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奶国际集团的收购

1970年代期间,牛奶公司由当时颇具影响力的华人周希年爵士控制。牛奶公司在薄扶林牧场(现为芝罘花园)和铜锣湾、观塘的冰厂占地很大,吸引了财团试图收购。1972年末,英国怡和集团子公司香港置地提出收购牛奶公司股权,周希年拒绝接受收购。后来,兰德公司和周希年争夺牛奶公司的控制权,也就是所谓的“兰德公司喝牛奶”事件:兰德公司出动大量现金,大量发行股票,双方在报纸上打了一场广告,一时成为市场焦点。早期,牛奶公司以维持祖业为由,声称不接受收购,不开发房地产。然而,后来它改变了立场,寻求王德辉华懋地产的帮助,并提出了合作开发房地产的计划,希望获得股东的支持。

后期,置地提出65,438+0股、5股的换股方案。另外,置地当时已经是香港最大的地产公司,华懋与乳业公司的合作方案吸引力较小,吸引股东将股份让给置地交易所。1972,15年2月,置地宣布收购牛奶公司90%的股份。因此,根据香港《公司法》第168条,置地于1973年4月8日向其余小股东进行强制收购,最终成功全面收购牛奶公司,上市地位被取消。收购事件导致土地和牛奶公司股价大幅上涨,也成为1973港股大跌的触发点。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怡和、置地被六个华商攻击,埋下伏笔。

1986年,牛奶公司从香港地产分拆,在香港上市,上市编号90年代0353。1994,乳业公司等怡和公司将香港上市地位移至伦敦和新加坡。该公司在百慕大注册。

9月,1997,雀巢牛奶公司49%的股权以4000万美元出售给雀巢公司,从而退出冰淇淋和冷冻产品的制造。

1997 10 10月17,出售西班牙Simago连锁超市。

1998 2月17收购印尼PT Hero超市Tbk

1998年3月25日出售英国萨默菲尔德连锁超市11%股权。

2001年2月5日,中信泰富以4.5亿港元的价格(主要是净资产值,包括存货和应收账款)从牛奶国际收购申昌有限公司。申昌在香港、中国大陆和澳门从事食品、饮料和家居用品的批发、分销和促销。

2002年6月12日,牛奶国际将其超市业务Woolworths New Zealand出售给澳大利亚食品联合有限公司,总成本为6.9亿新西兰元(3.37亿美元)。交易完成后,牛奶将获得超过2亿美元的净收入。

10 2002年6月30日,牛奶国际以2700万美元(约210万港元)从怡和太平洋控股收购了宜家在台湾省和香港的家具业务。

2003年,165438+10月,15,牛奶国际以1亿元收购了新加坡第三大超市——寿德惠超市的全部股份。寿德汇经营着35家当地超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