熔断器的技术特点是什么?
熔断器主要由熔体、外壳和支架三部分组成,其中熔体是控制熔断器特性的关键要素。熔体的材料、尺寸和形状决定了熔化特性。熔体材料分为低熔点和高熔点两大类。低熔点材料,如铅和铅合金,由于熔点低,容易熔化。由于它们的电阻率高,熔体的截面尺寸大,熔化时产生更多的金属蒸汽,只适用于分断能力低的熔断器。高熔点材料,如铜和银,熔点高,不易熔断,但由于其电阻率低,可以制成比低熔点熔体更小的截面尺寸,熔断时产生的金属蒸气也更少,因此适用于高分断能力的熔断器。熔体的形状可分为丝状和带状两种。改变变截面形状可以显著改变引信的熔断特性。熔断器具有各种熔断器特性曲线,可以满足不同类型保护对象的需要。
安培-秒特性:
熔断器的动作是通过熔体的熔化来实现的,熔断器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特性,就是安秒特性。
对于熔体来说,其动作电流和动作时间特性就是熔断器的安秒特性,也叫反时限特性,即过载电流小时,熔断时间长;过载电流大时,熔断时间短。
从焦耳定律可以看出,Q = I2 * R * T .在串联电路中,熔丝的R值基本不变,发热量与电流I和加热时间t的平方成正比,也就是说,电流大时,熔化熔体所需的时间较短。电流小的时候,需要很长时间才能融化。即使热量积聚的速度小于热量扩散的速度,保险丝温度也不会上升到熔点,保险丝甚至不会熔化。因此,在一定的过载电流范围内,当电流恢复正常时,熔断器不会熔断,可以继续使用。
因此,每种熔体都有一个最小熔化电流。根据不同的温度,最小熔化电流不同。虽然电流受外界环境的影响,但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忽略不计。通常,熔体的最小熔化电流与熔体的额定电流之比被定义为最小熔化系数。普通熔体的熔化系数大于1.25,也就是说额定电流为10A的熔体在电流低于12.5A时不会熔化。
由此可以看出,熔断器的短路保护性能优异,过载保护性能一般。如果真的需要用于过载保护,就要仔细匹配线路的过载电流和熔断器的额定电流。比如10A的电路中使用8A的熔体进行短路保护和过载保护,但此时的过载保护特性并不理想。
熔断器的选择主要取决于负载的保护特性和短路电流的大小。对于容量较小的电动机和照明支线,常采用熔断器作为过载和短路保护,所以希望熔体的熔化系数适当小一些。通常选用铅锡合金熔体的RQA系列熔断器。对于容量较大的电动机和照明干线,应着重考虑短路保护和分断能力。通常选用分断能力高的RM10和RL1系列熔断器;当短路电流较大时,应采用具有限流功能的RT0和RTl2系列熔断器。
熔体的额定电流可根据以下方法选择:
1.当保护稳定负载而不启动过程时,如照明电路、电阻器、电炉等。,熔体的额定电流略大于或等于负载电路中的额定电流。
2.可根据最大启动电流或以下公式选择保护单台机器长期运行的电机熔体电流:
IRN ≥( 1.5~2.5)英寸
其中IRN -熔体的额定电流;电机的额定电流。如果电机启动频繁,公式中的系数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提高到3 ~ 3.5。
3.保护多台长期工作的电机(电源干线)
IRN ≥( 1.5 ~ 2.5)IN max+σIN
最大单台电机的最大额定电流。σ在其余部分。电机额定电流之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