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设银行在乡村振兴方面有什么业务?

不同地区实施了不同的业务,具体如下:

加强互联互通,因地制宜出台金融支持方案。

1.中国建设银行三部门联合召开“五通”启动会。

2021年5月26日,中国建设银行党务部、乡村振兴金融部、战略与政策协调部、湖南省分行联合召开“五通”启动会。

乡村振兴财政部、战略与政策协调部高度重视“五通”工作,在部内成立了专门的工作小组。这种结对合作非常有前途。“五通”各方在合作探索中相互促进,将社会实践活动与新金融行动实践有机结合,争取更多模式、更多经验、更多成果,努力打造标杆和样板,助力基层治理,服务国家战略。

2.上海“乡村振兴十条”

结合“十四五”政策导向和上海“三园工程”,上海分行以“裕农通”农村覆盖启动金融服务乡村振兴“三步走”,与市农业与农村委员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出台《建设银行上海分行关于深化农村金融服务振兴的十条实施意见》,开展“新金融服务百日行动”,打造“乡村振兴港湾”,努力将港湾打造成为。

3.天津乡村振兴金融服务“金九篇”

天津分行推出金融服务乡村振兴九大“硬骨头”举措,加快天津农业产业化高质量发展,引导各类资源要素向农业产业化领域流动。措施一经出台,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好评。主流媒体纷纷报道,农村群众连连称赞,被誉为助力乡村振兴的“金九篇”。

4.四川《农民工服务保障十六条》

在省政府制定的加强农民工服务保障十六条措施的基础上,四川分行推出了以“金融科技”为政府赋能的农民工金融服务保障五条措施,即帮助提供生活服务、帮助就业创业、帮助保障权益、帮助关爱家庭成员、帮助营造社会风尚,并细化为十六条具体措施。2021年6月,为更好地落实十六条措施,分行与四川省农民工服务中心合作,设立涵盖生活生产、就业创业、社保医疗等领域的农民工金融服务区。

细化产品,创新农业主体金融服务产品

1.创新“弄玉快贷”

卫星遥感应用在线

2021年3月28日,“弄玉快贷”卫星遥感应用在冀滇五个地区成功试运行。该项目是大型国有银行首次将卫星遥感技术创新应用于乡村振兴金融领域,在面向农户的“弄玉快贷”中加入了基于卫星遥感技术的增信应用。金融科技在“卫星农业金融”领域实现了新的突破,为农民贷款难的问题找到了可行的突破口。

在线评分雪之少女保险模型

中国建设银行积极与中银保险信息科技管理有限公司合作,研究分析全国农户种植养殖保险数据。通过接入农户风险画像、精准授信等业务场景的农业保险数据,提高不同主体类型、不同业务类型农户的精细化管理和风险防范能力。“弄玉快贷”信用版已于2021年5月28日成功上线。通过引入农业保险的特征数据,提高了农业保险客户风险评估的准确性。

贷后管理系统上线。

中国建设银行加强金融科技赋能和涉农大数据应用,综合运用监测预警、额度控制、逾期催收、可视化风控平台等贷后管理工具,持续跟踪借款人信用状况、贷款资金拨付行为和贷款资金使用情况,有效防控欺诈、洗钱等风险,确保“弄玉快贷”资产质量,促进业务持续健康发展。

2.方便农村日常支付

“裕农通”信用卡惠及农民

中国建设银行推出龙卡“裕农通”信用卡,凭借金融、科技、服务优势,赋能农村、惠农助农。为了更好地赋能乡村振兴,服务农村县域客户,自2021起,“裕农通”信用卡权益在原有惠农权益的基础上,新增了免费农业技术指导咨询和农产品物流优惠两项权益。此外,“裕农通”信用卡继续免收主副卡年费、短信服务费和银行取现手续费,并叠加当地“裕农通”特别优惠,打造多元化的“裕农通”特色服务模式。

“玉道惠农”现金管理进农村

围绕基层政府资金管理、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农村供应链生态布局等领域的痛点,建行积极探索,主动作为,以创新推动金融服务下沉。建行围绕提升支付结算、流动性管理、信息报送、资金监管服务的便捷性和适应性,探索“玉道惠农”现金管理综合解决方案,努力寻找一条通过金融创新赋能乡村振兴的新路子。

3.保障农业生产经营。

商品对冲助力农业现代化。

黑龙江分行将金融市场商品套期保值业务纳入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综合金融服务计划,有助于防止国内外商品市场的剧烈波动,实现稳健经营,有助于培育和壮大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自2021以来,该行立足服务县域农产品客户,通过不断提升建行商品套期保值业务的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致力于为农业经营主体提供更全面的客户服务方案,助力黑龙江农业更好更快发展。

首单猪“保险期货银行”落地

建信期货、陕西汉中分公司携手中国PICC财险汉中分公司,成功设立首个单猪“保险期货银行”模式。落地猪“保险期货银行”模式不仅是陕西省第一单猪价保险,还将其创新引入银行对养猪户的信贷管理,既降低了市场价格波动对小型生猪养殖企业的影响,又提高了其经营融资能力。

4.帮助农民管理他们的财富

“乡村振兴”主题金融产品

2021年4月,中国建设银行在河北推出“乡村振兴”主题理财产品,占县域农户购买量的60%。主流理财产品下沉到农村村头,让农民享受到理财服务和产品收益,有助于培养农村居民的理财意识,是中国建设银行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成功探索。

农村居民负担得起的保险

建信人寿通过“渔农通”APP推出面向乡镇和农村群众的“爱保”抗疫保险产品。农民可以最低20元保费获得覆盖新冠肺炎的意外伤害和意外医疗保险;同时,针对返乡置业的保障需求,建信人寿推出了多项“吉祥三包”的出行保障计划,组合灵活,折扣低。为了做好“健康村”工作,为农民提供切实保障。

依靠科技建设农村综合服务平台

1.数字化孕育农村基层治理新生态。

中国建设银行积极打造数字农村基层治理服务新生态,进一步推动智慧政务服务重心下沉,打通服务国家、省、市、县六级政务体系“最后一公里”,构建基层政府G端连接发展新格局。一是以五中全会精神引领新的金融行动,助力城乡流通发展。二是落实数字化管理理念,搭建农村三资监管、产权交易、智慧村务新平台。三是围绕社保资金流转、退役军人创业、政务平台整合,加快农村社保综合服务创新。

2.数字信用赋能乡村治理

中国建设银行探索信用体系建设新模式,打造苏州永琏信用体系建设解决方案。整体方案结合社会信用和金融信用,* * *同构建永琏村数字信用评分。一方面,针对社会信用评价等地方特色数据制定信用评分,如房屋管理、家庭文明评分等,让信用评分催生“文明风尚”;另一方面,对于金融信用的评估,引入信用数据产品“隆鑫商户”,全面衡量村民的金融信用水平,提供切实可行的信用生活服务优惠。三色“信用码”可支持多渠道快速展示和查询,促进乡村治理和居民信用生活升级,用信用赋能数字农村建设。

3.“渝农通-乡愁圈”丰富农村社会生活。

中国建设银行致力于打造“雨农通-乡愁圈”的农村社交生活服务。无论是生活在家乡的村民,还是外出打拼的游子,分散在全国各地的村民都可以加入“我的村庄”,互相分享家乡的趣事,寻找儿时的玩伴,关爱留守老人和孩子,让亲情和乡愁更美好。同时,“乡愁圈”里有专家工作室,可以得到农业专家、返乡创业、致富带头人、乡村教师的专业指导。打开“乡情圈”村庄百宝箱,开启数字化村庄管理新模式,让政策沟通更便捷,村庄信息更透明,投票更轻松。自2月份2021试运行以来,已有6万村民加入。

4.“建行云”为乡村振兴保驾护航

在乡村振兴战略中,有一朵充满希望的云——“建行云”。它是由中国建设银行使用行业领先的云计算技术构建的。云资源、服务支撑、安全防护、稳定运营,是它对乡村振兴最温暖的关怀。在这片“云”上,有“渝农通”、乡村振兴服务、农村集体三资监管、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阳光村务、农村产权交易、美丽乡村等七大业务领域的12个项目。服务对象覆盖各级政府机关、村委会、经济合作社、涉农企业和村民。

与各界广泛合作建设美丽乡村。

1.直通车建设银行信贷直通车第一单在多地落地。

2021 5月13日,农业农村部发布《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开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贷直通车的通知》。信贷直通车是利用农业经营主体新的信息直报系统,获取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的融资需求。银行通过国家农业信贷担保体系的担保服务,为经营主体提供贷款,打造了“经营主体直接上报需求,农业公司提供担保,银行信贷支持”的直通车模式。截至目前,建行直通车活动已在北京、河北、浙江、广东、四川实现首次落地。

2.北大荒农垦集团达成战略合作协议。

2021 3月31日,中国建设银行与北大荒农垦集团有限公司举行战略合作协议云签约仪式。总公司副总裁王浩、北大荒集团总经理杨宝龙出席签约仪式。

北大荒集团是中国耕地面积最大、现代化程度最高、综合生产能力最强的国家重要商品粮基地和粮食战略储备基地。经国务院同意,定义为“主营业务处于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主要承担重大专项任务的商业类国有企业”。

双方将夯实业务合作基础,推进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食品安全生产支撑、农业数字化建设等领域合作,不断深化战略合作关系,形成合力服务农村、助推“三农”高质量发展的战略。

3.内蒙古自治区农牧厅与内蒙古分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2021年4月30日,内蒙古分行与自治区农牧厅签署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合作协议。目前,土地流转平台已在全区18个县上线,全力支持自治区“数字农牧业”平台建设,精准将金融活水滴入农村牧区,助力自治区实现乡村振兴。

内蒙古自治区农牧厅充分认可中国建设银行提供的土地经营权流转平台、农村产权交易服务平台、外资平台,并表示中国建设银行既有科研实力,又有经济实力,有一定的实践经验,为全区“三农”工作插上金融翅膀打下了坚实基础。希望建行积极参与建设“数字农牧业”平台,为全区农牧业信息化建设贡献建行智慧。

4.贵阳农业投资集团打造“昂贵农业模式”

贵州分行应用新金融理念,帮助贵阳农投集团解决农产品从土地到餐桌“最后一公里”的痛点和难点。从蔬菜基地建设到物流园运营再到家家户户的菜篮子,“农民连着田地,市民连着千家万户”的“贵农模式”得到了政府、企业、市民、农民的一致好评。

5.“生意好”并开设特色产品馆

中国建设银行探索实践“振兴农村电商”新模式,推进“振兴农村、助农”联合模式。

中国建设银行与党政军机关、工商联、证监会、央企、高校、地方国企、社会组织等外部机构合作,建设央企扶贫馆,将央企定点扶贫地区的小商品、农产品销售搬到网上。截至2021年5月,“善融商务”个人商城结合当年扶贫、农业开发的交易额已超过4000万元。

中国建设银行与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共同设立“善融商务木兰馆”,践行“公益互联网”理念,创新推出慈善购物捐赠活动。客户每购买一件公益产品,订单金额的3%将捐赠给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进一步加大对创业女性的帮助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