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年报

从QQ到微信乃至王者荣耀,腾讯开发了一批国民产品。这也让腾讯给大众的第一个深刻印象是,善于做产品,做产品。但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腾讯被贴上了“流量+资本”的标签。

这其实是一种结果导向的描述,是因果关系错位造成的误解。现实是,腾讯先是有了那些优秀的、跨时代的产品,然后逐渐有了流量和资本,而不是流量和资本成就了那些不可替代的产品。

在当前反垄断成为关键词的环境下,明确这一点尤为重要。

有基金经理直言,反垄断会让社交和内容平台更加稳定,未来平台竞争会从流量竞争转变为内容和技术竞争;当互联网基于份额的垄断被抑制后,基于优质内容的用户粘性才是互联网投资的新基础。

腾讯2020年财报即将揭晓。是时候重新审视腾讯的核心能力了。当初无敌的产品经理现在还能吃吗?

十年微信持续释放“新鲜感”

一个又一个国民产品的背后,腾讯离不开产品力,这包括对用户当前和潜在需求的敏锐探索,持续迭代更新的技术支持,对用户体验和用户数据安全的极大敬畏等等。

首当其冲的是持续迭代的产品力,既有内生的优化升级,也有外延的发展扩张。

如何让一款国民产品始终跑在技术和用户习惯迭代之前,持续领先?

在这方面,腾讯无疑有足够的话语权。十年微信,2020年以来的一系列新变化,再次让市场兴奋。有研究人士表示,视频号的超预期发展为腾讯上一波市值提升贡献了很大一部分估值,是腾讯的“价值心脏”。

一年多来,微信的变化甚至让人有点应接不暇:尝试新的社交方式,微信和企业微信打通,服务于抗疫的线上需求,微信支付迅速推出低门槛零成本的小店工具...然后是服务搜索和视频搜索,视频号全年四次迭代更新。2021春节期间,微信红包封面迅速走红,一些大品牌、明星的封面已经难觅踪影。

用张小龙的话来说,微信将会介入每个人的日常生活。它应该顺应时代潮流,甚至引导时代潮流。如果不把它定位为一种生活方式,而是一种交流工具,那就太片面了,或者说未来没有想象的空间。

华创证券做过这样的分析:微信在跨越了即时聊天、图文阅读、图文社交、金融支付、生活/商务服务、短视频/直播等核心阶段后,产品的包容性已经超越了各个垂直赛道的独立App应用,具备了保持生态内容原创和外部内容导入的持续生命力。在现有的存量用户中,微信的每一次微创新和关键功能推出,都是在提升用户体验,满足用户对新功能的渴求。

流量来自好的产品,而不是因流量而生的产品;同样,满足用户需求的产品,商业潜力也是无限的。微信的变化让资本市场再次兴奋起来。中信证券直接指出,“微信生态将在中长期持续带动广告、支付等子业务超预期,带来新的估值增量。”

抗风险“核心资产”背后的“产品力”

去年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很多企业的发展受到影响,但腾讯的财报却表现出了很强的“免疫力”。

市场预测,2020年第四季度腾讯将继续保持25%左右的营收增速。除了微信,To B产品阵营将在2020年防疫抗疫的特殊环境下大放异彩,充分证明了“数字生产力”的抗风险能力。To B领域的腾讯会议、企业微信、腾讯文档等产品开始布局自己的位置。

2020年2月25日,65438,腾讯大会发布成立一周年数据。过去一年,在腾讯大会上举办的会议超过3亿场。腾讯大会DAU上线两个月突破654.38+00万,上线245天用户数突破654.38+0亿,八天内扩容654.38+0万云主机,创造了中国云计算的历史。

企业微信在接入微信后也发展迅速。为满足企业内外沟通需求,企业微信将群聊人数上限提升至500人,用户规模快速增长。截至2020年底,已有550万家实体企业和组织使用企业微信,企业微信活跃用户数达到6543.8+0.3亿,企业微信服务用户数达到4亿。

腾讯文档作为多人协同在线文档工具,也是月用户过亿的产品,尤其是多人在线协同编辑功能,在疫情期间非常受“远程办公”人群的欢迎。

而大家都在用的健康码,对2020年的防疫抗疫起到了关键作用。数据显示,过去一年,腾讯防疫健康码累计用户数超过6543.8+0亿,亮码累计人数超过240亿,累计访问量超过650亿。

根据财报信息,2020年腾讯不计成本在“数字抗疫”中投入技术和开发团队。如果重复这些新“爆品”过去一年的国民产品发展路径,其关键词不难提炼:快速需求发现、高效技术响应、尊重用户体验。多个爆款产品同时火爆,应该是腾讯多年积累的产品能力和技术能力的集中体现。

在特殊的环境下,腾讯实现了逆势增长,进一步凸显了数字经济的内生增长。在过去的一年里,公募基金继续分配更多的腾讯。腾讯整体抗风险能力和业绩确定性高是重要因素。腾讯也被国内外机构视为港股的“核心资产”。

持续的技术投入凸显了“技术”的标签

值得注意的是,与消费互联网时代单纯服务C端用户的产品不同,无论是企业微信还是腾讯大会、腾讯文档,To B产品连接用户、服务企业更多,甚至需要深化行业解决方案。

随着技术的迭代和云的兴起,互联网下半场的产品方法论不再是最适合产品经理的方式,而变成了“技术加数据系统”的硅谷方法论。

具体来说,就是在中间平台强大的技术框架下或者强大的技术能力下的快速实验和迭代。这种方法论有利于快速试错,从错误中沉淀经验,成长,以便抓住更好的机会。

腾讯崛起为B产品阵营的背后,是腾讯云等行业对互联网技术和产能的持续投入和改变。

2020年,腾讯宣布投资5000亿元,用于新型基础设施和产业互联网的进一步布局。去年6月5438+2月,腾讯云在仪征的数据中心投入运营,计划部署超过30万台服务器,标志着腾讯云江苏“百万级”数据中心集群的开始。这是腾讯目前在华东地区最大的在建数据中心,也是继华南地区清远数据中心投产后,腾讯持续布局新基础设施的又一大动作。

这两个数据中心全面采用了腾讯研发的第四代数据中心技术——T-Block。2021 3月16日,腾讯云宣布发布新一代星海自研服务器,再次革新了企业数字化升级和业务云底层新动能。

去年9月,腾讯云宣布其大数据平台拥有500万核的计算能力弹性资源池,日分析任务数达到15万,日实时计算量超过40万亿次,可支持超过10万亿维度的数据训练。这一系列数据不仅让腾讯云成为国内最有实力的云厂商,也是国内日实时计算能力最大的公司。

而这一系列数据其实指向的是扎实的技术背景。

腾讯相关业务负责人透露,基于多年的数字化积累,腾讯云正在开放腾讯多年的能力。除了云计算、大数据、AI、安全、LBS、区块链等基础技术服务,以及支付、小程序、企业微信等微信生态圈的能力,腾讯云还与合作伙伴一起,为政务、文旅、教育、产业、金融等领域提供数字化解决方案。

换句话说,作为最重要的基础技术之一,腾讯的大数据技术不仅支撑着腾讯内部的所有业务,也支撑着疫情期间人们的上网生活和工作需求。比如微信健康码,通过大数据的安全流动为人们保驾护航,阻断疫情的快速传播,也帮助企业应用微信、腾讯会议、微信小程序、微信支付等海量业务数据分析和数据挖掘,帮助企业恢复工作和生产。

3月18日正式发布的《2020腾讯R&D大数据报告》显示,腾讯持续加大R&D投资。2020年,R&D人员占公司总人数的68%,较去年增长16%,位居科技企业前列。2020年也是腾讯开源十周年,腾讯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科技公司之一。

随着产业互联网战略和转型的成功,除了人们熟悉的社交腾讯,公司的科技标签也越来越鲜明。

3月24日,腾讯2020年财报即将披露。过了这特殊的一年,市场需要换个维度看待腾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