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展非银行金融机构的意义
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金融体制不断改革的过程中,我国非银行金融机构总资产在低起点的基础上快速增长,但其在整个金融机构中的比重并没有得到顺利提高,内部结构不合理,严重制约了金融体系效率的提高和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并将使我国金融业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面临更大的金融风险。
首先,完善非银行金融机构发展的制度安排,规范金融市场秩序。虽然我国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发展已有近30年的历史,但长期缺乏相应的制度安排,信托公司存在风险控制弱化、资本不足、违规经营、亏损严重等问题。财务公司存在行政干预过多、贷款集中度过高等问题。这些都导致了非银行金融机构发展缓慢甚至停滞。因此,发展非银行金融机构,政府必须进一步完善相应的制度安排,推动金融机构创新,促进非银行金融机构健康有序发展。目前可以考虑大力发展小额贷款公司,将部分准金融机构转型为信贷机构,加快中小企业融资平台建设。
其次,适时出台非银行金融机构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促进非银行金融机构快速发展。非银行金融机构是紧缩货币环境下的金融创新。政府有必要通过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手段为非银行金融机构创造快速发展的机会。比如,在完善制度的基础上,通过财政补贴等方式补充非银行金融机构资本,对这些企业实行差别化税收政策,促进其快速发展,更好地实现资本高效配置。
第三,政府应积极引导非银行金融机构向中小企业倾斜金融服务。和银行系统一样,非银行金融机构也可能偏好大企业、大项目。因此,政府需要进一步创新金融工具,通过财政资金担保建立非银行金融机构与中小企业的融资关系,完善各类贷款担保机构,成立各类担保公司,满足小企业抵押贷款的灵活需求。此外,为促进非银行金融机构向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支持的良性循环,政府应积极搭建非银行金融机构与银行等其他机构之间的融资平台,向非银行金融机构提供资金支持,实现非银行金融机构资金来源的多元化和稳定化,促进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快速发展,有效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