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工程技术学院系部建设

采矿工程系

成立于1984,设有采矿工程、安全工程、采矿工程(煤层气方向)三个本科专业,采煤技术、矿井通风与安全、煤炭深加工与利用三个专科专业。其中采煤技术专业被评为2011山西省特色专业建设项目,也是中央支持的提升专业服务业发展能力项目。采矿工程系教学设施齐全,教学手段先进,实验条件良好,功能齐全。现有实验室、模拟矿井巷道掘进实训基地、煤矿井下实景模拟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基地、阳煤集团新井矿等校外实习基地。采矿工程系现有专任教师31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9人,高级工程师1人,高级实验室1人,博士生4人,硕士生14人,专业带头人5人,骨干教师6人,省级“双师型”优秀教师2人。教学科研成绩斐然。我系教师主编教材、专著23部,发表省级以上学术论文59篇,省级教研项目5项,国家项目1项,获得专利8项,参与技术服务(培训)项目4项。多名学生获得山西省“兴晋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等国家级、省级科技成果奖。毕业生综合素质高,社会适应能力强,深受用人单位好评。山西省五大煤炭工业集团是本系学生的主要渠道,就业率连续多年达到95%以上。地质与测量系

2011年6月,系由学校院系调整独立设置,专业为:测绘工程(本科)、测量技术与工程(本科)、工程测量技术、工程地质勘查、矿山地质等。其专业前身是阳泉煤炭学院地质测量专业,成立于1988。后来经历了地质调查与城乡规划、地质工程、测量工程、城乡规划、旅游资源管理等专业发展,以及近30年教育教学的综合改革创新。其中,《工程测量技术》是山西省教学改革示范专业;地质与测量系现有专任教师29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8人,讲师11人,助教8人,博士学位3人,研究生学位20人。校外兼职教授2名,高级工程师3名。本专业教师承担山西省教育厅、山西省科技厅等省级教研项目6项,发表论文26篇,出版教材4部,专著5部,获省级教研项目4项,获市级奖1项。地勘系具有完善的理论教学体系和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在太原新津岩土工程勘察检测有限公司、阳泉市测绘事务所、阳泉市陈果设计有限公司、阳泉市国土资源局、阳泉市新宇岩土公司等5家单位建立了运行良好的校外实习基地。机械与电子工程系

1984随着学院的诞生而成立,随着学院的改革发展而逐步扩大,是我院最早的一个系。现开设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本科)、机械电子工程(本科)、机械工程(本科)、数控技术、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电一体化技术、矿山机电等专业。其中,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作为国家试点专业已通过教育部初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是山西省的特色专业。数控技术实验室被教育部、国防科工委、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授予“数控技术应用领域技能型人才培养基地”,机电一体化实训基地是中央重点支持的实训基地。该系拥有先进装备数控技术实验室、电机驱动与控制实验室、流体驱动与控制实验室、供配电仿真系统实验室、机器人创新实验室等专业实验室16个,校外实习基地10个。本系专任教师44人,其中教授5人,占专任教师11.4%,副教授12人(含高级实验人员1人),占专任教师27.3%,讲师18人(含实验人员3人),占专任教师40.5%。硕士及以上学历24人(其中博士2人),占专任教师的54.5%。兼职教师13人。此外,双师素质教师17人(其中省级名师1人,省级优秀教师3人)。省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信息工程与自动化系

成立于1995,1999更名为信息工程及其自动化系。信息工程及其自动化系设有3个本科专业(培养4年制本科生和2年制本科生),3个3年制专业(电气自动化技术、供电技术(煤矿供电方向)、计算机应用技术)。信息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建设坚持地域性、应用性、适用性、先进性、稳定性和灵活性相结合,以市场经济为导向,主动适应区域经济和煤炭行业发展需要,努力打造品牌专业,突出专业特色。信息工程及其自动化系拥有一支职称、学历、年龄结构合理,学术构成优化,基础理论扎实,专业技能精湛,敬业创新的教师队伍。教研室6个,专任教师33人,兼职教师10人。省市知名学者教授长期担任客座教授和名誉教授,有稳定的专兼职教师队伍。兼职老师都是高级技师。专任教师中,教授5人,副教授11人(含高级讲师、高级实验员)。重视教材建设,积极开展科研和教学研究。信息工程及其自动化系教学设施齐全,教学手段先进,图书资料丰富,实验实习条件良好,功能齐全。建筑与土木工程系

成立于2000年3月,设有土木工程(本科)、工程管理(本科)、工程造价(本科)、建筑工程技术、工程造价、建筑装饰工程技术、矿山建设、城镇规划、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九个专业。建筑工程系现有教职工49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15人,硕士及以上学历教师26人。省级科研项目6项,出版教材50余部,主编14部,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EI收录论文2篇,中文核心论文10余篇。有两个省级优质资源* * *享受类,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1项。建筑工程系有完整的教学体系和完整的产学研结合体系,建筑材料、岩土工程、力学三个实验室是学校的三大重点实验室。此外,还有建筑施工技术示范教室,一批校外实习基地,如阳泉华通路桥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十三冶建设有限公司、山西中房森特有限公司、建筑设计研究院阳泉分院、山西嘉盛工程造价咨询有限公司阳泉何新分公司等,实现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为国家培养了许多工程技术人才,毕业生实际就业率达98%以上。管理工程系

成立于2007年6月。现在有财务管理(本科)、会计、电子商务、物流管理、旅游管理等专业。我系有2个专业实验室和5个校外实习基地。现有教授3人,副教授10人,高级会计师2人,高级经济师1人,讲师15人,助教4人。博士2人,硕士20人。同时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养。坚持以教学为中心,狠抓教育教学改革质量,加强产学研结合,探索模块化课程和一体化教学手段和方法,建立5个校外实习基地,始终把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一线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作为办学目标,严格管理教学,加强课程建设。本系非常重视教学,积极参与教学改革项目。由于本系专业符合行业和地方经济建设需求,培养的学生综合素质高,专业能力强,深受用人单位欢迎。经济贸易司

成立于1999,现有教职工19人,其中专任教师13人。副教授4人,讲师8人;博士1,硕士12;省级“双师型”教学教师和优秀教师1人。聘请三位行业专家常年参与教学,指导实践课程和实训环节。现在有五个专业:投资学(本科)、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与保险、证券投资与管理、市场营销;经济与贸易系有三个教研室,即国际贸易、金融证券和市场营销,以及一个国际贸易实验室。国际贸易实验室配备了Simtrade模拟教学软件、文档系统和证券交易模拟教学软件。通过Simtrade外贸平台,学生可以在实验室完成谈判、审证、报关、报检等业务流程的培训,完成证券交易中股票交易、期货期权交割等业务操作。经过培训,学生基本具备操作进出口业务和证券交易业务的水平和能力。社会科学系

前社会科学系。2006年6月5438-10月,社会科学系在原社会科学系的基础上正式成立,现开设法律文秘、广告设计与制作、动画设计与制作三个专业。主要职责是负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文化艺术素质教育、法律专业学生和法律秘书的培养。社科系专任教师30人,兼职教师2人,32 * * *。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7人,讲师17人。博士2人,攻读博士1人,硕士7人;获省级教学名师2名。社会科学系设有法学、马克思主义与思想政治教育、文学艺术教研室三个教研室。2007年,该系荣获山西省第三届思想政治理论课优秀组织奖。2011年,我们完成了两个校级精品课程的建设。注重与社会的联系,阳泉市公安机关邀请三位老师参与立法、司法、政策咨询。基础部

成立于1984,是公共课程的主要基础教学单元,设有英语教研室、数学教研室和物理教研室,6个语言实验室,3个物理实验室。基础部现有专任教师43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15人,高级实验师1人,高中生1人,讲师20人,助教5人。其中研究生及以上学历教师12人。基础部承担的主要课程有大学英语、高等数学、经济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运筹学、复变函数、积分变换、计算方法、离散数学、大学物理、物理实验等。基础部的老师在科研上也很有成就。* * *编写教材10余部,发表论文近100篇,完成省级精品课程1门,参与国家级项目1项,指导全国数学建模竞赛多次获奖,在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和中央电视台全国大学生演讲比赛中多次获奖,为教学工作,体育部

目前专任教师19人,其中副高以上职称6人,硕士1人;还有一个专职管理员。教育部根据《大学体育课程与大纲》的内容,不断改进教学模式和手段,指导每一位教师编写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教案和教案,提出“夯实基础,循序渐进”的学习原则。为了迎合学生的不同兴趣,我们系还开设了足球、篮球、排球、羽毛球、健美操等多种运动项目供他们选择。此外,体育部为身体有疾病和残疾不能参加体育活动的学生开设了体育保健课程,极大地满足了学生的需求,使体育教学更加人性化。课外院校为师生开展了许多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课外文化活动。继续教育培训部

主管学院继续教育的教学机构的主要职责是:1。做好学院继续教育规划并组织实施,使学院继续教育不断适应山西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继续教育体系。2.负责统筹规划、协调、组织和管理成人学历教育和各种形式的非学历教育培训。3.组织工作计划、项目引进、专业设置、教学计划、教学组织、质量监督、考试管理、学籍管理、档案管理、工作总结等。积极推动学院继续教育的发展,并以此为抓手,不断拓展学院与企业全方位合作的空间。4.负责协调配合各部门与各企事业单位、行业就合作办学事宜进行沟通洽谈,拟定办学协议,依托我校资源,为各厂矿、学校等企事业单位以及政府、军队开展教育培训服务等合作。5.研究继续教育的特点,开展继续教育的理论研究,探索继续教育的规律,制定和修订高校继续教育的相关规章制度并组织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