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五号,神舟六号,神舟七号。
神舟六号载人飞船是中国神舟系列飞船之一。“神六”和“神五”在外形上没有区别,仍然是推进舱、返回舱、轨道舱三舱结构,重量基本保持在8吨左右,由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发射。它是中国第二艘载有宇航员的飞船,也是中国第一艘执行“多人多天”任务的载人飞船。这也是人类在世界上的第243次太空飞行。
神舟七号载人飞船于2008年9月25日21: 10: 04.988毫秒,由长征二号F火箭从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发射。飞船于2008年9月28日17: 37在中国内蒙古四子王旗主着陆场成功着陆。神舟七号飞船飞行了2天20小时27分钟。
神舟五号飞船是用什么火箭发射的?
它就是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是在多次发射外国卫星的长征二号E火箭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这里有神舟五号飞船为航天员准备的各种救生用品,有远距离遇险无线电、GPS定位仪、闪光定位仪、光烟信号管、海水染料,还有急救药袋、救生口粮、救生饮用水、火种、救生艇、防浸防寒漂浮设备、救生手册等。
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
宇航员:杨利伟
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六号。
宇航员:聂海胜飞龙军
神舟七号:
刘伯明
翟志刚
景海鹏
翟志刚,刘伯明和景海鹏被选为宇航员,执行中国第三次载人航天任务。据中国媒体报道,翟志刚是执行太空行走任务的第一人选,刘伯明是第一后备人选。翟志刚,42岁,东北黑龙江人,1985加入中国空军。
姓名:杨利伟
民族:汉族
出生日期:1965年6月21。
籍贯:辽宁省葫芦岛市绥中县
政治观点:党员,中国的生产者党。
身高:168cm
体重:65公斤
家庭成员:妻子和儿子杨。
杨利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位进入太空的宇航员,他受过大学教育。他是中国培养的第一代航天员。
2008年7月22日,总装备部举行授予上将军衔仪式,“航天英雄”杨利伟被授予少将军衔。
执行任务的宇航员
费龙军,指挥官。
聂海胜,接线员。
这是两位宇航员第一次执行太空任务。聂海胜于6月13日在太空庆祝了他的41生日。
后备宇航员
第一梯队:刘伯明、景海鹏。
第二梯队:翟志刚、吴杰。
每个子系统的负责人
航天员系统总指挥兼总设计师:陈善广。
飞船应用系统总指挥兼总设计师:顾逸东
飞船系统总指挥:尚志,总设计师:张柏楠。
火箭系统总指挥:,总设计师:刘。
发射场系统总指挥:张育林,总设计师:陆。
TT&C通信系统总指挥:董德义,总设计师:俞志坚。
着陆场系统总指挥:隋启生,总设计师:侯颖。
1999 165438+21年10月20日至10月20日,我国首次载人航天工程“神舟”号无人试验飞船飞行试验取得圆满成功。从2001年初到2002年底,先后研制发射了神舟二号~四号无人试验飞船,获得了宝贵的试验数据,为开展载人航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神舟五号飞船是我国在无人飞船基础上发展起来的1载人飞船。它有1名宇航员,在轨道上运行1天。在整个飞行过程中,我们将为航天员提供必要的生活和工作条件,同时将航天员的生理数据和电视图像发送到地面,确保航天员安全返回。
飞船由轨道舱、返回舱、推进舱和附加部分组成,总长度8860毫米,总重量7840千克。飞船的手动控制功能和环控、生保分系统为航天员的安全提供了保障。
该航天器由长征-2F运载火箭发射到初始轨道,近地点为200公里,远地点为350公里,倾角为42.4度。变轨后进入343公里的圆轨道。飞船绕地球14圈,降落在预定区域。
神舟五号飞船的载人航天飞行,实现了中国人民千年飞天的愿望,是中华民族智慧和精神的高度凝结,是新世纪中国航天事业新的里程碑。神舟五号
发射时间:2003年10月15日9时。
发射火箭:新型长征二号F绑定火箭,这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71次飞行,也是中国航天自1996 10以来连续第29次发射成功。
飞船进入轨道所需飞行时间:9时10分,船箭分离,“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准确进入预定轨道。
返回时间:2003年10月16日6时28分。
发射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登陆地点:内蒙古中部阿木古浪草原。
飞行时间/圈数:21小时/14圈。
携带物品:除了中国载人航天第一人杨利伟,神舟五号载人飞船返回舱还携带了一面具有特殊意义的中国国旗、北京2008年奥运会会旗、联合国旗帜、人民币主要货币样本、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纪念邮票、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纪念封和来自祖国宝岛台湾省的农作物种子。
试验项目:神舟五号将尽可能减少舱内试验项目和仪器的数量,为航天员开展科学观测任务腾出更多空间。可以说这个任务主要是考察航天员在太空环境中的适应能力。
新技术应用:首次增加自动故障检测系统和逃生系统。其中设置了上百种故障模式,一旦发生危险会自动报警。甚至在飞船发射一段时间后,还可以通过躲避火箭来脱离危险。
编辑这一段神舟六号
神舟六号发射时间:2005年6月10日9时00分。
发射火箭:沈剑-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
飞船进入轨道所需飞行时间:584秒。
返回时间:65438+10月17日凌晨4: 32。
发射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落地地点:四子王草原秋韵
飞行时间/圈数:115小时32分钟/77圈。
携带物品:* *携带物品共8大类64种,包括香港金利来、查集团等知名企业的标识,携带的农作物、植物、花卉的生物菌种、植物组培苗、种子用于航天育种实验。开幕式上,六位特殊的“乘客”有机会精彩亮相。分别是中国国旗、国际奥委会旗帜、上海世博会旗帜、《申报》百年特刊、书画作品《六匹马》、少先队员65,438+00幅太空画。神六返回舱携带的物品还包括“我给神六航天员写一封信”特等奖作文、郭元帅专用邮票和神六个性化邮票、著名书画家作品等。
技术应用:航天器有很多种,但最常用的是卫星载人飞船。这种航天器像卫星一样,在距地面数百公里的近地轨道飞行,飞行高度约300公里。宇宙飞船有三种类型:单舱、双舱和三舱。目前世界上成熟航天国家的飞船都是三舱。这次神六是三舱飞船,说明中国航天技术已经初步达到国际水平。
神六飞船有以下特点:一是起点很高,飞船具备搭载三名航天员的能力;
其次,一船多用。航天员返回后,轨道舱可以在无人值守的情况下作为卫星使用半年,未来甚至可以进行交会对接实验。三是返回舱直径大,俄罗斯2.2米,中国2.5米。最后,飞船的返回是非常安全的,这方面已经得到了充分的检验。总的来说,神六飞船的技术进步是巨大的。
技术进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新材料领域,据报道,我国近年来在新材料领域取得的进展有2000多种是来自航空航天领域;其次是在电信领域,硬件和软件都有进步。例如,编码技术可以确保语音质量和图像清晰度。第三是图像技术,在军事和民用领域都可以使用。第四是特殊食品,航天员的食品开发非常复杂;第五是特种纺织材料,宇航服是一个系统和高技术的结晶;第六是电控系统的进步。航天器是一个涉及各种复杂子系统的复杂系统,所有系统都需要由电子控制系统来控制。第七,生物医学系统的进步。载人航天和无人航天有着本质的区别,系统的复杂程度和可靠性也大不相同。神六的成功表明中国在相关生物医药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神舟六号飞船仍然是推进舱、返回舱和轨道舱三室结构。全船外形和结构与原版相同,重量基本维持在8吨左右。飞船入轨后,先在近地点200公里、远地点350公里的椭圆轨道上绕了5圈,然后变轨到距离地面343公里的圆形轨道。绕地球飞行了90分钟,投射到地面上的飞行轨迹呈正弦曲线不断向东移动。轨道特征与神舟五号相同。
因为这次飞行没有交会对接任务,神六为了这个功能取消了附加段。此外,飞船增加了40多个设备和6个软件,使设备和82个软件的数量超过654.38+万。
神六的改进大致可以归纳为四个方面:
第一,围绕两人多日任务的改进。首先,准备了充足甚至过剩的航天员消耗品,包括食物、水和睡袋。食品柜放在轨道舱里,以前是空着的。按照每人每天一个半热水瓶的用水量,航天员的水是用水箱和单独的软包装准备的。其次,提高了驾驶舱的环境控制能力。一个人一天呼出近一升水。神六提高了凝结水汽的能力,扩大了凝结水箱,在所有裸露的管道上贴上了吸水材料,保证飞船的湿度控制在80%以下。舱内的氧气、温度和湿度可以自动感应和调节。
第二,轨道舱功能和用途的改进。宇航员的生活必需品很多,比如食物加热装置、餐具等。轨道舱里挂着一个睡袋,供两名航天员轮流休息。在失重状态下,人其实可以在空中睡觉,但考虑到地面人的习惯,通过睡袋人为制造一种“床”的感觉,否则宇航员睡觉时可能会有坠入深渊的错觉。轨道舱里还有专门的清洁柜,宇航员可以用湿巾等物品进行清洁。这是第一次使用集尿器。
第三,提高航天员的安全性。返回舱的航天员座椅设计有着陆缓冲功能,这是为了在推力火箭出现故障时保证航天员的安全。在神舟五号飞船中,只有杨利伟乘坐的座椅具有着陆缓冲功能,而且有一个小缺陷,就是座椅升级后宇航员很难在返回前看到舷窗外的情况。神六重新设计了缓冲器,结合全船进行了反复试验。从塔上和飞机上投下的三次试验每次都成功。如果返回舱和轨道舱之间的舱门在返回时没有关紧,就会威胁到航天员的安全。三名宇航员在俄罗斯遇难。神六科研人员成功研制出舱门密封快速自动检查装置,并历时数月研制出一种专用抹布,不产生纤维、静电、异味,专门用于清洁舱门。
第四,持续改进。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于1992年正式启动,至今已13年。飞船上原来用的一些部件和原材料已经不生产了,有些技术也有点过时了。神六做了一些日常的持续改进。比如神舟一号到神舟五号上的“黑匣子”是1994年研制的,存储容量只有10兆。如今黑匣子的存储容量不仅比原来大了100倍,数据的读写速度也提高了10倍以上,体积却不到原来的一半。
编辑这一段神舟七号。
神舟七号于2008年9月25日21: 00和10: 04成功发射。
神舟七号在10的6月中下旬发射神舟五号和神舟六号,而神舟七号将在9月底提前发射。据专家介绍,9月和10月适合发射窗口较多,但由于神舟七号将执行太空行走任务,9月底起飞时太阳的角度更适合航天员出舱活动,可以使飞船在最短的时间内看到太阳,保证航天员出舱时有阳光。
发射载人航天的最佳气象条件主要包括:无降水,地面风速小于每秒8米,水平能见度大于20公里;发射前8小时至发射后1小时,场地30公里至40公里范围内无雷电活动;舰箭发射地3公里至18公里空域最大风速小于70米每秒,发射前后9小时不应有雷电。
黄春平说,能否如期发射,主要看当时发射场的天气。小雨和气温一般不会影响飞船的正常发射,但大风可能会导致飞船推迟发射,因为风速超过了火箭的承受能力,可能会改变其飞行方向。
黄春平还透露,航天员的太空行走将在飞船进入轨道绕地球运行5圈以上后进行。
“神舟七号”着陆后的搜救。
内蒙古主着陆场医疗救援队队长、解放军第306医院院长邹德伟表示,“神七”不同于“神六”、“神五”,主着陆场的搜救和医疗保障将依靠直升机,而不是使用地面搜救。
“神五”、“神六”期间,解放军306医院一直担任中国载人航天主着陆场航天员医疗救护任务。8月29日,执行“神七”任务的306医院专家医疗队奔赴内蒙古四子王旗。目前,这支由16顶级专家组成的医疗救援队正在主着陆场附近进行医疗救援演练。
此外,神七主着陆场医疗救援与神五、神六最大的不同是,将采用直升机群组成的空中搜救平台,而不是地面平台。
据邹院长介绍,神舟七号主着陆场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附近,是以理论着陆场为中心的经纬度坐标范围,长100多公里,宽80多公里。如果使用地面车辆进行搜救,速度会更慢,所以神舟七号的搜救任务将主要由直升机来完成。今年有10多架直升机执行搜救和医疗任务。除指挥机外,搜救用直升机6架,医监医保用直升机1架,医疗救援队将使用3架。
齐发仁院士认为,人类上天不是旅游,而是对太空环境的研究、开发和利用。以前杨利伟只是试一试的第一步。要完成这项任务,需要很多人和很多天。例如,要组装一个空间站或修理一颗卫星,人们必须走出机舱,而且至少需要两个人才能走出机舱。以后我会乘坐交通工具去空间站,对接空间站,开门后接里面的人。从国外来说,他们花了很多实验来做这个。现在按照我们的计划,“神舟七号”希望人能出舱,普通人的话叫太空行走。“当然是出舱了,离舱有多远?也可以近一点或者远一点。”齐发仁院士说,下一步中国要解决交会对接,交会对接至少要有三个人。所以我们的飞船要有这个能力:三个人在天上呆七天,上去能拿300公斤的东西,回来能拿100公斤。如果这次成功了,就不需要两个人多试几天了,那我们下次出舱。齐发仁院士认为,即将出舱的神七必须在神六的基础上解决两个大问题。现在宇航员有一个密封舱,他们在里面穿宇航服。没有这个舱,就没有空气,所以宇航服本身必须能够供氧。第二个是在没有温度控制的时候,宇航服可以保证它的正常温度,所以这个宇航服相当于一个小密封舱,相当复杂。再高级一点的宇航服,也可以装上发动机,留一点火,相当于一个小飞船。出舱需要这些条件。齐发仁院士说,将来我们船上要有气闸舱。人们应该穿上宇航服进去,关上门,打开外面的门。如果打开门,空气会被排尽,所以有气闸舱。“我只是在说两件主要的事情。作为宇航员,我们有舱外航天服。作为一艘飞船,我们必须有一个气闸舱,以确保原始舱内有一个大气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