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治理机制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基本内容:在长期的公司治理实践中,公司治理体系不断完善,形成了一套相互联系的公司治理机制体系。按照公司治理机制的功能划分,主要有四种治理机制:一是激励机制,即如何激励董事和经理人员为企业创造价值,降低道德风险的一种机制。二是监督制衡机制,即如何监督和评价经理和董事的管理行为,建立有效的内部权力制衡机制。三是外部接管机制,即当管理者经营不善时,公司股价下跌,被其他公司(或利益相关者)收购,导致公司控制权发生变化。第四,代理竞争机制是指一个公司的不同股东组成不同的利益集团,通过争夺股东委托的投票权来获得对董事会的控制权,从而更换公司经营者的一种机制。下面将详细解释上述四种机制。
(1)激励机制。
激励机制是维持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委托代理关系的动力。激励机制本质上是委托人如何设计一个有效的激励制度来诱导代理人有意识地采取适当的行动,使委托人的效用最大化。激励机制包括:报酬激励机制、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激励机制、声誉激励机制。报酬激励机制是对经营者最基本的激励机制,包括固定工资、奖金、股票期权等。剩余索取权激励机制是经营者分享企业剩余收益的激励机制。剩余控制权的分享也是激励经营者的有效机制。除了剩余决策权,剩余控制权还体现了经营者的职位特权,如享受豪华办公室、豪华汽车等。声誉激励是指为经营者提供更高的社会地位和获得社会赞誉和同行赞誉的机会。目前公司高层的个人薪酬相当丰厚,货币奖励的边际效用已经降低。他们更关心声誉激励效用。
(2)监督机制。
监督机制是公司所有者对经营者的经营决策行为和结果进行有效审查和控制的制度设计。公司治理的监督机制包括内部监督机制和外部监督机制。内部监督机制是指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等监督机制;外部监督机制是指媒体和中介机构的监督机制。公司治理的内部监督机制是基于公司内部权力机关分离和制衡的原则而设计的。公司内部监督机制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股东(股东大会)和董事会对经理人员进行垂直监督;另一方面,监事会和独立董事横向监督董事会和经理层。股东对经理层的监督主要是通过用手投票和用脚投票来实现的。“用手投票”可以通过集中行使投票权来更换不称职的董事会成员和管理者。“用脚投票”的方式是在公司经营不善的时候。当股价下跌时,股东可以通过股市及时卖出股票,维护自己的利益。董事会主要通过制定公司的长期发展规划,审议公司的经营计划和投资方案,制定公司的基本管理制度,行使聘任和解聘经理的权力,对经理进行监督。从委托代理关系来看,董事只是股东的受托人。但是,在董事会内部,有些董事本身就是股东,有些则不是。后者可能存在监管动力不足的问题。此外,还有一些董事既是董事会成员,又是管理团队成员,可能存在与经理合谋损害股东利益的情况。因此,为了加强董事会的独立性,维护股东的利益,越来越多的公司开始在董事会中设立独立董事。监事会是公司内部的专职监督机构。监事会对股东大会负责,以董事会和总经理为监督对象。一旦发现其违反公司章程或其他损害公司利益的行为,可随时要求董事会和经理予以纠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