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石油不能从亚马尔液化天然气计划中获得利息收入?
中国石油和诺瓦泰克公司对接北极油气的首个项目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不仅提前完成了建设,也为中俄能源后续合作积累了大量宝贵经验。
十亿美元投资
中国石油雪中送炭。
诺瓦泰克公司是俄罗斯最大的独立天然气生产商,2011年后启动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Novatek对这个项目的投资包括股票购买基金、股东的初始投资和股东贷款。
2012年,诺瓦泰克与法国道达尔公司达成协议,向后者出售该项目20%的股权。亚马尔项目已经获得了数十亿美元的投资。但这几十亿的投资对于这个项目所需的全部资金来说,还是杯水车薪。另一方面,道达尔只能承销其权益范围内的液化天然气(LNG),项目生产的其他LNG仍需寻找新的市场。
理论上亚马尔项目的融资一直被外界看好,但在需要大量融资的阶段,乌克兰事件爆发,国际银行承诺的融资全部无法兑现。
因此,亚马尔项目需要寻找新的投资者,进行项目融资。此时,中国石油正在经历国内能源转型背景下对天然气的大量需求。2000年后,中国天然气市场发展迅速。特别是自2006年以来,中国和土库曼斯坦共同建设了中亚天然气管道,以进口该国的天然气。此后进口规模不断扩大,乌兹别克斯坦和哈萨克斯坦也被纳入其中。
2014年初,中国石油正式进入亚马尔LNG项目,在投融资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在关键时刻推动了项目的发展。最终中国的融资支持达到6543.8+09亿美元。在中国的推动下,国际大银行也给了该项目6543.8亿美元的贷款。项目融资的成功为亚马尔LNG项目提前建成投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85%的模块制造
中国企业走出去。
在俄罗斯看来,亚马尔项目的完成将使俄罗斯在经济、技术和国际局势中获得多重利益。
首先,该项目获得了多项税收优惠政策,项目具有经济性。在投资得到良好控制的情况下,该项目将提前投产。实现油气资源变现,支撑俄罗斯经济发展。
其次,商业化的成功打通了北极东北航道,使俄罗斯占据了部分高端国际液化天然气市场份额,为未来俄罗斯油气资源的开发,尤其是在极其困难的北极地区的开发奠定了技术基础。
再次,项目开发商联手中法大型企业,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欧美等西方国家对俄罗斯的制裁。
可见,亚马尔项目的成功对于俄罗斯实现天然气出口多元化,振兴制造业,加快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在亚马尔LNG项目中,中石油虽然是小股东,但也收获了不少利益。
一是亚马尔项目的投资,带动了中国的服务团队、大型设备、航运服务走出国门,也促进了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升级。亚马尔LNG项目85%的模块由中国企业制造,4艘常规LNG船、2艘ARC7破冰模块船和1 ARC7破冰凝析油船均由中国造船厂制造。中国装备制造和物资出口76亿美元,航运服务约85亿美元。
第二,亚马尔项目也促进了国内制造业的升级。亚马尔项目派出的专家具有多年的国际工程监理经验。中国石油海洋工程公司、蓬莱巨涛等模块制造企业的制造水平和管理水平在运营过程中有了很大提高。蓬莱巨涛是一家民营企业,在项目需求的申请和合作过程中,通过一步步提高管理水平和市场声誉,在国际市场上获得了良好的声誉。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成为他们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的敲门砖。
综上所述,中俄在亚马尔项目上实现了多方面的互补互利。
发展战略调整
液化天然气成为合作焦点。
受亚马尔项目成功建成投产的鼓舞,俄罗斯判断全球液化天然气市场将迎来重要机遇,俄罗斯将战略目标定为“创造一个全新的产业”。为此,俄罗斯于2065438+2008年3月出台了新的液化天然气发展战略,并提出了以下目标。
首先,到2035年,俄罗斯液化天然气产能将达到6543.8亿吨/年(约6543.8亿立方米/年),约占全球需求增长的一半。
第二,实现储量极其丰富、开发成本极低的北极天然气资源,全力以赴实现更高的天然气产量和收入。
第三,从液化天然气需求剧增的中国、印度等国引进资本,同时吸引道达尔、壳牌等全球主要液化天然气公司作为合作伙伴。
第四,以此为契机,建立大型模块化液化设备技术建设基地,发挥其对俄罗斯国内经济的乘数效应。
第五,将东北北极航道发展成为重要的海上航线,将沿线港口建设成为为运输船舶提供后勤保障的工业基地,充分发挥其对俄罗斯经济的促进作用。
第六,将俄罗斯天然气全方位推向世界市场,不局限于陆上管道运输。
从这一战略中,不仅可以看到俄罗斯天然气对国内能源格局、经济发展乃至全球液化天然气供需的影响,也可以看到中国油气企业在俄罗斯天然气未来的发展中将会有更多的机会。
从中国的情况来看,天然气作为一种可靠、清洁、实惠的能源,正在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在刚刚结束的第11届国际石油技术大会上,中国石油集团董事长王宜林表示,未来20至30年,中国能源消费需求仍将保持旺盛,石油和天然气的主体能源地位不会改变,特别是天然气将进入黄金发展期。
2030年前后,中国石油消费需求有望达到峰值,约7亿吨/年,而天然气消费需求的增长势头可能在2050年前后持续,预计年最大消费量将达到6000亿至7000亿立方米。
2018年,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天然气进口国,天然气进口量为1254亿立方米,增幅近300亿立方米。天然气利用的日益增加正在使中国的能源消费结构向清洁低碳转变,这将对全球天然气贸易格局产生巨大影响。因此,俄罗斯的新战略特别提到“从中国、印度和其他液化天然气需求急剧增加的国家引入资本”,这确实是审时度势的措施,也反映了未来中俄能源合作的重点方向。
探索极地石油和天然气
中国和俄罗斯将形成最密切的合作关系。
俄罗斯是第一个在北极发现油田的国家,随后美国在阿拉斯加北坡发现了油田。目前,整个北极地区已发现446个大型油气田,其中陆上330个,海上160个,集中在俄罗斯、美国、加拿大和挪威。整个北极圈有61个超大型油气田,其中俄罗斯占43个,最大的油气区在西西伯利亚,包括亚马尔半岛和戈丹半岛。
中国石油与诺瓦泰克签署的合作项目位于戈丹半岛,该项目第一条生产线将于2022-2023年投产。但是这个项目和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有几个不同之处。第一,液化天然气厂不是建在陆地上,而是建在鄂毕河附近的河道里。施工平台重力基础沉入河道作为厂房基础,造价更低。第二,由于学习效应,整个项目的单位投资小于Biamar LNG项目。可以看出,较低的成本和较小的单位投资会使项目更经济。中国石油、中国海洋石油等企业已经决定投资该项目,这将使中国和俄罗斯在北极油气开发方面继续保持前沿。
根据俄罗斯的计划,在不久的将来,北极地区还将有其他油气项目有待开发。俄罗斯可能成为中国最大的油气供应基地,上游合作潜力最大。通过贸易与产业齐头并进、上下游融合、投资与服务携手、双向进入的模式,双方的合作将更加紧密。中国需要进口油气,需要在俄罗斯开展投资、贸易和服务合作;俄罗斯需要进入中国的管道和下游。对此,中国的态度是开放的,相信紧密合作的方向和模式是有吸引力的。中俄油气合作最终可能形成“基数最大、潜力最大、关系最密切”的合作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