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分析中常用的财务比率

(1)反映偿付能力的比率

1.流动比率

(1)流量比的计算

流动比率是企业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率。即: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该指标反映企业流动资产偿还短期内到期债务的能力。

(2)流动比率的评价标准

一般来说,流动比率越高,资产的流动性越强,短期偿债能力越强;流动比率越低,资产的流动性越差,短期偿债能力越弱。但流动比率高可能是库存积压和大量应收账款的结果;也可能反映企业现金过多,说明企业的资金利用不充分,可能降低企业的盈利能力。此外,不同行业的企业对资产的流动性要求不同;企业管理和财务管理也会影响流动比率。

2.速动比率

(1)速动比率的计算

速动比率又称酸性实验比率,是指速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率,即:

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

该指标反映企业短期内可变现资产偿还短期内到期债务的能力。

速动资产是企业能够在短期内变现的资产,等于流动资产减去存货的金额,包括货币资金、短期投资和应收账款。

(2)速动比率的评价标准

一般来说,速动比率越高,资产的流动性越强,短期偿债能力越强;速动比率越低,资产的流动性越差,短期偿债能力越弱。每个企业的速动比率应根据行业特点等因素进行评价,还应注意对应收账款流动性的分析。

3.银行现金准备率

(1)现金比率的计算

现金比率是企业现金与流动负债的比率,即:

现金比率=现金/流动负债

该指标反映了企业立即偿还到期债务的能力。注意,这里的现金包括现金和现金等价物。

(2)现金比率的评价标准

一般来说,现金比率越高,资产的流动性越强,短期偿债能力越强,但可能降低企业的盈利能力;现金比率越低,资产的流动性越差,短期偿债能力越弱。

4.资产负债比率

(1)资产负债率的计算

资产负债率,又称负债比率和债务营运比率,是指总负债与总资产的比率,即:

资产负债率=总负债/总资产× 100%

该指标用于衡量企业利用债权人提供的资金开展经营活动的能力,反映债权人的支付情况?踩上去?谭曲?

(2)资产负债率的评价

负债率越高,企业利用债权人提供的资金进行经营活动的能力越强,而债权人贷款的安全性越低,企业偿还债务的能力越弱;反其道而行之。

如果企业资产负债率大于100%,说明企业资不抵债,债权人本金可能无法收回。

5.有形资产负债率

有形资产负债率是企业负债总额与有形资产总额的比率,即:

有形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总资产-无形资产净额)× 100%

该指标是资产负债率的扩展,可以更客观地评价企业的偿债能力。

注:如果待摊费用和递延资产(或长期待摊费用)在总资产中的金额较大,在计算本指标时也应将其从总资产中扣除。

6.产权比率

(1)产权比例的计算

产权比率也叫负债与所有者权益比率,是负债总额与所有者权益总额的比率,即:

产权比率=负债总额/所有者权益总额× 100%

该指标表明了债权人和投资者提供的资金来源的相对关系,反映了企业的基本财务结构是否稳定。

(2)产权比例评估

产权比例越高,企业偿还长期债务的能力越弱;产权比例越低,企业偿还长期债务的能力越强。

7.赚取利息的倍数

(1)赚取利息倍数的计算

赚取利息倍数是企业息税前收益与利息费用的比率,即:

已获利息倍数=息税前收益/利息支出。

注意,公式中的利息费用是支付给债权人的利息总额,包括财务费用中的利息和固定资产中包含的利息。赚取利息的倍数反映了企业用营业收入支付债务利息的能力。

(2)利息收入倍数的评估

一般来说,赚取利息的倍数至少应该等于1。这个指数越大,支付债务利息的能力越强;指数越小,支付债务利息的能力越弱。

(2)反映营运能力的比率

1.应收账款周转率

应收账款周转率是反映应收账款周转率的比率,可以用应收账款周转次数和平均收款期两种方式表示。

(1)应收账款周转次数的计算与评估

应收账款周转次数用来反映应收账款在一年内的平均变现次数。计算公式为:

应收账款周转次数=销售收入净额÷应收账款平均余额

其中,销售收入净额=销售收入-销售退货、折让和折扣。

应收账款平均余额=(期初应收账款+期末应收账款)÷2

注:应收账款平均余额指未扣除坏账准备的应收账款金额。

应收账款的周转次数是一个积极的指标。周转次数越多,应收账款的流动性越强,应收账款的管理水平越高。周转次数越少,应收账款的流动性越弱,应收账款的管理水平越低。

(2)平均回收期的计算和评价。

平均收款期用来反映应收账款在一年内平均实现所需的天数。计算公式为:平均收款期=应收账款的360倍=应收账款平均余额× 360销售净收入。

平均收集期是一个反指标。周转天数越少,周转次数越多,说明应收账款的流动性越强,应收账款的管理水平越高;周转天数越多,周转次数越少,说明应收账款的流动性越弱,应收账款的管理水平越低。

2.存货周转率

存货周转率是反映存货周转速度的比率,也有两种表达方式:存货周转次数和存货周转天数。

(1)库存周转次数的计算和评估

库存周转次数反映的是一年内的平均库存周转次数,计算公式为:

库存周转次数=销货成本÷平均库存

其中,平均库存=(期初库存+期末库存)÷2

库存周转次数越多,库存周转越快,企业实现的利润越高,企业的库存管理水平越高;库存周转次数越少,企业在库存中占用的资金越多,库存管理水平越低。(2)库存周转天数的计算和评估

库存周转天数反映一年内平均库存周转所需的天数,计算公式为:

库存周转天数= 360 ÷库存周转次数=平均库存×360÷销货成本

库存周转天数越少,周转次数越多,意味着快速的库存周转会增加企业实现的利润,企业的库存管理水平越高;库存周转天数越多,周转次数越少,说明企业在库存中占用的资金越多,库存管理水平越低。

(3)反映盈利能力的比率

1.销售净利润率

销售净利率是企业净利润与销售收入净额的比率,即:

销售净利率=净利润/销售收入净额× 100%

该指标是反映企业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标。该指标越高,企业从销售收入中获取净利润的能力越强。该指标越低,企业从销售收入中获取净利润的能力越弱。

影响销售净利率的主要因素有商品质量、成本、价格、销售数量、期间费用和税金。

2.资产净利润率

资产净利率是企业净利润与平均总资产的比率,即:

资产净利率=净利润/平均总资产× 100%

平均总资产=(期初总资产+期末总资产)÷2

资产净利率越高,使用全部资产的企业盈利能力越强;资产净利率越低,使用全部资产的企业盈利能力越弱。资产净利率与净利润成正比,与平均总资产成反比。

3.实收资本利润率

实收资本利润率是企业净利润与实收资本的比率,即:

实收资本利润率=净利润/实收资本× 100%

实收资本利润率越高,企业实际投入资本的盈利能力越强;实收资本利润率越低,企业实际投入资本的盈利能力越弱。

影响实收资本利润率的因素不仅包括影响净利润的因素,还包括企业负债规模。一般来说,债务的增加会导致实收资本利润率的增加。

4.净资产利润率

净资产收益率又称所有者权益利润率、净资产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是净利润与所有者权益平均余额的比值,即:

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所有者权益平均余额×100%

该指标反映了所有者总投资的盈利能力,也是一个综合财务比率。净资产利润率越高,企业所有者权益的盈利能力越强;净资产利润率越低,企业所有者权益的盈利能力越弱。

除了利润水平和所有者权益,企业的负债也影响其水平。一般来说,负债的增加会导致净资产利润率的增加。

5.基本利率

基本利润率又称资产息税前利润率,是企业息税前盈利与总资产平均余额的比值,即基本利润率=息税前盈利/总资产平均余额。

该指标反映了企业的整体盈利能力。

6每股收益

每股收益又称每股收益,是企业净利润总额与普通股股数的比率,即:

每股收益=净利润总额÷普通股股数

该指标是反映股份制公司盈利能力最常用的指标。每股收益越多,每股盈利能力越强,投资者回报越多;每股收益越少,每股盈利能力越弱。

影响每股收益的因素有两个:一是企业的利润水平;二是企业的股份数量。

7.每股股息

每股股利是普通股股利总额与股份制企业普通股股数的比值,即每股股利=发行净利润/普通股股数。

该指标是影响企业股价的重要指标。每股分红越多,对投资者的回报越多,企业股价越高;每股分红越少,对投资者的回报就越少,企业股价就越低。

影响每股股利的因素有两个:一是企业的每股收益;二是企业的股利分配政策。

8.价格收益比

市盈率是普通股每股价格与每股收益的比值,即市盈率=每股价格/每股收益。

市盈率越高,说明投资者对公司的未来充满信心,企业市值越高;市盈率越低,企业市值越低。但由于股市受到异常因素的干扰,股价会出现异常,所以在使用这个指标时要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