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氢能概念股列表

2022氢能概念股一览又一城市参与加氢站运营。广州首个加氢示范站于5月16日正式投入使用。上证报记者了解到,除了近期已明确公布的安徽、四川外,山东、江苏也在酝酿出台支持氢能产业发展的政策,其中就包括加氢站。

业内人士对上证报记者表示,在政府和企业的大力推动下,氢能行业发展加速是毋庸置疑的。预计今年市场将完成新增5000辆氢燃料电池汽车的目标。

产业链扶持政策在各地延伸。

从去年开始,很多省市都出台了氢能产业的规划。今年全国两会后,各地参与速度明显加快。

例如,安徽六安近日出台《关于大力支持氢燃料电池产业发展的意见》,提出加氢站财政补贴最高不超过400万元。此前,广东佛山南海对该地区新建的单个加氢站给予最高800万元的补贴。

上证报记者注意到,除了近日明确下发文件的安徽、四川等地,山东、江苏也在酝酿出台政策支持氢能产业发展,其中就包括加氢站。

“国家明确释放发展氢能产业的信号后,一些省市专门多次到那些有发展经验的城市考察,表示推广意愿非常强烈,比如山东、山西等。在地方政策上,对加氢站的补贴对行业发展非常有利。特别是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地方补贴将不受补贴比例的限制。此外,氢燃料电池汽车的补贴不受新能源汽车补贴下降和退出的影响。”上述知情人士告诉上证报记者。

我国从2017开始大力发展氢能产业。公开数据显示,目前已建和在建的加氢站有45座。预计到2025年,中国加氢站总数将达到300座。

除了加氢站,地方政府对整个氢能产业链的支持也在延伸。四川近日发布的《四川省打好柴油车污染治理攻坚战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提到,鼓励燃料电池车示范运营和加氢示范站建设;支持替代燃料、混合动力、纯电动和燃料电池技术研究,鼓励发展氢燃料等新能源专用发动机,优化动力总成系统匹配。

一位行业研究员告诉记者,相比其他燃料,燃料电池在纯电动和氢能两个零排放技术方向上,具有续航时间长、燃料补充快、重量轻的优势。因此,燃料电池系统在货物运输的应用中具有明显的优势。从各地此前出台的政策可以看出,一些城市一直在讨论货运行业发展燃料电池。

企业转型升级比拼布局

在政策的支持下,许多企业积极参与氢能产业的发展。

宏达兴业近日发布公告称,其子公司乌海化工在乌海市海南区海华工业园建设的首个加氢站已于近日成功投入使用,为氢燃料汽车、公交车和工业车辆提供合格氢气。据悉,这也是内蒙古建设的第一座加氢站,乌海化工计划在乌海市再建设7座加氢站,相关准备工作正在有序推进。

众泰在5月中旬宣布,随着关键技术的突破和能源结构的升级调整,未来社会对氢能的需求将大幅增加。为积极推动公司在氢能产业的发展,寻求新的增长点,公司拟投资设立全资子公司“杭州中泰氢能科技有限公司”(暂定名),注册资本3000万元,由公司自筹资金。

氢能产业也成为企业转型升级的选择。记者从业内了解到,在以“新旧动能转换”为目标的山东和正在进行“能源革命”的山西,不少煤矿企业都在积极布局氢能产业。此外,多家液氢企业也在与几大能源集团合作开展相关领域的研发。制约氢能产业发展的问题之一是成本,氢气的价格约有三分之二来自储运。发展液氢的应用对降低储运成本有积极作用。

“目前企业进军氢能行业可以说是‘络绎不绝’。”上述业内人士表示,尤其是在如此明确密集的政策推动下,今年包括加氢站在内的相关布局肯定会加快,预计完成今年新增5000辆氢燃料电池车投放市场的目标没有问题。

河钢股份:利润创新高,“差异化”环保政策将释放产量弹性。

河钢股份000709

研究机构:广发证券分析师:沙力,陈晓撰写日期:2022年4月30日。

一、业绩:2018年度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99.6%,现金分红占比29%。2022Q1利润明显好于行业。

2018:公司生产钢材2680万吨,同比下降0.45%。(1)收入增长11.0%,收入结构向板块倾斜;(2)涉案原材料价格上涨,在建工程并表,营业成本增加9%至6543.8+0037亿元;(3)有息负债规模稳定,但融资成本重心上移,财务费用增长65,438+09%至44亿元,销售费用增长7%至65,438+0,654.38+0亿元,管理费用增长6%至24亿元;(4)固定资产减值损失和固定资产清算减值损失同比大幅下降,导致资产减值损失同比下降84%至654.38+0.53亿元;(5)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99.6%至36亿元;(6)基本每股收益同比增长88%至0.32元;(7)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7.18%,增长3.2PCT,2018年度归母净利润创公司1997上市以来新高。公司拟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1元(含税),现金红利总额将达到1062亿元,占当年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的29%。

2022Q1:公司营收同比增长17%至294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1%至3.7亿元。据Mysteel统计,螺纹钢、热卷和冷卷同比分别下降35%、44%和62%。预计公司2022年利润表现好于行业平均水平的原因是在“差异化”错峰生产政策下产量同比大幅增长。

2.2022年计划:2022年公司计划生产材料2577万吨,与2018年实际产量2578万吨基本持平;考虑到环保政策由“一刀切”转为“差异化”限产,结合产能情况,我们判断2022年公司生产经营目标完成率可能超过65,438+000%。科技创新、提质增效,向产业价值链高端迈进。

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18-2020年EPS为0.39、0.64、0.91元对应PE分别为32.34、19.94、14.01倍,评级为“增持”。

风险提示:原材料价格上涨;燃料电池等新业务没有如预期那样扩大。

三。投资建议:我们预计2022-2021年EPS为0.26/0.27/0.30元,对应2022年4月26日收盘价,对应2022-2021年PE为12.75/12.5000350606作为国内第二大上市钢企,公司规模显著,规模“差异化”环保政策削弱了对公司产能和产量的约束力,公司产能可能增加弹性,估值将逐步恢复;预计公司PB估值可能恢复至2016-2018,公司PB_LF估值中枢约为0.79倍,对应合理价值为4.13元/股,维持“买入”评级。

四、风险提示:宏观经济下行超预期;原材料价格高于预期的上涨侵蚀了利润率;环境保护政策的不确定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程低于预期。

美锦能源:一季报略超预期,氢能值得长期期待。

美锦能源000723

研究机构:安信证券分析师:周泰撰写日期:2022年4月-11。

事件:2022年4月9日,公司发布2022年第一季度业绩预告。预计2022年一季度净利润3.6亿元-4.2亿元,同比增长9.97%-28.30%。

评论

收购富锦煤业后,精煤产量增加:根据公告,公司业绩同比增长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公司精煤产量较去年同期大幅增长;二、公司2018年新收购的子公司贡献了当期利润。2018年,公司已完成收购富锦煤业(1.8万吨/年,100%利息)。目前公司还下辖东宇煤业、汾西太岳三个矿井,总权益产能492万吨/年。下游23000 nm3/h焦炉煤气液化LNG项目已投产。公告称,金润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已完成焦炉煤气生产液化天然气并联产氨和尿素项目。LNG装置权益规模为1.21.000亿Nm3/a,合成氨装置权益生产规模为1.8万吨,尿素装置权益生产规模为27万吨/年。煤-焦-气-化工产业链完全一体化。焦炭方面,数据显示,一季度太原一级冶金焦价格为1863.73元/吨,同比下跌3.9%,因此一季度焦炭业绩同比小幅下滑。但随着二季度钢厂复产需求的增加,焦炭价格有望上涨,公司业绩有望继续向好。

交付氢汽车65,438+090辆,2022年氢汽车产量大幅扩大:公告显示,公司子公司佛山飞驰汽车制造有限公司向佛山市顺德区鸿运工运输有限公司、佛山市三水国宏工运输有限公司、佛山市汽车运输集团有限公司共交付氢燃料电池城市客车65,438+090辆,飞驰汽车氢燃料电池汽车产能为5000辆/年。根据公告,2022年飞驰汽车的经营目标是销售1500-2000辆汽车,其中燃料电池汽车1000辆。

公司拥有完整的氢能产业链。拥有完整的氢能产业链:气源-加氢站-膜电极-燃料电池车:1)氢气来源:依托美锦能源产业优势,根据公告,公司焦化过程中的焦炉煤气富含50%以上的氢气,可降低制氢成本。焦炉煤气经净化后,可用于华中、华东、华南地区的加氢站和氢燃料电池。2)加氢站:目前公司控股的飞驰汽车已有两座加氢站在运营,另有四座加氢站正在建设中。3)膜电极:公司参股了鸿基创能。目前鸿基创能膜电极项目已经完成,预计2022年底开始量产,2020年正式达产。鸿基创能将打破膜电极的海外垄断,他们研发的膜电极具有铂催化剂负载量低、生产过程连续、性能高、寿命长的特点,成本进一步降低。4)燃料电池汽车:根据公告,2018年,公司旗下的飞驰汽车销售氢燃料电池汽车360辆,市场占比23.58%。在此背景下,随着燃料电池汽车“十城千车工程”相关计划的推进和实施,公司氢能汽车有望获得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铅酸蓄电池稳步发展,锂电池业务注重差异化:公司是铅酸蓄电池领域的龙头企业之一,海外市场收入占比近60%。随着国内外IDC数据中心的快速发展,以及海外新兴市场对基站建设的需求,公司传统铅酸电池业务有望稳步发展。公司锂电池业务立足于动力电池储能、梯级利用等蓝海市场,公司差异化竞争战略将受益于行业的快速发展。

燃料电池产业布局,公司长期成长空间值得期待:公司以氢燃料电池为未来主要发展方向,通过参股制氢设备制造商氢普创能、投资建设武汉氢能产业园,形成了氢能产业链上制氢、膜电极、燃料电池堆、燃料电池发动机系统、整车运营等关键环节的布局。公司构建氢能产业平台的战略路径是清晰的。燃料电池汽车在满足清洁、环保、零排放的新能源汽车基本要求的同时,还具有充电通风时间短、能量密度高等核心优势。它们在充电时间焦虑、长途驾驶等场合补充锂动力新能源汽车,并得到政策支持。行业市场前景广阔,公司引领布局,长期成长空间值得期待。

卫星石化:中报预告高增长,轻烃裂解项目稳步推进。

卫星石化002648

研究机构:光大证券分析师:邱晓峰,傅撰写日期:2022年4月25日。

事件:

18年4月,公司发布2022年第一季度报告。2022Q1实现营业收入2107万元,同比增长+20%,实现净利润2.2亿元,同比增长+94%。实现净利润2.29亿元,同比增长+100%;实现经营活动现金流量2.08亿元。

同时,公司公布2022年半年度业绩预告,预计实现净利润5.4-6.1亿元,同比增长+65%-87%;即2022Q2归母净利润为3.2-3.9亿元。

评论:

丙烯酸利润好于市场预期,C3有序扩产。受江苏安全检查(丙烯酸产能占江苏省40%)和工业检修影响,4月份丙烯酸及酯价格较3月底最低点上涨近千元。根据目前价格,我们估算公司丙烯酸及酯净利润约为65,438+0,000元/吨,公司丙烯酸及酯年产销量在70万吨以上,价格弹性较大。2022Q1,丙烯酸盈利能力好于市场预期。其中,PDH价差同比-538元/吨,环比-581元/吨;丙烷和聚丙烯价差同比-236元/吨,环比-549元/吨;丙烯酸价差同比+778元/吨,环比-65438元+094元/吨;丁酯和酸的价差同比+270元/吨,环比+96元/吨。另外,PDH一期及聚丙烯装置在5438+10月检修,对一季度业绩略有影响。看好2022Q2的表现。夏季丙烷价格有望调整,PDH价差有望回升;但丙烯酸和酯的利润率将较一季度大幅提升,我们看好公司2022Q2业绩的增长。公司预计2022Q2实现净利润3.2-3.9亿,同比增长50%以上。该公司在C3稳步扩张。22万吨双氧水项目2065年8月投产,438+08,45万吨PDH二期项目2022年2月投产。PDH二期的顺利投产将保障公司2022年的业绩增长。公司654.38+50万吨聚丙烯、6万吨SAP、36万吨丙烯酸及酯扩产项目有序推进,将于2022年建成。未来公司将拥有从90万吨PDH到45万吨聚丙烯、81万吨丙烯酸和84万吨丙烯酸酯、1.5万吨SAP和22万吨双氧水的完整C3产业链,在C3板材成本和竞争力上具有显著优势。

长三角轻烃裂解龙头,积极布局氢能利用。卫星石化已在嘉兴建成年产90万吨的PDH装置,子公司连云港石化正在建设400万吨烯烃综合利用项目。目前PDH项目剩余氢气3万吨/年,烯烃综合利用项目建成后剩余氢气约25万吨/年。公司位于长三角经济带,PDH项目紧邻上海和嘉兴嘉善,均在100公里范围内。上述城市均制定并公布了未来3-5年加氢站建设规划。长三角氢气走廊的建设规划将为公司带来广阔的市场空间,充分发挥公司剩余氢气的附加值,成为公司新的业务增长点。我们认为化工副产物集中供氢和水电解分散制氢是未来的发展方向,PHD和乙烷裂解副产物氢将是最具优势的副产物氢源。

C2历史性机遇的先行者,高项目回报值得期待。

我们认为乙烷裂解制乙烯项目是公司未来三年最大的看点,卫星石化有望通过该项目实现对大型石化装置的超车。目前中美贸易摩擦正在发生积极变化,公司项目的不确定性风险有望降低。项目进展方面,2065438+2008年3月,公司完成乙烷采购协议,正式签署美国乙烷出口设施合资协议,确保原料供应。连云港乙烷储罐项目、码头项目已开工建设,各项工作正按照时间节点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