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尚清的艺术观

自我介绍——谈绘画笔记的选择

叶上青在西湖龟兹亭。

2006年十月

国画艺术,一言以蔽之,以新、美为意,不断开拓前进,上下探索,感悟情怀,高远韵致,使“世界艺术之林永存不朽。”新——包括观念、笔墨、立意、构图、画风;美——包括色彩、造型、趣味、神韵、绘画美等。,也是如此。

中国画艺术从来都是继承民族传统的精髓,弘扬传统精神。要发扬光大,就要继承,有继承才有创新。当代中国画应该在传统的基础上创新。

国画的艺术特点是诗、书、画、印。潘天寿先生说:“绘画需要四样东西,而不是三样。”。四者博纳相得益彰,具有艺学互补的文化精神,但需要注重画外修养,所谓一专多能。

艺术无止境,绘画无止境,画到最后一定要修炼。什么是学习?如人生、笔墨、学问、道德等。宋陆游说“功夫在诗外”;邓椿的《画家,文笔极好》;明代董其昌“学万卷书,走万里路”的主张,是对画家学识修养的深刻洞察。

到了唐代,张勋的“自然是外教造的,心来自中国”的理论成为中国绘画和艺术创作史上的一句名言。“自然”与“心源”的客观关系必须有机结合,完美统一。创作应该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如今,在与人交往中,我们追求真善美;与假恶丑作斗争。中国画艺术也必须赞美真善美,让作品在健康向上积极向上的道路上前行。

“洋为中用”的宗旨是批判地吸收和借鉴外国绘画技法为我所用。我们能从他们身上学到什么?比如透视、色彩、构图等。,利用别人的优点,弥补自己的缺点。科学和艺术是不同的,我们不仅要融合科学技术,还要超越它。中国画是东方民族的国粹,有自己的艺术体系和文化领域,没必要去融合。

中国画以笔墨为艺术语言。笔墨在绘画中相辅相成,称为“相为表里”。笔求气势与力度,抑扬顿挫与抑扬顿挫;水墨求韵味,求趣味,求节奏。云南天说:“有笔有墨有画”,“笔神”“墨神”是最好的。

目前的“笔墨”论否认笔墨的民族精神内涵和承载生命的功能,是片面的。与时俱进,笔墨必须进化创新,使艺术语言博大包容,具有更高的文化理念。

中国画的本体属性是意象造型、谢赫的“物的象形”说、石涛的“似之似”说、齐白石的“似与不似之间的似”说、黄的“绝对似与不似”说。历代大师的真知灼见,幽灵战士对形象造型的审美观。

多年来,我一直在寻求“对古意的追求”,吸收传统艺术的古朴、淳朴、淡雅之情,将原始艺术和秦汉艺术融入水墨画的表现中,寻求古意、妙意、新意的优越,使我得以得一中。

以上愚见,是我这几年看书、画画、画画后的心得。一方面,可以看出这些谈话在画集中得到了证实和体现;另一方面,通过以上的讨论,我为绘画收藏做了一个自我的说明。由于本人学术素养和艺术水平的限制,望读者和专家指教。

画册中,海门前国画大师潘天寿一等、方杰侃、韩登安、、俞、陆、、、李、刘江、周昌谷、洪石清、吴振华、丁茂禄、张庚元、朱冠天、王冬龄、朱穗之、刘世凯、苏东和、邱振中。

画集的出版得到了上海书画出版社卢辅圣先生的悉心关照,并抽空作序;于建华先生的真诚指导,鹰联航空有限公司李吉宁先生的大力关心和慷慨赞助,终于圆满完成,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