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亚著名的华商有哪些?这些人是中国哪里人?
这些人是客家人和潮汕人(5个苏小明人和6个李程伟人)
排名名称净资产(美元)国籍年龄企业
1郭鹤年(中国)53亿马来西亚82郭氏集团
2 ananda 510万马来西亚67明讯通信公司
3郭令明(中国)40亿新加坡64丰隆集团
4黄志祥(中国)32亿新加坡77新和集团
5苏(中国)30亿泰国60亿TCC集团
6李程伟(华人)27亿新加坡74华侨银行集团
7林梧桐(中国)26亿马来西亚87云顶高原赌场
8郭令灿(中国)24亿马来西亚64丰隆集团
8黄祖耀(中国)24亿新加坡76大华银行集团
10黄惠忠(中国)23亿印尼64 Djarum卷烟集团
一代又一代的华商成为东南亚的财富引擎。
数百年来,华商似乎是一个永不枯竭的引擎,对东南亚的繁荣起着关键作用。在9月份发布的“福布斯东南亚富豪榜”中,我们看到,上榜的40人中有近30人是中国人,占据了近四分之三的席位,前十名中有9人是中国人。
其中既有影响东南亚经济走向的商业大亨郭鹤年,也有推动亚洲和谐发展的政治精英他信。有征战沙场多年的老企业家,有年轻有创意的大三学生林。
华商早期进入东南亚主流社会极其困难,能长期生存并登上国际舞台的更是凤毛麟角。我们在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和菲律宾选择了一个有代表性的华人富豪传奇呈现给读者。我们可以看到,他们的成功,一方面得益于他们的勤奋、努力和对历史机遇的准确把握,另一方面也得益于严格的家庭教育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随着中国经济的逐渐崛起,由中国血脉相连、语言各异的东南亚华商也将有更大的舞台来表演。他们也是激励中国内地企业更快、更大程度融入全球商业社会的力量。
郭鹤年
郭鹤年
东南亚最富有的人
年龄:82岁
企业:郭集团董事长
财富:53亿美元
中国背景:
郭鹤年的祖籍是中国福建福州。父亲郭于1909年从零开始来到马来西亚。在这种家庭氛围中长大的郭鹤年继承了中国人的传统美德,如勤劳、节俭、朴素和孝顺。郭鹤年曾多次强调:“我的母亲为我今天的成就贡献良多,她也是对我一生影响最大的人。”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郭鹤年将投资重点放在了祖国中国,并向希望工程捐款5000万元。他曾说:“我的心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我长大的国家,一部分是我父母长大的故乡。”
财富创造传奇:
25岁创业至今仍在“退休”的郭鹤年,打造了一个集糖、酒店、地产、航运、保险、传媒于一体的庞大商业王国,横跨新加波、泰国、中国、印尼、斐济、澳洲等亚太地区,拥有香格里拉酒店、香港南华早报等知名品牌。他被描述为国际社会中最广为人知的马来西亚人。郭鹤年经历了上个世纪商业圈的所有变革,其间既有难得的发展机遇,也有全球性的大萧条。对此,郭鹤年的观点是:“危机就是机遇。一个商人必须对当前形势保持敏感和警觉。”
20世纪40年代末恰逢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恢复时期。1948从新加坡莱佛士学院毕业后不久,郭鹤年在新加坡创办了Likwu公司,主要从事船舶运输和一般业务。从此,他与航运界结下了终生不解之缘。
20世纪60年代是动荡不安的时期,郭鹤年继承了父亲时代遗留下来的蔗糖贸易事业,赢得了“亚洲糖王”的美誉。他抓住时机,建立了马来西亚第一家糖厂,从政府手中租赁了大片土地种植甘蔗,并迅速建立了遍布全马的销售网络,形成了“原料-加工-销售”的“一体化经营”体系。1970在世界糖价上涨之前,他买入了白糖,大规模投资国际市场的白糖期货。至今控制了马来西亚原糖市场的80%,占据了世界糖市场的10%。
20世纪70年代是领土扩张的时期。从1971开始,郭鹤年正式进军酒店业,投资1亿令吉成立新加坡第一家香格里拉酒店。后来,他在许多国家的首都或大城市建立了基地,从吉隆坡、曼谷、香港和斐济一直延伸到中国大陆。香格里拉酒店集团现已成为国际知名的五星级酒店品牌。
20世纪80年代,世界经济不景气,航运业出现“供大于求”的现象,货船货运量大幅减少,使郭鹤年损失严重。然而,上世纪80年代末投资中国的决定为他职业生涯的另一个高峰铺平了道路。他成为马来西亚企业进入中国大陆的先锋,今天终于可以分享到最丰厚的回报。自65438+2005年以来,先后投资50多亿美元建造了北京顶级写字楼、国贸大厦、嘉里中心、世贸中心,在中国建造了近20家香格里拉酒店。
20世纪90年代是锦上添花,郭鹤年将其触角伸向了媒体和电影业。他在香港的旗舰嘉里集团收购了香港的英文报纸《南华早报》,然后进入香港TVB,使他成为当地重要的媒体大亨。
可以说,郭鹤年的成功在于能够抓住各个时期的经济增长热点。几乎每65,438+00年,郭鹤年就进入一个新的领域,不断扩大他的商业帝国。郭鹤年非凡的勇气、才能、卓越的判断力和永不停息的精神,使他成为老一辈企业家的杰出代表。
卢西奥·谭
陈永栽
菲律宾最富有的人
年龄:71岁
企业:菲律宾United 2银行和菲律宾航空公司董事长。
财富:6543.8亿美元+0.9亿美元
中国背景:
陈永栽1934出生于福建晋江,3岁随父母远赴菲律宾谋生。虽然出身贫寒,但他继承了母亲的教诲,从小就爱研究中国文化。从小就养成了学习中国诗词和经典的习惯。他能背诵《孙子兵法》和《论语》,经常用这个宝库里的哲学去处理自己面临的商业问题,为他现在成为一名成功的儒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目前,中国大陆是陈永栽的主要投资地区,主要集中在房地产、金融和啤酒三大行业。他为海外华文教育倾注了无数心血。在过去的五年里,他资助了2000多名菲律宾中国学生来中国接受短期培训。
财富创造传奇:
陈永栽从小就雄心勃勃,决心自己创业。他一边在卷烟厂打杂,一边在马尼拉远东大学化学工程系兼职完成学业。20岁时,他试图建立一个淀粉加工厂。尽管这一尝试失败了,但他很快站了起来,并借钱创办了一家化学公司,该公司后来成为陈永栽巨大事业的基石。
1964年,陈永栽成立了富川卷烟厂,定位于受众广泛的中档卷烟市场,并大胆将世界最先进的卷烟生产线引进菲律宾。到20世纪70年代末,富川卷烟厂已经发展成为菲律宾最大的卷烟厂。此后,陈永栽将目光转向了与国计民生相关的产业。凭借非凡的商业嗅觉和慷慨的战略,建立了自己的烟草、啤酒、银行、航空、房地产、炼油、旅游、建筑等产业王国,在东南亚、欧美和中国拥有100多家企业和物业,总资产近100亿美元。
陈永栽深谋远虑,敢于冒险,善于在别人不注意的地方抓住商机。他常说:“胜败乃兵家常事。”机遇与风险并存,危机中蕴藏着无数商机。“1987期间,香港回归谈判期间股市暴跌,香港工商界很多人要么观望,要么把资金转移到欧美。恰逢御景园土地拍卖,陈永栽不惜花5亿港元以1994出价,御景园价值已达100亿港元,令商界同仁刮目相看。之后又陆续在香港投资酒店、写字楼、商场、老年公寓、九龙城等项目,雪球越滚越大。
陈永栽性格豪爽,经常做出出人意料的重大决定。他常说:“别人不敢摸的老虎屁股,我也敢摸。”一件事不做就做好。“1995年,陈永栽收购了连年亏损的菲律宾国有航空公司。他说,“菲律宾航空公司”代表菲律宾,不能被摧毁。我要办好“菲律宾航空”,为菲律宾争光。此后,陈永栽进行了大刀阔斧的管理改革,投资40亿美元,陆续升级40架飞机,开辟了多条新的国际航线。自2000年以来,菲律宾航空公司终于扭亏为盈,深受在陈永栽的菲律宾人钦佩。
奥利维亚·卢姆
林爱莲
年龄:45岁
企业:新加坡凯发集团总裁
财富:2.4亿美元
中国背景:
林,出生于马来西亚,1961,华裔孤儿。一个善良的中国老太太用爱收养培养了她,她热爱生活,坚强好学。直到今天,林仍保持着简朴的生活,而最大的开支是支持慈善机构为退休老人、孩子和教育。她领导的凯发集团也在不断推进中国资源型缺水城市的水资源再生项目。从当初让婆婆住上大房子的朴素愿望,到如今推动“水资源再生”的宏大场景,济世的中国企业家情结在林身上得到了最好的体现。
财富创造传奇:
出身贫寒、富有远见的她被《福布斯》评为东南亚女首富,总资产2.4亿美元...这一连串的关键词让林的故事在全球华人圈迅速被演绎成一个励志传奇。扭转逆境,把握机遇,刻苦专注,让她在人生中一次又一次转好。
随着世界许多地方对水处理解决方案的强烈需求,由林创建的“水处理”公司Hyflux已成为新加坡最大的水处理公司之一,自2000年在新加坡证券交易所上市以来,一直是股票市场的热门股。事实上,林的所有成功,在看来,完全是一场“深谋远虑”的对未来的豪赌。
从新加坡国立大学毕业后,林加入了当地一家荷兰制药公司担任药剂师,薪水丰厚,职业前途可期。工作3年后,眼光敏锐的林认定,污水再生利用市场发展空间巨大。毅然放弃了年薪4万美元的稳定工作,卖掉了房子和车子,以654.38+0.2万美元创立了以提供废水净化系统为主营业务的凯发集团。“我当时没有任何商业计划,但我知道水是一个好生意。”也许是童年那段救雨的艰辛记忆,坚定了她行动的决心。
公司成立之初只有三个人,而当时新加坡的业内公司有20家。为了有所突破,林决定将重点放在废水净化的膜技术上。她亲自骑着摩托车,顶着烈日穿梭于新加坡、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之间,挨家挨户、一家一家工厂地推销自己公司的过滤器和水处理软化剂。
从65438到0992,林意识到公司需要一个更广阔的市场来发展。凭借着华人的背景和优秀的中文,她明智地开始进军中国内地市场。当时65,438+00个朋友,包括她大学时的导师,都很有信心的投了她一票,每个人都出资约65,438+万新元支持她的发展。但事实再次证明了林的卓越眼光,公司在1998开始盈利。八年来,集团公司营业收入平均以55%的速度增长。今年,他们的预期收入将翻两番,达到6543.8+0.8亿美元。公司股票也是一路看涨,每股价格从2001的19美分涨到了最近的2美元。
如今,公司业务已扩展到中国、印度、中东和非洲,凯发以其独特的眼光成为行业内唯一提供完整适用的水解决方案的企业。“未来五年将继续以30%的速度发展,2010年公司营业收入将达到7亿美元。”这是林的目标承诺,也是她致力于将公司发展成为液体处理专家,实现不仅在东南亚,而且在整个亚洲的“水王国”的梦想。
他信·西那瓦
他信
泰国再次当选总理
年龄:56岁
企业:创办西那瓦电脑公司,拥有泰国最大的电信企业。
财富:6543.8亿美元+0.3亿美元
中国背景:
他信,中文名邱大新,是泰国第四代华人。曾祖父1908年从潮州移民,母亲是梅州客家人,幼年来到泰国。谈及成功的原因,他说:“靠的是客家人做生意的好人品,靠诚信发财。这是客家人祖先传下来的最珍贵的遗产。”他还说自己崇尚儒家的忠孝,对国家和人民忠诚,对父母和祖先尊敬。作为中国人,他信非常重视对华关系。近年来,他信一直致力于推动地区合作,希望加快东盟-中国自由贸易区的谈判进程。
财富创造传奇:
泰国人喜欢用“温和”、“博学”、“足智多谋”、“善于交际”等词汇来形容总理他信。
庞大的个人财富是他信构建国家政治网络的关键优势,那么他雄厚的资金从何而来?他信刚步入政坛时,很多人猜测他出生于一个富裕家庭。事实上,他白手起家,在10年的时间里,完成了从一名优秀的警察到电信大亨再到战略家的三步跨越。
他信1949出生于泰国北部清迈的一个普通家庭,从小接受良好的教育。1966考入曼谷警察学校,四年后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绩毕业,并获得政府奖学金,赴美留学,获得犯罪学博士学位。30岁时,他回到泰国警察部门工作。
65438年至0983年,他信在妻子的帮助下创办了自己的“西那瓦计算机服务和投资公司”。从65438到0986,泰国政府允许私营运营商经营电信业,公司成为第一家获得牌照的私营电信企业。他信决定辞去警察中校职务,专心经商。利用在警察局的关系,他信在辞职前为自己的公司做了第一笔大买卖——为泰国警察系统的信息化改造提供电脑和软件。
随后,从传呼机到手机,再到通讯卫星,他信的西那瓦公司越做越大。公司1990上市,几年后基本垄断了泰国的电视卫星天线和手机行业。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他已拥有4家上市公司超过50%的股份,成为泰国首富,也是《财富》杂志全球500名“大亨”名单中唯一的泰国人。
受父亲影响,他信从小就雄心勃勃。小学的时候,他问老师“有没有专门做宰相的学校?”商界的巨大成功并没有让他满足,反而坚定了他从政的信心。1994期满后,他信担任外交部长、副总理。为了在政治上有更坚实的基础,他信于7月1998创立了泰爱泰党,并以优惠的条件将其他政党的多名骨干和议员吸收到自己的旗帜下,使泰爱泰党的影响力迅速扩大。2001年初,他信当选总理,2005年连任,创下了两项纪录:第一次当选总理顺利完成4年任期和泰国1932年制定第一部宪法后同一政党连续执政。
他在第一个总理任期内,以商业手段处理复杂的政治问题,在外交政策上推出了一系列大胆举措,包括“亚洲合作对话”、“东南亚大陆发展经济合作战略”以及美国将泰国指定为其“非北约主要盟友”,使他信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在任期间,他也做出了许多不同于一般政治家的惊人之举,比如带领4万多人创造了集体健身操的世界纪录;为了平息南方的暴力,在全国范围内发起了一场折纸鹤祈求和平的活动;在鸡宴上带头吃鸡,帮助人们树立战胜禽流感的信心;为了加快曼谷新国际机场的建设,我们亲自下厨为工地的工人做饭等等。这些开拓性和新颖的亲民风格赢得了泰国人民的钦佩。
因为之前成功的商业经验,他信也确立了自己的发展战略,被称为“他信经济学”。在他信的领导下,泰国经济走出了1997东南亚金融危机后的萧条,正以每年6%的增长率稳步增长。还提前两年还清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6543.8+043亿美元的债务。
他信执政期间,泰中两国在政治、经济等领域的友好合作关系全面顺利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果。
东南亚华商的“赢”精神
1.善于观察时间变化,抓住机会。他们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善于在时代的变迁中预测发展方向,把握发展机遇,化危机为转机,努力拓展赚钱的机会。从而在异常激烈的商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并借机发展壮大自己。
2.诚信为本,诚信第一。东南亚华商多由闽南、潮汕迁徙而来,当地风俗崇尚“利从诚出,誉从信出”。诚信为本,才能获得信用;在信任别人的同时,也会获得别人的信任,这是华商在商场上长久发展的重要因素。
3.敢拼爱赢,永不满足。中国商人在移民之初往往一无所有。他们有着贪得无厌的强烈致富观念和不屈不挠的创业精神。并且敢于冒险,打破条条框框,勇于进取,积极探索。从而可以扩大地盘,进入普通人不敢涉足的高利润领域。
4.稳扎稳打,注重理财。华商大多白手起家,往往是从小生意做起,一点一点赚钱,所以可以节俭。有了一定的积蓄,他们会及时扩大再生产,通过滚动发展建立起庞大的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