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家P2P平台的风险准备金由银行管理。

截至5月15日,已有109家平台与相关银行签订资金存管协议,占正常运营平台数量的4.57%,较4月小幅上升63个基点,但仍不足5%。业内涉及P2P资金存管领域的银行多达31家,其中华兴银行签约20家,排名第一,民生银行和江西银行分别签约18和11平台,排名第二和第三。

与银行签订资金存管协议的P2P平台列表。

正式上线的P2P存管系统只有15家,合规之路漫漫。但只有资金存管系统正式上线,合规性才能谈。在已签署协议的109家P2P平台中,只有15家平台真正上线了存管系统,另有39家平台仍在与银行对接的路上。多达55家平台在签订协议后没有实质性进展。平台合规之路可谓漫长而坎坷。

已实现线上系统的平台列表。

在北京正式对接的平台最多。在浙江首家正式上线的平台——中国网SDIC已正式上线的15家P2P平台中,国内运营平台数量最多的深市并未得到体现,仅有1家平台在线。官方上线最多的地区是北京,已经上线的平台多达7家,占比接近一半。此外,安徽两个平台正式上线,浙江、江苏、福建、湖南、重庆1平台正式上线。

4月22日,与江西银行资金存管系统内测完成后,系统正式上线。这是浙江省首家正式上线银行资金存管系统的P2P平台。目前浙江9家与银行签订存管协议的P2P平台中,一直走在前列。

但需要明确的是,银行资金托管只是保障P2P投资安全的防火墙。即使与银行的存管系统正式对接,也无法保证用户资金及其项目的绝对安全。目前银行没有有效手段对P2P平台上的项目真实性进行有效验证,即无法阻止平台发布虚假标的。而且很难对P2P小额高频借贷项目进行真正的100%的调查。目前银行尽量依靠大数据进行分析,项目本身的风险无法完全控制。

可以说,即使P2P平台真的上线,实现了用户资金的银行存管,也只能保证用户的资金安全。为了真正规范行业的发展,有必要对P2P平台的项目和项目资金流向进行监管,避免平台通过发布虚假标的间接自负盈亏等非法目的。监管机构还需要通过各种其他监管手段来应对这种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