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产业调研报告

特色产业调研报告

导语:为贯彻“布局区域化、生产规模化、管理一体化、销售品牌化”的产业发展要求,我为您介绍特色产业研究报告的文章,欢迎您阅读参考!

特色产业调研报告1在实施统筹城乡发展综合改革的大背景下,如何加快老城区清河村的经济社会发展,根据镇新农村工作小组办公室的要求,我深入各村组,围绕特色产业培育进行了专题调研,形成了调研报告。

第一,发展农业特色产业是清河村跨越式发展的必然要求。

第一,发展农业特色产业是调整农业结构的主攻方向。调整农业结构是建设新农村、发展现代农业的根本途径之一。清河村利用得天独厚的农业资源,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打造农业特色产品,培育农业特色产业带和产业集群,实现农业资源多渠道、多层次的开发利用,满足多元化、优质化、商品化的市场需求,开拓新的市场空间,促进清河村农业结构优化升级。

第二,发展农业特色产业是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途径。20xx年,清河村农业人口7399人,占全镇农业总人口的14.7%,人均纯收入4407元,低于全镇6055元的平均水平。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很大。通过发展农业特色产业,建设一批大型农产品基地,促进加工、仓储、运输等相关产业发展,形成区域性支柱产业,有利于将独特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拓宽就业渠道,增加就业机会,转移剩余劳动力,促进农民增收。

第三,发展农业特色产业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有效措施。农业特色产业的发展可以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兼顾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清河天然鼻尖丰富,生态环境优良。要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发展效益显著的特色农产品,动员农民保护和建设生态环境,实现农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二、清河农业特色产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清河村通过政策扶持和资金扶持,结合当地资源特点、土壤特点和气候特点,本着高产、优质、强特色的原则,采取突破重点、带动农户、辐射周边的发展思路,加快了农业特色产业发展步伐。

一是花卉产业初具规模。清河村清河村民小组不同程度地发展了各种鲜切花月季种植户,种植面积多则几亩,多则几亩。产品畅销昆明呈贡斗南。

二是畜禽产业初见成效。依托龙头企业,加快特色农产品基地培育。目前,以贾汪陈农场为代表的规模化养殖场有4个,以肉牛、肉羊、蛋鸡为主的畜禽产业发达。

三是果业开局良好。利用国家退耕还林还草政策,清河村大力发展水果、高原梨、红梨、杨梅、葡萄等经济林木。

四是蔬菜产业发展迅速。清河村充分发挥石路二级公路和三(河)武(街)公路的交通优势和自然气候条件,以土地流转的方式大力发展大棚蔬菜,创造了良好的口碑。

同时,该村的粮油产业和劳务产业有了很大发展,对当地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第三,清河农业特色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特色产业既是朝阳产业,也是弱势产业。与上级领导的要求和现代农业园区的标准相比,我们也面临着许多问题和困难。主要表现在:

一是特色产业化水平不高,结构单一,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带动能力弱;市场开拓力度不够,品牌缺乏,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组织形式尚未形成。

二是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农民的科技意识和创新意识还不够,增收致富的手段还不多,增收的路径还比较窄。

三是农产品市场机制不健全,企业和农民缺乏快速了解和掌握市场信息的渠道和平台,生产盲目,个别市场管理滞后,给农业产业发展带来不稳定因素。

四是畜禽产业发展更注重疾病预防和食品安全,忽视产业发展,畜产品深加工发展滞后,商品效益不高,抗市场风险能力低。

四、深化特色产业发展的创新路径和对策

一是建议进一步完善清河村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规划,突出优质分区,做到发展目标明确、发展有针对性、措施有操作性。规划中建议将清河村的畜禽产业、优质果业、花卉产业纳入镇重点农业特色产业。

二是建议在发放资金或相应支持时,充分考虑政策性、项目性、应急性的综合作用。

三是加强农产品市场机制建设,努力打造企业和农民便捷了解市场信息的渠道和平台,构建安全、畅通、开放、统一、有序的市场网络体系。

四是加快农业技术体系建设,让农业技术人员在科技创新和服务中大显身手,为农业特色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第五,制定政策时要坚持分类指导原则,兼顾边远贫困地区和立体感强的山区,突出特色,不要过分强调规模经济。同时要详细制定政策,让办实事的单位和人员用上资金,办实事。在特色品种、技术研究、基地建设、企业创建、农业经济组织发展、品牌创新、产地市场拓展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

六是继续扶持壮大一批农业特色产业龙头企业,重点培育一批畜产品加工企业。加强农业特色产业的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全方位、多渠道鼓励和吸收民间资本和外资,进一步加大对农业特色产业的投入。

七是在加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和动物食品安全的基础上,加快畜牧业发展,提高对农业特色产业的贡献率。

特色产业调研报告2农业特色产业是推动XX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角。长期以来,市委、政府及相关部门将其与全市农业发展、农村稳定、农民增收紧密结合起来。他们立足实际,依托区位和资源优势,抓项目、建基地、扶龙头,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增强农村经济“造血”功能,有效加快了全市农业特色产业发展步伐。

一、XX市农业概况

XX市土地面积21219平方公里,山区和半山区占全市总面积的92.3%。辖古城、玉龙、永胜、华坪、宁蒗,63个乡镇和办事处,450个居委会,565438+。全市总人口113.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97.6万人,占86%,少数民族22个,人口66100人,占58%。据统计部门统计,年末我市常用耕地面积1401800亩,农作物总播种面积229.95万亩,粮食总产量401400吨,农业总产值22.9万元(现价),其中畜牧业产值8.75万元

XX市区位优势好,无污染,地形复杂多样,最高海拔5596米,最低海拔1.01.5米。具有明显的“立体气候”特征,丰富多样的生物资源和发展农业特色产业的独特条件。

二、采取的思路和措施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坚持走“专业化、区域化”发展道路,深化农业农村经济结构调整,进一步巩固传统产业,提升优势产业,发展新兴产业,依靠工业化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按照“突出特色建基地,围绕龙头企业建基地”的原则,把基地建设与特色产业培育紧密结合起来。特别是年初,我市提出了推进“六个一工程”、狠抓农业发展“八项措施”的思路,更加有力地推动了我市农业特色产业的发展。

(A)采用新的工业发展模式

根据丽江实际,采取多种类型和组织模式推进农业特色产业发展:龙头企业带动的“公司+协会+基地+农户”形式;以合作经济组织带动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户”的形式;四位一体的“企业产业联合会+大户+农户”形式;培育专业市场促进发展的形式;特色产业带动的“公司+特色产业+农户”形式;以农业园区带动的“高新开发区+示范农户”的形式。

(2)加大科技创新和推广力度,提高产业化经营的科技水平。

建立和完善科技服务体系,兴办各类科研、生产和经营实体,加快农业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充分调动各部门科技人员服务农业产业化的积极性,吸引青年农业科技人员投入科技兴农事业。同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提高农民素质,改变农民的传统观念,培养他们的市场经济意识。通过不同形式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知识和管理水平,学会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

(三)积极发展和完善新型利益联结机制,维护农民利益。

通过行政手段,制定各种政策措施,与市场机制相结合,完善分配制度,维护各种经济主体的合法权益。鼓励龙头企业设立风险投资,采取保护价收购、利润返还等多种形式,与农户建立紧密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引导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资金、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入股,实行多种形式的联合与合作,与龙头企业形成* * *体,享受收益,承担风险。

(四)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

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是提升丽江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的重要举措。通过名牌带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尽快形成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实现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发展目标。努力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和农业综合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五)建设“六个一工程”

1.认定一批农业产业化市级龙头企业:目前,全市共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8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龙头企业7家,均拥有产品进出口权,市级龙头企业30家,均给予相应扶持。全市38个国家、省、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可提供4000多个就业岗位,带动20多万户。

(4)渔业

西北XX区、玉龙县、宁蒗县湖塘水库主要为冷水鱼养殖区,水域面积占44.49%。永胜、花平湖池塘水库为温水养鱼区,水域面积占55.5%。我市水产品总产量6855吨,养殖面积38916亩,水产品产值6855万元,300吨水产品加工产值600万元,其中:出口量150吨,出口额300万元;预计水产品总产量8335吨,养殖面积49579亩,渔业总产值8335万元,水产品加工总值1100吨,加工总值2200万元,其中出口550吨,出口额达1650万元。

根据xx渔业发展规划,水产品总产量14835吨,养殖面积67659亩,水产品总产值14835万元,水产品加工总产值4500吨,总产值9100万元,其中出口产品3350吨,出口额6700万元。

四。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农业技术体系建设滞后,农业技术人员在农业产业发展中没有充分发挥作用,科技创新和推广难以在基层开展,农作物品种老化,优良品种比例小,农户经营管理简陋,缺乏规范化种植管理的技术和手段。

(2)个别县(区)实行的财政责任制政策性太强,没有充分考虑项目和应急,统筹管理不够灵活,弊端日益突出,极大地制约了农业产业发展和农产品加工进程。

(3)农产品市场机制不健全,企业和农民缺乏快速了解和掌握市场信息的渠道和平台,生产具有盲目性,个别批发市场还存在管理滞后和欺行霸市行为,给农业产业发展带来了不稳定因素。

(4)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劳动力辐射能力弱,市场开拓能力不强,对农业尤其是畜牧业带动作用较小。同时,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发展不稳定,没有在农业产业发展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5)近年来,畜牧业发展更加注重疾病预防和食品安全,忽视产业发展,导致畜牧业产业化经营、畜产品深加工发展落后,商品效率低下。

五、今后农业特色产业发展的建议和规划

(1)建议进一步完善全省优势农业产业发展的规划,突出优质区划,实现有针对性的发展和操作措施。规划中建议畜牧业、优质水果(晚熟芒果、苹果、龙眼、雪桃、青梅、日本甜柿子等。)、夏秋凉性蔬菜、优质杂粮(豆类、荞麦)和XX市的药材都要包括在内。

(二)建议取消或调整财政合同政策,在发放资金或相应支持时充分考虑政策性、项目性和应急性的综合作用。

(3)强化农产品市场机制,努力为企业和农民创造便捷了解市场信息的渠道和平台,构建安全、畅通、开放、统一、有序的市场网络体系。

(4)加快农业技术体系建设,让农业技术人员在科技创新和服务中大显身手,为农业特色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5)制定政策时,要坚持分类指导原则,兼顾边远贫困地区和立体感强的山区,突出特色,不要过分强调规模经济。同时要详细制定政策,让办实事的单位和人员用上资金,办实事。在特色品种、技术研究、基地建设、企业创建、农业经济组织发展、品牌创新、产地市场拓展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

(六)继续扶持壮大一批农业特色产业龙头企业,重点培育一批畜产品加工企业。加强农业特色产业的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全方位、多渠道鼓励和吸收民间资本和外资,进一步加大对农业特色产业的投入。

(七)在加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和动物食品安全的基础上,加快畜牧业发展,提高畜牧业对农业特色产业的贡献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