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公司关键机制建设

随着国内外金融环境的发展变化,中国保险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风险。保险公司的全面风险管理已经成为保险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

与传统风险管理相比,全面风险管理坚持整合风险观;要求全员参与,注重风险信息的沟通;追求风险与回报的平衡是一个持续的过程。

目前,我国寿险业的全面风险管理处于起步阶段,在全面风险管理的意识、组织架构、人才和技术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和不足,对寿险公司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

1.全面风险管理意识薄弱。中国保险业仍处于快速发展阶段。部分保险公司盲目追求保费收入,片面追求业务规模,忽视公司长远利益,导致保险公司风险管理意识薄弱。

2.全面风险管理的组织架构不完善。大部分保险公司存在严重的制度问题,各个部门和岗位的人员不明确风险管理的职责和操作流程,难以形成独立的风险管理部门;同时,风险承担的责任主体不明确,各个部门或岗位相互推诿责任,使得风险管理缺乏约束力,无法有效防范和应对企业面临的风险。

3.缺乏高素质的全面风险管理人才。全面风险管理处于起步阶段,风险管理人才严重缺乏。而且全面风险管理难度大、专业性强、涉及面广,需要具备保险、融资、投资、金融、法律等方面知识、技能、经验和关系的人才。全面风险管理综合素质人才的缺乏严重制约了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实施和建设,是我国寿险业开展全面风险管理的瓶颈。

4.风险管理技术落后。随着金融衍生技术和金融工程技术的发展,国外风险管理的量化指标和模型技术发展迅速,而国内风险管理技术还很落后。大多数保险公司仍然使用传统的风险控制技术和风险融资技术,缺乏先进有效的风险分析和计量方法以及专业化的风险管理工具。

相关建议

1.加强全面风险管理文化建设,增强风险管理意识。保险公司应将风险管理文化建设融入企业文化建设的全过程。通过建立和完善员工全面风险管理培训教育体系,增强全体员工的风险管理意识,使风险管理意识真正成为全体员工的共识并转化为自觉行动,推动保险公司建立系统、规范、高效的风险管理机制。

2.建立全面风险管理组织体系,明确责任机制。董事会是最高决策机构,董事会下设风险管理委员会,履行全面风险管理的具体职责;风险管理委员会下设风险管理部,负责风险管理的日常工作。同时,建立风险责任机制,由公司管理层负领导责任,确定重大风险责任人,将具体风险责任落实到各职能部门和业务单位,对违反风险管理相关政策的组织和个人进行查处。

3.努力培养高素质的风险管理人才。保险公司要积极利用一切力量,加大全面风险管理的理论研究和培训力度,迅速提高员工的风险管理素质和专业水平;同时,保险公司还应建立有效的激励制度,吸引高素质人才,防止人才流失。

4.建立和完善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寿险业要加快建立包括内部业务数据、外部经济数据、金融保险行业数据在内的信息数据库。通过该数据库,风险管理人员可以根据需要检索所需数据,并利用信息技术实现各职能部门和业务单元之间的信息整合和共享,完全满足风险分析、评估、计量、报告管理、监测预警和信息披露的要求。

5.开发先进的风险管理技术。国外很多知名保险公司都在尝试实现全面风险管理,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中国应加强与他们的交流与合作,学习他们在风险识别、计量和管理方面的技术、方法和经验,结合中国国情,积极探索符合国际惯例和中国特色的全面风险管理技术。

延伸阅读:如何买保险,哪个好,教你如何避开保险的这些“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