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鲁成功的秘诀是什么,从一个修理工到一个年入数百亿的老板?
鲁被誉为商界常青树。作为中国最受尊敬的第一代企业领袖之一,鲁带领万向集团从一个小厂发展成为中国最大的民营企业之一,走出国门,从国际营销到国际生产再到国际资源整合,以他农民企业家的精明和胸怀,从中国跨越到世界。目前通过并购控制19家海外公司。一个只有初中学历的农民企业家,向世人展示了他国际化的传奇故事。这一点,就连很多有海外留学经历的高层管理者都比不上。
从鲁的创业轨迹中不难发现,他虽然没有受过正规教育,也没有系统的管理经验,但通过多年的实践,获得了准确把握商机的能力,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当年,以他起家的民营企业早已销声匿迹,但鲁的万向却历经风雨,成长为一棵参天大树。
首先,在国际营销方面,从1990开始,鲁提出了“大集团战略、小核算体系、资本运营、国际市场”的战略方针。
1994年,鲁实现了出国的愿望,成立了万向美国公司。主要负责开发集团的国际市场,树立集团产品的品牌形象。龙永图曾称赞他“用外国人的资源,在外国人的地方做外国人的老板”。多年来,万向非常注重公司股东的回报。鲁表示:“公司的目标是股东价值最大化,这不仅限于大股东收益最大化,还要保护中小股东利益,实现双方共赢。”目前,万向美国公司已成为美国中西部发展最快、规模最大的中资企业。
1997年,鲁打了一场万向节营销的漂亮仗,小小的万向节正式敲开了世界汽车巨头通用汽车的大门。为世界级汽车制造商提供配件是鲁多年来的愿望。随着产品质量的提高和世界市场的开放,今天,他的愿望终于实现了。后来又陆续为福特、克莱斯勒、大众等国际知名汽车厂商直接或间接提供配套产品。
从欧美发达国家到发展中国家,鲁不断开拓世界市场。截至1999年底,万向美国公司在美国、英国、德国、加拿大、巴西、委内瑞拉设立了10家公司,建立了覆盖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营销网络,成为美国中西部最大的中资公司。他用“钱潮”万向节产品打开了日、意、法、澳、港等18个国家和地区的市场,年创汇超过229万美元。
在资本运作方面,鲁也表现出非凡的智慧。他没有仅仅依靠产品销售打开市场,而是两条腿走路,通过发行股票融资实现了快速发展。
2002年,公司投资数亿元,筹建了浙江省第一家财务公司。2004年,万向斥资654.38+0.2亿元投资首家以民营资本为主体的保险公司;同年,万向参股浙商银行,以65,438+00.34%股份位列第一大股东;随后,浙江工商信托重组。加上之前的万向租赁、万向期货、通联资本,万向旗下拥有多家金融企业。就这样,鲁在资本市场上建立了他的资本帝国,并逐步实施他的全球化战略。
鲁认识到,企业的国际竞争归根到底是企业资本的国际竞争,资本国际化是企业国际化的最终标志,是公司发展的高级形式。为此,万向的目光已经从中国投向了国际金融市场。
万向开创了国内民营企业收购海外上市公司的先河,与世界多家著名金融机构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花旗集团等美国银行给予万向的信贷额度达到近1亿美元。2003年,万向在美国成立万向制造基金,当地一批政界、商界名人成为股东。之后,万向以“万向制造基金”的名义进行海外收购,加快海外收购步伐,进一步加快万向的国际化进程。
截至2004年初,民营企业万向在美国、英国、德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8个国家拥有80家公司,其中全资或控股18家。万向制造通过覆盖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营销网络,2003年实现营业收入6543.8+052亿元。
比起自己创业,自己生产,整合别人现成的资源和能力,投入成本最低,但收益最高。在整合外部资源时,有效的方法是缔结战略联盟。战略联盟是不同的经济实体,包括同一产业链的实体和不同行业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