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不以空的方式追求学历?

真正的学问是从社会生活中总结提炼出来的人生智慧和职业经验。所以不要空洞的追求学历和研究知识,一定要学以致用。你必须肯吃苦肯实践,不断培养和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拥有超乎常人的勇气和见识,才有出人头地的一天。

1917年,一个名叫王永青的婴儿出生在台湾省台北县新店镇直坛里。当王永青长大后,他很快成为一个领先的企业家和超级富豪。

王永青从小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中长大,经常过着三餐不继的生活。他对阅读的兴趣不高,只有小学文化水平。但是,不上正规学校不代表没有前途。

7岁时,王永青每天必须从学校走很长一段路。他的书包只有一条粗布毛巾,雨具只是一顶竹叶做的帽子。9岁时,父亲病重,母亲不得不种草、种红薯、养猪养家。为了贴补家用,王永青帮别人看牛,每月挣5元钱。当时,身患重病的父亲为了不给家人带来麻烦,想上吊自杀。幸运的是,由于母亲的早期发现,他得救了。

不甘屈服于命运的王永青后来经常说:“在我的一生中,我从来没有邀请过任何人去看一张照片。因为,过去的命运是什么,我已经知道了;你未来的命运如何?你得自己计划。我相信科学的东西。”他还说:“人生成功的关键完全在于你自己的努力。”他甚至说,“运气就是当机会来临时,你做好了准备。”

王永青一生的成就就是这些话的写照。他的前半生充满了坎坷。从15岁开始,他就决定出去探索世界。他做过米店、砖坑、木板生意,都失败了。直到38岁,他成立了台湾省塑胶工业股份有限公司,从此真正发了大财。

对于普通人来说,人们认为只有通过知识才能获得成功。然而,王永青认为,人的能力比知识更重要,而勇气比能力更重要。他经常强调学有所用。虽然他不否认“学校教育”的重要性,但他认为工作经验才是真正的老师。

王永青曾经说过:“我喜欢汽车大王福特的一段话,他说‘我一开始在农田里干活,后来修了打谷机,后来经营锯木厂。’这句话对他的成功意义重大。打谷机虽然是结构简单的机器,但他不是机械工程师,也不是机械方面的专家。然而,修好打谷机后,他对机械有了粗浅的了解。如果他没有这段经历,恐怕造汽车的想法也不会实现。"

在王永青看来,“学习和工作都是教育”,然而,归根结底,“学历不能代表一切;经验磨练出来的实力,可以培养独立作战的能力,让你在工作中担任重要的职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