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额贷款保险包括哪些?

小额贷款保险是指银行向城乡居民和企业发放小额贷款时,因意外伤害、财产损失或其他原因导致贷款不能及时偿还时,保险公司向贷款人提供的用于偿还贷款的保险。下面我就为你解开农村小额贷款保险的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农村小额信贷保险的内容(1)操作。

作为一家地方性的专业农业保险公司,国源农险一直非常重视农村信贷领域的保证保险。草莓+信用?继保险和农业保险保单质押贷款试点后,公司于2013启动小额贷款保证保险试点。2015公司统一农村小额贷款保证保险产品为?帮助农民?,在全省推广,到2015年底,帮助农民?已经发展到全省所有16城市。

(2)商业模式。

目前,全国元农业保险?帮助农民?贷款保证保险主要有两种业务模式,即银行保险(保单)和银行保险(商业)。合作伙伴主要是农业银行、尚辉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地方农村商业银行等。客户群体主要是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农业合作社、涉农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1.银行政策和保险模式。政府建立了贷款保证保险风险补偿基金,确保保险贷款可按基金10倍规模放大,最高贷款限额300万元,银行贷款利率上浮不超过央行同期同档次贷款基准利率的30%。帮助农民?费率在2%左右,风险分担主要有两种模式。一个是?28模式?试点银行和保险公司按照2: 8的比例分担风险,政府风险补偿基金对保险公司赔付率超过120%部分给予全额风险补偿;另一个是?五,三,二?模式,保险公司、地方政府(风险补偿基金)、试点银行按照5: 3: 2的比例各自承担每笔贷款的逾期损失。

2.银保模式。进一步扩大?帮助农民?贷款规模,鉴于部分地方政府一时难以建立风险补偿基金,2065438+2005年4月,国源农保联合农业银行推出了纯商业?帮助农民?在业务试点中,试点银行和保险公司按照2: 8的比例分担风险。考虑贷款损失风险,基于审慎推进原则,一方面控制贷款额度,最高贷款额度一般控制在654.38+0万元以内;一方面提高保险费率,基本费率为4%。因为是纯商业?帮助农民?商业保险公司承担的风险更大,农贷额度有限,占整体?帮助农民?大约20%的生意。

(3)商业主动性。

1.组织推广。为推进贷款保证保险试点工作,国源农险成立了贷款保证保险试点工作小组,指导业务推广、核保、理赔等管理工作。各级机构建立了贷款保证保险责任人和联系人制度,组织相关业务责任人和联系人进行业务培训,有效提高了业务操作水平。

2.严格控制风险。严抓风险控制,做好贷前调查、贷中审查和贷后检查,在客户选择上优先考虑政府推荐的农业客户,出台《关于加快推进贷款保证保险(?帮助农民?)等文件,确立了最高贷款额度、贷前风险调查权限和核保权限的暂行规定。

3.考核和激励机制。为进一步加快农村小额贷款保证保险试点工作,国源农保出台相关考核激励机制,对各机构农村小额贷款保证保险试点工作给予适当奖励,出台指导性方案,将农村小额贷款保证保险试点业务作为公司创新险种纳入各机构年终考核。

4.停止机制。当试点银行保证保险贷款业务整体不良率超过65,438+0.2%,或国源农业保险贷款保证保险专项业务赔付率超过65,438+0.20%时,试点银行将立即暂停新业务,分析风险形成原因,评估继续开展的可行性。只有双方达成一致,生意才能继续下去。停业或确认停业不影响已办理的贷款保证保险业务的法律效力和保险赔偿。

5.合作回收机制。地方政府积极联系各级财政、法院、公安等相关部门,加大对恶意行为、逃废债务等失信行为的惩罚和约束力度。

(4)经营成果。

国源农村保险?帮助农民?业务试点以来,业务范围从2013年的三市发展到现在的16市,实现了全省市辖区全覆盖。合作伙伴发展到30余家金融机构,覆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小微企业和个人,累计授信近9亿元。试点工作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一定的经济效益,取得了地方政府的声誉和农业实体的发展。

农村小额信贷保险存在的困难和问题(1)难以建立政府风险补偿基金。

农村小额贷款保证保险是一项惠民利民的好政策。离不开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还要求地方政府及时建立贷款保证保险风险补偿基金,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撬动农业资金有效投入。但由于各地财政能力不同,只有部分城市建立了贷款保证保险风险基金,导致农村小额贷款保证保险进展不一,整体发展速度缓慢的局面。

(2)合作银行的风险管理水平参差不齐。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普遍存在成立时间短、不太重视资产、供销渠道分散、内部管理制度不完善等问题。各银行及其客户经理对农村贷款的风险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由于农村小额贷款保证保险,银行承担的风险比例很小,必然导致合作银行贷款审批条件和贷后风险管理的放松,客观上增加了贷款保证保险的风险。

(3)保险公司控制经营风险的能力不足。

农村小额贷款保证保险作为一种新型保险,承保的是信用风险,与传统的财产保险和其他经营风险类型有很大不同。目前保险公司缺乏专业机构和人员,主要依靠银行调查数据作为参考,核保权集中在总公司。目前,农村小额贷款保证保险仍处于试点阶段,整体保费规模较小,抗风险能力很弱。

(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滞后。

目前,我国信用体系建设尚不完善,企业或个人的信用记录零散、分散在人民银行、工商、税务、法院、电信部门等信用中心。保险公司无法获取客户的信用状况,无法有效判断客户提供的信用记录的真实性。此外,当前宏观经济处于下行周期,农业属于弱质行业,风险较大。农村小额贷款保证保险虽然支持了农业产业的发展,但也面临着较大的损失风险。

农村小额贷款保险内容开发建议(1)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服务水平。

农村小额贷款保证保险涉及贷前调查、核保、贷后管理、理赔、追偿等多个环节,对专业化程度要求较高。保险公司需要建立相应的专业组织和服务人员,同时加大业务培训,提高员工的业务水平,提高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管理水平。此外,还要进一步简化投保手续,提高放贷效率。

(2)政府、银行、保险公司有效对接,促进业务发展。

农村小额贷款保证保险需要政府、银行、保险公司的共同努力才能取得实效,三方要积极对接,有效沟通。地方政府要召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座谈会,了解贷款需求,尽快出台贷款保证保险实施办法,建立风险补偿基金,全程参与承保和理赔。银行要做好风险排查和风险管理,严格监督贷款资金使用,降低违约风险。保险公司特别是专业化农业保险公司要发挥熟悉农村保险市场的优势,积极作为,促进贷款保证保险业务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三)完善信用体系建设,积极与人民银行征信系统对接。

农村小额贷款保证保险覆盖信用风险,被保险人的信用记录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目前只有少数保险公司接入了中国人民银行的征信系统。建议将所有开展贷款保证保险的保险公司接入征信系统,同时将贷款保证保险中不守信用的企业和个人纳入征信系统,建立恶意债务人。黑名单?系统维护健康的社会信用环境。

(四)加大农村小额贷款保证保险的宣传力度,增强社会认知度。

农村小额贷款保证保险的投保对象主要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分散较广,目前仍处于试点阶段,社会认知度不高。各合作单位要加大对农业小额贷款保证保险的宣传和引导,提高社会对保险功能的认识,充分发挥保险在支持农村信贷中的作用。三农为事业发展保驾护航。

农村小额贷款保险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形式:一是将小额贷款与财产保险相结合,为企业生产贷款提供保险保障,保险责任涵盖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造成的损失。二是将小额贷款与人身保险相结合,转移城乡居民因疾病、残疾或意外死亡而无法按时还款的风险。三是贷款人未按时偿还银行贷款时,保险公司代贷款人偿还贷款的保险。

就小额信贷保险的上述三种情况而言,第二种是农信社推广最广泛的:借款人意外伤害保险。经过这几年的保险营销,保险公司在寿险方面已经是一枝独秀,现在很多保险公司,比如太平洋保险,泰康保险都积极参与,从最初的手写保单,到越来越规范的机制,电脑开票。农民参保人数呈上升趋势,保单签约数量也呈现良好态势。但整体签约率并不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