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水利水电学院学术研究

截止2015、12年底,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重点建设项目1个,省财政资助重点实验室43个。两个研究机构:水利与海洋工程研究所(大学级)、浙江省水文化研究与教育中心(省级)。

2015,11,浙江水利水电学院成立10水利结构与水资源配置校级研究所。浙江省水文化研究与教育中心(水文化与水资源经济研究所):浙江省水文化研究与教育中心成立于2011年5月20日。

2015水文化研究所与浙江中南卡通有限公司共同承担财政部、广电总局、水利部重大水文化项目(26集《中国治水故事》动画)。

课题组完成了《浙江山水诗》、《浙江源头山水文化》和《特色水教育题库》的编写。已完成的项目有浙江省水利厅《浙江水文化研究与实践》、《浙江水文化“十二五”规划》、《浙江古坝文化研究》等。* * *合作出版水文化方面的书籍:《浙江河流笔记与插图》、《浙江同治海棠卷》、《浙江同治运河卷》、《中国水文化文集》、《钱塘江潮诗集》等。

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重点建设项目(1):机械工程实验教学中心。

省级财政重点资助实验室(43个,名单不完整):水利工程基础实验室、动力工程实验室、给排水实验室、3S技术实验室、先进制造技术实验室、电源技术实验室、风力发电实验室。

校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5个):浙江省水文化协同创新中心、浙江省五水治理协同创新中心、水环境立体传感网协同创新中心、浙江省节水灌溉产品协同创新中心、浙江省水资源安全与高效利用协同创新中心。

大学级研究所(65,438+00):水工结构与水资源配置研究所、土木工程建设研究所、市政工程研究所、机械工程研究所、农村水电与新能源应用技术研究所、管理科学研究所、计算机应用研究所、应用翻译研究所、应用数学研究所、健康促进研究所。截止2065年2月,438+05,* *承担国家自然科学。有大禹水利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浙江省科学技术奖2项,浙江省高校科研成果奖、浙江省水利科技创新奖、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等奖项1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省部级项目70项,科研和科技服务经费总额超过2亿元。

近五年来,浙江水利水电学院承担各级科研和科技服务项目100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973、国家863、国家科技计划支持项目5个子项目。

共发表高水平论文873篇,其中中文核心期刊论文412篇,外文论文30篇,四大检索论文431篇。第一作者发表论文872篇,其中核心期刊326篇。获浙江省科技三等奖2项,浙江省高校科研成果三等奖4项,浙江省水利科技创新二等奖3项,各类论文获奖10。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3项,省级教学成果12项。

承担58个CDIO相关项目,其中23个为省级项目;发表35篇关于CDIO教学改革的论文。截止2015年末,图书馆拥有纸质图书79万余册,纸质期刊1100种,电子图书45.7万册,电子期刊18500种,数据库数十个。学校图书馆已成为浙江省水利数字化特色鲜明、水利水电文献资源最丰富的图书馆之一,建立了“浙江省水利文献中心”和“水利特藏文献数据库”。

截止2014年3月,浙江水利水电学院图书馆拥有27个数据库。其中中文数据库包括中国知网期刊数据库、中国优秀博士论文数据库、中国重要会议论文数据库、万芳数据资源中的期刊论文资源全文子系统和学位论文子系统、国研网、起点考试系统、冰果英语、巨星学术视频、读书秀知识库、中国经济信息网、中国信息库和艾迪生在线讲堂资源、方正Apabi数字图书、新东方多媒体学习图书馆、万方标准文献数据库、龙源人文期刊数据库、 全球产品样本数据库、墨香中文数字报、包拯多媒体数据库、全球英语就业培训数据库、软件视频学习数据库、超星数字图书馆、学生之家数字图书馆。 外文数据库包括外文数字图书馆、Springerlink外文全文期刊数据库和EBSCO全文数据库。学术期刊

浙江水利水电学院学报:创建于1987,是一种公益性科技学术期刊。杂志自出版以来,先后荣获中国科技期刊优秀编辑质量奖、中国学术期刊水利工程核心期刊,并被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期刊网、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等数据库收录统计源期刊和来源期刊。

《浙江水利水电学院学报》主要刊登水利、建筑与土木工程、电力工程、机电工程、汽车工程、管理工程、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和基础学科等领域的学术论文、研究报告、综述和工程实例。,还适当发表原创教学科研论文。

《浙江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的特色栏目有水利水电工程、河口海岸工程、机电工程、水利水文化史、教学与研究等。

2014 12,《浙江水利水电学院学报》被列入全国首批公认学术期刊名单。

应用技术教育:2015 1,经浙江省新闻出版广电局批准。

《应用技术教育》以应用技术教育研究和应用技术人才培养为己任,大力推进应用技术教育理论研究,聚焦党和国家高等教育和应用技术教育改革发展趋势,跟踪理论界应用技术和热点,介绍和推广国内外最新实践成果和优秀经验,努力服务于应用技术本科院校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