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库建设可行性报告
行业主要上市公司:顺丰控股(002352。SZ)、京东物流(HK:02618)、中国外运(601598)、Suning.cn(002024。SZ)和HNA冷链(831900)。
本文的核心数据:冷库容量的区域情况,我国冷库总量,世界各国人均冷库容量
冷库是整个冷链的核心环节。
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基础设施涵盖仓储、运输、配送、零售等环节。这些环节中任何一个环节缺乏冷链设施,都会大大降低产品质量。其中最核心的关键环节包括冷库的设计和建设。根据实际需求,冷库大致可分为大型库、中型库、小型库和微型库。中小型冷库一般用于超市、农贸市场等冷链终端,或者在田间地头的冷链起点存放刚收获的农产品。
新的国家冷库设计规范将于今年年底实施。
现代标准冷库有钢架结构,方便叉车操作。冷库主要消耗电能。为了降低能耗,冷库一般采用保温性能较好的材料和能耗较低的备料设备,并采用计算机系统调节温度。为了实现全程不断链,冷库还应包括储存区、配送加工区等基本功能区,同时根据客户需求,有预冷区、解冻区等特殊功能分区。
由于专业性很强,冷库设计需要冷库工程师来完成。工程师在设计冷库时不仅要考虑冷库的专业性、实用性和经济性,还要注意冷库的安全性。每年都有大量因冷库设计引发的冷库事故,因此冷库设计必须遵循一定的规范。根据住建部发布的关于国家标准《冷库设计标准》和《冷库施工及验收规范》的公告,国家标准《冷库设计标准》编号为GB50072-2021,将于2月2021至1实施,国家标准《冷库施工及验收规范》编号为GB。
我国冷库资源分布不均
我国冷库资源严重失衡。国内冷库主要建在沿海地区,而中部和西北地区冷库数量极其匮乏。这些地方运输率低,保质期短,食品安全隐患大。在中国,新鲜食物,尤其是水果和蔬菜的损失很严重。原因之一是冷链流通率只有19%。
据中国冷库联盟统计,2020年,我国最大的冷库容量将在华东地区,总容量为654.38+0860.5万吨,占全国冷库总容量的37.8%。其次是华中地区,冷库容量为752.7万吨;第三位是华北地区,冷库容量731.2万吨。
冷库建设近年来增长迅速。
随着国家支持冷链物流发展政策的出台,冷链物流项目陆续上马,各类冷链物流相关资源配置进一步完善。2020年,在疫情影响下,各级政府意识到冷链物流在保障基本民生方面的重要性,发展冷链物流产业,推进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布局成为许多地方政府的发展重点。
随着冷链基础设施新政的逐步深入,冷链物流和流通环节两端的各类基础设施和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逐步向系统化、体系化方向沉淀。据中国物联冷链委员会预测,2020年我国冷库容量将超过7080万吨(折合654.38+7700万立方米),同比增长654.38+076.5438+0%。近年来,冷库容量规模一直保持快速增长趋势。
人均冷库容量远低于国际水平。
根据IARW的数据,2018年,美国人均仓储面积达到0.49 m3/人,日本为0.32 m3/人,中国仅为0.13 m3/人,人均冷库容量仅占美国的1/4,反映出国内冷库建设规模仍有增长空间。2020年,Lineage在美国排名第一,冷库容量5066万立方米,几乎是中国的一半。而全国排名最高的冷链物流仅为274万立方米,仅为天堂的1/20,冷链资源配置水平有待进一步加强。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冷藏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