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浦水库的提升与扩建
5438年6月至2000年2月,小舜江工程投产前夕,为加强给排水工程运行管理,绍兴市委市政府决定实施给排水体制改革,组建绍兴水务集团。自此,小顺江工程开始从建设阶段转向发挥运营效益阶段。在接下来的三年时间里,水务集团体制改革孕育的“新生儿”接手了小顺江工程,实施供水市场化改造,大力扩大小顺江工程供水面积,力争把小顺江水送到余韶平原的家家户户。
根据规划,松柳岭净水厂一期将按日用水量40万立方米的规模建设,二期将于2010左右建成。二期工程的目的主要是扩建水厂的另一条制水生产线。
2003年,又出现了一个转折点。那一年,绍兴遭遇了50年一遇的大旱。由于严重干旱和持续高温,生活用水量和工业用水量猛增,供水量达到一天36万立方米,逼近水厂极限。这一事件的背后,除了天气原因,还有工业化进程中不断扩大的产能以及相应增加的工业用水和城市用水需求。
2004年,时任市委书记在一次会议上动情地说,小舜江是绍兴人的生命之源,二期工程必须尽快上马。这对绍兴经济社会发展、城乡协调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2004年8月21日,小舜江供水二期工程举行开工仪式。这意味着一个新的供水网络开始编织。二期工程主要包括汤浦水库水泵站扩建工程、松柳岭净水厂40万立方米日扩建工程、连接市区和绍兴县南部的配套供水管网工程。
2006年6月19日,小顺江供水二期工程竣工。
二期工程的建成使绍兴的供水网络更加完善:孝顺河经松柳岭水厂处理后,穿过绍兴市、县周边的两条供水管道,在会稽山以北的绍兴平原形成了密集的地下管网。这个网络的南部靠近惠济山脚下,沿着傅生、平水、鉴湖、兰亭和福泉等城镇,到达与萧山接壤的杨汛桥镇。北跨104国道,沿329国道到达绍兴北部各镇。全网管道数千公里,供水面积1000平方公里。
小舜江供水二期工程不仅扩大了绍兴市县区域供水能力和规模,更重要的是有效改善了“一库一厂一网”的传统供水格局,形成了“双向供水、多点进水”的供水网络,进一步增强了供水系统应对突发管网事故的抗风险能力,为真正实现“不间断供水”提供了有效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