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猩的幕后制作

《大明猩》由中韩合拍。影片采用了100%的3D拍摄技术和CG后期处理,大猩猩一角由真人动作捕捉技术打造,这在韩国电影史上尚属首次。

影片中的猩猩形象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动态捕捉和CG技术完成的。该片原定于2011年拍摄,但因对3D部分制作难度预测不足,拍摄计划一度延迟。后来,金容华邀请他的哥哥,导演姜帝魁担任制片人,重新修改了剧本,并重新投入拍摄。

该片由华谊兄弟和韩国电影公司SHOWBOX联合出品,总投资2000万美元,打破中韩合拍投资纪录。据华谊兄弟总裁王中磊称,电影预算的60%用于特效制作。特效制作团队吸收了300名亚洲特效人才。历时四年筹备,全程3D拍摄,后期制作时间长达七个月。电影中的虚拟大猩猩镜头超过1000个,大大超过了《金刚》《人猿星球崛起》等好莱坞同类电影中的虚拟角色镜头数量。为了处理大量的虚拟角色数据,电影制作团队自主研发了一套毛发处理系统——泽洛斯皮草,实现了1:100的数据输入输出超高效数据处理,以好莱坞电影1/10的预算制作了10次镜头,打造了电影中的两只大猩猩“玲玲”和“雷霆”。

作为亚洲银幕上第一个纯CG打造的虚拟角色,GO先生专程前往日本上野动物园了解大猩猩的生活习性和举止,20名动画师从各个角度观看大猩猩的一举一动,然后再花一年时间模拟动画,形成完整的动作参考。剧组分析了网上能找到的所有猩猩视频,并在此基础上完善了MRGO的动作建模。在电影正式开拍之前,剧组已经建立了庞大而完善的动画素材。

此外,早在拍摄前,两位动作捕捉演员训练了一年多,每天穿着嵌有陀螺仪的节点捕捉服,学习和模仿猩猩的一举一动。最后,他们笑称自己“完全过着猩猩的生活”,负责动作捕捉的技术人员将他们的所有动作记录在电脑中,创建了一套数据库,并与CG动画师的成就融合在一起,赋予了MRGO超强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