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休经济发展

在新中国成立前的漫长历史时期,介休以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为主。新中国成立后,介休群众的生活得到了保障。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介休以焦化为主的工业经济迅速崛起,民营经济为山西省之首。区域经济综合实力连续多年位居山西省十强县市之列。

2009年,介休地区生产总值达到6543.8+04亿元,财政总收入达到24.2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3.78亿元,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654.38+05.400元和5732元。

2012年,介休市GDP达到151000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占比3.3%,第二产业占比66.8%,第三产业占比29.9%。人均GDP为36531元,按2012的平均汇率折算为5787美元。全年全市财政总收入2801.86万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0.4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06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704元。

2014年,介休入选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成为山西唯一入选城市。2009年,介休市粮食总面积42万亩,亩产227公斤,总产量9452万公斤。

2012年介休市农作物种植面积26650.8公顷,其中粮食种植面积26153.04公顷,油料种植面积16.47公顷,棉花种植面积0.73公顷。粮食种植面积中,玉米种植面积15253.89公顷,小麦种植面积5545.86公顷。全年粮食产量138088吨,其中夏粮23980.58吨,秋粮114107.93吨。2001年完成造林833公顷,新造林154公顷,零星植树108万株。全市肉类总产量16844.86吨,其中猪肉12282吨,牛肉495吨,羊肉863.8吨,家禽3204吨,牛奶6525吨,鸡蛋6219吨。年末存栏大牲畜4532头,猪95167头,鸡165438只,羊665438只,兔1820只。年末全市农机总动力30.56万千瓦,机械播种面积24460公顷,机械收获面积16068公顷。全市农业机械化总收入2.253亿元。焦炭是介休市的主导产业。截至2009年,介休市共有9家焦炭企业,实际产能900万吨。钢铁行业主要依托安泰集团200万吨钢铁项目。到2009年,已形成生铁1万吨、钢坯1万吨的生产能力,生铁-钢坯-高速线材、H型钢-钢结构产业链基本形成。截至2009年,介休市共有吉尔、景甜、红星、金牛、田弘、多智、兴西、科尔等20多家机械加工企业,以及水泵厂、农机厂、煤气化成套设备厂等。主导产品涉及洗煤设备、管模加工、液压支柱、轻钢龙骨、锅炉、农业机械、泵和铸件。

2012年末,介休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8家,原煤产量7641万吨,发电量1.1.25亿千瓦时,焦炭产量598.57万吨,钢材产量1.01.654。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41.9亿元,其中煤炭、焦炭、冶金、电力行业分别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5.44亿元、64.95亿元、1.3亿元、0.2.9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税6.3亿元,利润-21万元。全年建筑业总产值1187909万元,利润44197万元。2008年,介休市服务业增加值22.56亿元,占GDP的18.8%,税收2.46亿元,占财政总收入的10.5%。从业人员达到6.8万人,占全市城乡从业人员的35.6%。成为增加就业、增加居民收入的重要渠道。但是,从总体情况来看,特别是从服务业占GDP的比重来看,介休市服务业的发展仍处于较低水平。2008年,全市* * *接待游客94.2万人次,实现门票收入3502万元,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亿元。主要旅游经济指标在山西省县级市中名列前茅。

截至2009年,介休市先后建成并启动了季良农贸、南街金属构件、新东方家具建材、长虹家具等4个总面积达8万平方米的大型专业市场,初步形成了服务介休、辐射晋中、吕梁的品牌市场。山西吉隆斯商贸有限公司下属的李佳佳连锁超市也成为山西省最具竞争力的商业流通企业之一。

2012年,介休共完成邮政业务31107万元,其中邮政业务27710万元,电信业务28336万元。全年全市接待国内游客406万人次,境外游客1.55万人次。2001年国内旅游收入35.2亿元,旅游创汇465万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