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股市的主要因素有哪些?谢谢你

一.宏观分析

1.宏观经济变量

(1)利率

现实生活中的利率有很多种,存款利率和贷款利率是最贴近企业经营和人民生活的。目前,我国存贷款利率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放开,由中央银行(人民银行)控制金融机构的存贷款基准利率。基准利率的变化显示了央行的意图,对商业银行影响很大。最新的变化是,2007年3月18日,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由现行的2.52%上调0.27个百分点至2.79%。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从目前的6.12%上调至6.39%;其他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也相应调整。

人们普遍认为利率的提高对股票市场有负面影响。首先,存款利率上升使得存款收益率走高,风险承受能力较弱的投资者倾向于将资金从股市撤出进行储蓄(要明白银行存款也是安全性高、风险小、收益低的投资);贷款利率的上升增加了公司的融资成本,增加了偿债难度,利润相应减少;此外,住房贷款利率的上升将使一些投资者从股市中撤出资金来偿还抵押贷款。以上种种原因造成股市资金分流,股市资金供给下降。如果把股票当成产品,对股票的需求就会下降。根据价格和供求关系,推动股价下跌的压力很大。1993 5月15日和7月11日,央行两次加息,将上证综指从1000点打压到几百点,股民损失惨重,而5月1996日两次降息。

但是传统的利率和股价的关系也要结合经济周期来分析。3月18日,存贷款基准利率的上调并没有让股市下跌,而是在震荡盘整中小幅上涨,加息并不能完全扭转当前蓬勃牛市的大方向。原因在于,在经济繁荣增长阶段,社会需求旺盛,企业利润快速增长,甚至完全抵消了利率上升带来的融资成本增加;在繁荣时期,投资者也强烈看好股市,存款利率小幅上调不足以吸引投资者转向。特别是中国目前处于全球经济的亮点,约10%的增速吸引了全球投资者的目光。资金总是充足的,小幅加息势必难以遏制股市的强势。另一方面,在日本,当利率在1990年代中后期开始的经济衰退期间降至非常低的水平时,很难重振股票市场。

对于经济繁荣,一个国家的居民必须有一些经验。当经济相对不稳定时,加息或降息会起到显著的负面或正面作用,而当经济的繁荣或衰退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时,利率的作用就会非常有限。

(2)汇率(人民币汇率)

汇率对原材料或产品涉及贸易的上市公司影响很大,也会引导国际资金的流向。很多研究者认为,当前中国股市的繁荣离不开人民币的升值。直观来看,人民币升值意味着65438美元+0只能换到更少的人民币。中国于2006年7月21日宣布汇率制度改革。在此之前,汇率维持在1美元兑8.27人民币左右。汇率制度改革后,汇率弹性增加,波动幅度也加大。目前人民币汇率约为1美元兑7.8元人民币,人民币升值趋势持续。

汇率通过贸易渠道影响上市公司股价有几种情况:

(1)如果公司产品主要销往海外市场,原材料不依赖进口,当本国货币升值时,国内产品价格相对国外产品上涨,不利于国内产品的销售,而原材料成本不变,企业利润下降,股价下跌。相反,当汇率贬值时,股价会呈现上升趋势。

(2)如果公司产品主要销往国内市场,原材料依赖进口,当本国货币升值时,国内产品销售价格不受影响,而原材料成本下降,利润上升,股价上涨。反之,汇率贬值,股价就会下跌。

(3)如果公司产品主要销往国内市场,原材料不依赖进口,那么汇率对销售收入和原材料成本的影响相对较小。

(4)如果公司产品主要销往海外市场,原材料也依赖进口,这其实就是国际贸易中“两头在外”的情况。本币升值会减少产品的销售收入,但另一方面,原材料成本也会下降。汇率对利润的影响趋于相互抵消,汇率的影响相对较小。

(3)控制货币供应量/信贷资金法定准备金比率

有三种货币供应:M0、M1和M2。M0只包括流通中的现金,M1包括现金和活期存款,M2包括现金、活期存款、储蓄存款和其他公司存款之和。央行密切关注M1和M2,监测经济运行。中央银行对货币供应量的控制是间接的,主要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再贴现利率和法定准备金率。法定准备金率是近年来频繁使用的货币政策工具。法定准备金是央行要求商业银行存入央行账户的资金,其一定比例的存款即为法定准备金率。这一比例的提高会减少商业银行可以放贷的资金量,从而间接控制流向股市的资金总量。需要注意的是,政策并不允许信贷资金直接流入股市,而是考虑一种情况:在信贷资金充足的情况下,打算买房的人可以很大程度上依靠房贷,从而将自有资金投入股市。一旦信贷资金收紧,房贷难以获得或者贷款少,在这种情况下,就没有多余的资金投入股市,减少了股市的资金总量。每次政府彻查违规资金入市的消息,通常都会导致股市小幅下跌。

(4)通货膨胀率/利率上升

通货膨胀率衡量一个国家物价上涨的程度。通货膨胀率越高,物价上涨越厉害。通货膨胀率对股价的影响视情况而定。

(1)温和稳定的通胀对股价影响不大。如果通货膨胀在一定的可容忍范围内增长,经济处于繁荣(扩张)阶段,产出和就业都持续增长,那么股价就会持续上涨。

严重的通货膨胀是非常危险的,经济会严重扭曲,货币会以每年50%甚至更快的速度贬值。这个时候,人们会为了资金保值而囤货买房。这可能从两个方面影响股价:一是资金流出金融市场,导致股价下跌;二是经济扭曲和效率低下,一方面企业无法筹集必要的生产资金,同时原材料、劳务等成本飞涨,使企业经营严重受挫,利润水平下降,甚至破产。

③通货膨胀期:不是所有的物价和工资都同速变动,即相对物价变动。这种相对价格的变化导致财富和收入的再分配,产出和就业的扭曲,因此一些公司可能从中获利,而另一些公司可能遭受损失。相应的,盈利公司的股票上涨;相反,遭受损失的公司股价下跌。

此外,较高的通胀率通常会引发央行实施紧缩的货币政策,从而对股市产生不利影响。

2.国内经济政策

在中国,政府调控股市的政策通常对股票价格有很大影响。一般来说,政府对股票市场的政策主要包括发展股票市场和规范股票市场。1994年7月底,证监会“三大利好政策”出台,上证综指短时间内从300多点涨到1000多点,成交量放大数十倍。1994年9月,政府开始检查透支行为,将“T 0”结算系统改为“T 1”。上证综指四个交易日暴跌300点。

最近股市最重要的改革是2005年下半年启动的股权分置改革。长期困扰中国股市最重要的问题是,近三分之二的股份是国有股和法人股而不能流通,流通股股东和非流通股股东利益不一致。股权分置改革就是通过对价的方式(可以理解为对流通股股东的补偿)让非流通股流通。首先,这一政策使得流通股股东和非流通股股东的利益一致,实现了与国际股票市场的接轨,从长远来看对股票市场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这一改革也被认为是当前股市走强的重要因素之一。但在短期内,也要充分考虑非流通股股东(称为大非流通股和小非)在当前良好的股市形势下减持的冲动,尤其是对于非流通股比例较大的上市公司。

政府对房地产和债券市场的政策也会影响股市的表现。比如政府认为房地产过热,采取措施打压,那么原本投入房地产的资金就可能转向股市,从而推高股价。

重要领导人对股市的讲话也会反映政府对股市的评价和看法,研究者通常以此为依据预测政府将对股市采取的政策。

国家产业政策也会影响特定行业上市公司的股价。对于国家支持和发展的行业,其股价会被推高,而国家限制的行业则会受到不利影响。比如,国家对交通、水电、燃气等公用事业的产品和服务价格进行限制。,这将直接影响公用事业公司的利润,并使这类公司的股价下跌。

3.国外重大政治和经济事件

国外重大政治经济事件都会对当地股市产生影响。美国、欧洲、日本和香港的股票市场对国际市场有重大影响,与中国股票市场有很高的联动性。2007年2月27日被称为“黑色星期二”。这一天,上证综指暴跌268.81点,跌幅8.84%,创2月1996以来单日最大跌幅。深成指跌797点,跌幅9.29%,接近跌停。自中国a股上市以来,全球主要股市的指数也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跌。有研究者认为,这是中国股市影响世界股市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