能远未穷尽其变化。但是,因为没有穷尽,所以充满了期待。在未来,我们可能会越过那个临界点,看到资产管理行业中认知智能应用的指数级增长。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静待花开’,静待随着时间和实践的巨变。”冯晓说。

关于业内的疑问,即科技资管时代是否会成为科技的比拼,主观和动态的智慧将退居二线。冯晓的观点很明确,即科学技术将为基层资产管理提供支持。

在科技的支持下,基金经理和研究人员要把有限的宝贵时间投入到学习行业新知识中去。目前占用他们大量时间的基础工作,比如财务报表建模,比如预测宏观、行业、个股未来走势中的各种数据收集、统计、计算,都可以交给机器去做,腾出大量时间去做有价值的工作,比如参数调整、前提优化,以认知智能提高投资效率。冯晓说。至于投资业务,技术可以帮助标准化和多样化。基于坚实逻辑的“千人千面”的智能投顾,只有技术才能实现。

“适时”信息数据服务

回顾通联数据的创建,冯晓指出,当时对通联数据的期待,大多是基于资产管理行业的逻辑,即开发信息数据服务的应用场景,这是通联数据的“1.0时代”。

资料显示,当时的通联数据聚集了一批资产管理和金融科技交叉背景的大咖,但其主线仍然是偏向于资产管理行业的场景化应用探索。

但最近通联数据开启了“2.0时代”,即在已经清晰的应用场景基础上,进一步进行技术能力提升和商业化推广的阶段。近日,通联数据完成了9年来的首次“换帅”:在全球资产管理行业颇有经验的王政宣布辞去CEO一职,由公司前首席科学家、前微软高级技术专家蒋龙接任。前者简历中资产管理行业经验丰富,后者背景中技术研究色彩更浓。

“前端技术的商业化,尤其是面对不断变化的认知智能技术、技术和应用,需要能力兼备和专注。通联数据的‘2.0时代’要求管理团队具备更强的技术背景,进一步展现前沿技术在资产管理行业的使能效应和应用成果。董事会高度认可蒋龙丰富的金融科技研发背景,可以帮助通联数据在新的发展阶段走得更好。”冯晓说。

冯晓认为,真正的技术创新不应该是重复建设和退化为“内卷化”,而应该是开拓创新,做增量工作,把产业“做大”。

事实上,回顾通联数据的初衷,冯晓的业务是增量业务。“当时业内很好奇通联数据要做什么?是在抄袭别人的商业模式和开发流程吗?我们的态度很明确,就是不做行业内的‘某某第二’的位置。科技的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一旦到了形成格局的领域,就希望通过反复建设来超越对手,成就自己。说到底,其实是‘内卷化’的作用,不能给行业格局带来清风正气。”冯晓说。

正因为如此,冯晓和通联数据希望抓住科技浪潮带来的“蓝色深海”。

此外,技术赋能的投入,产品和服务的个性化需求,以及对数据隐私和安全的严格要求,都是无法绕开的:技术如何获取数据?如何保证数据安全?如何处理不同金融机构的个性化需求?对此,冯晓表示,通联数据践行基础数据导入+SaaS标准+混合云定制的多元化解决方案,根据资产管理机构的不同需求,提供不同的产品和服务。“通联数据的合规性和安全性的保障是采用混合云的方式。资产管理机构的数据在私有云上,我们会把数据提供给资产管理机构,但对方的数据不会流回给我们。安全和合规是信息和数据服务的基础,数据通信的技术和方法得到了行业各方的认可。”冯晓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