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推进同城户籍准入年限累计互认
新媒体称,规划指出,深化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继续深化土地利用规划管理模式改革,按照指标随项目走的原则,重点保障省级以上重大独立选址项目用地;争取省里给厦门农用地转用和征地审批权。开展《厦门经济特区土地管理若干规定》修订工作。
完善建设用地市场体系。根据自然资源部的部署,力争成为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地区,推进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工作。加快制定集体建设用地基准地价、集体农用地基准地价和城镇标定地价,完善政府公开地价体系。
规范补充耕地指标调整。按照上级部署,继续做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跨省调剂工作。加强与龙岩等对口帮扶市县的沟通,建立耕地指标异地补偿性调整长效机制。
方案指出,推进同城户籍准入年限累计互认。完善居住证制度,推进常住户口试行登记制度。2021完成与全国统一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的对接工作,实现了社会保险转移接续和网上办理。到2022年,完成市级医保信息系统与省级系统的对接建设,建成多层次互联互通的数据共享交换系统,促进跨区域、跨层级、跨部门的业务合作。
提高人力资源的服务质量。研究制定厦门人力资源服务业集约化发展的政策措施,推进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建设。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研究推进工程职称分行业评价,试行以行业协会、行业联盟、龙头企业为主体的多元化人才评价机制,实现重点发展行业职称社会化评价精准服务。
推动市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继续优化小额提单电子化改造,深化区块链技术应用,提高网上财产转移安全性。到2023年,厦门港重点港区整体连片开发取得阶段性进展。继续推进港口物流单证电子化、标准化建设,支持行业龙头企业推进港航数字化升级和平台建设。到2023年,完成翔安机场高速(沈海高速-翔安南路)和东二通道建设,进一步提升高速公路品质,加强各区互联互通。提高公共交通科技含量,建设厦门城市公共交通综合智能系统科技示范工程。深化与全省农业农村农民综合信息服务体系的对接工作。
实施智能市场开发示范工程。推动商业企业创新转型,推进线上线下一体化经营,提升购物餐饮等传统业态的智能化服务水平。制定中山路步行街改造提升总体规划,完成中山路步行街改造提升,创建国家示范步行街。到2022年,全市建成5G基站654.38+0.5万个以上,实现乡镇及以上地区和重点区域5G网络全覆盖。
引导平台企业健康发展。依法规范平台经济发展,加强平台企业监管。到2022年,培育5个以上省级工业互联网示范平台和20家以上应用标杆企业;培育2个以上列入工业和信息化部示范项目名单的物联网创新项目。优化厦门教育城域网和厦门国家卫生信息平台,分别做好与省教育专网和省国家卫生平台的数据对接。
培育和发展能源商品交易平台。推进福建东南能源大数据中心厦门分中心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