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费率是多少?
我们在买卖权证时往往会考虑溢价,以此来判断它是否足够便宜,风险是否足够大。事实上,溢价对投资者意味着什么?
要理解意思,可以从保费的公式说起。
[行权价+(权证价格×换股比例)]-正股价溢价(认购证)=×100%正股价-[行权价-(权证价格×换股比例)]溢价(认沽证)=×100%正股价
这是什么意思?以认购证为例,如果公式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行权价+(权证价格×换股比例)],可以缩写为[总行权成本],换句话说,溢价就是:股票需要涨多少,投资者可以以当前价格买入权证,持有至到期日。
例如,一张汇丰认购证的市价为0.77元,汇率为10至1,行权价为117元,汇丰现价为116.5元。通过公式可以得出这张卡的保费是7%。
[117+(0.77×10)-116.5]溢价(认沽证)=× 100% = 7% 116。
这意味着,如果投资者以现价买入这只汇丰权证,并持有至到期日,汇丰股价将从现价116.5元上涨7%,至124.7元,投资者正好可以做个平衡。
假设有两只权证,权证A的溢价为10%,而权证B的溢价为20%。权证B的溢价更高,正股需要更大幅度的上涨,这样持有的权证才能到期平仓。这样买权证a会更划算,但如果投资者只想快速进出,不想一直持有到到期。很多情况下,投资者只持有5天和10天的权证,然后在市场上卖出套利或止损。溢价水平对投资者来说意义不大。
但有时候,溢价是有参考价值的。下面是溢价变得有意义的两种情况。
首先,假设有两只权证,相关资产、行权价格、到期日完全相同,但其中一只价格较高,计算的溢价也较高。
两个权证的条款完全一样,但是一个权证的价格更高,唯一的解释就是它的扩展波动率更高,也就是权证更贵。在这种情况下,溢价已经反映了延伸的幅度。两个一样的货,当然选便宜的。注意这是唯一的情况,只看溢价就能知道哪个权证更便宜,哪个更贵。但现实中,条款完全相同的权证很少,延伸波动率其实才是真正比较权证价格的指标。
其次,我们说“如果投资者不打算持有权证至到期,溢价水平对投资者意义不大”,但反过来,如果投资者有机会持有权证至到期,可能需要参考溢价水平。一般来说,几个投资者可以持有权证直到到期。
1.我买的是短期权证,投资者原本瞄准的是权证到期时的价值。
2.我买了长期权证,但是投资者知道他们的纪律性低。因此,即使他们在最坏的情况下真的持有权证直到到期日,也要预期如何。
3.基于套期保值的需要或其他原因,投资者需要持有权证至到期日。
如果投资者决定(或被迫)持有权证至到期日,实际上他已经预期放弃所有的时间价值,只以到期日前股份的增加为目标。基于这个原理,溢价就变得相对有意义了。溢价(例如认购证)的定义是:股票需要涨多少,投资者就可以以当前价格买入权证,持有至到期日。溢价越低,越容易收回资本,换句话说,到期赚钱的机会越高(高于正股价)。
这种情况下溢价买权证不是看权证本身的水平,而是看哪个更容易还(虽然那个权证可能是最贵的)。严格来说,投资者并不是抱着买权证的心态做决策的,只是把权证当成了以较低价格买入的股票。延伸波动率、实际杠杆率等数据是没有用的,因为投资者并不是从股票的短期变化中获利,而只是关注权证到期时股票能否达到平衡,这与一般投资权证的目标和心态完全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