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通过年度财务审计报告判断上市公司的业绩?
,篇幅很短,两三百字。其中,年报中会计师事务所对财务报表的审计报告类型值得关注,相当于会计师事务所对财务报表出具的一份质量鉴定证书。四种不合格产品
上市公司在年度报告中披露的财务报表应当由上市公司自行编制。其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也需要会计师事务所作为独立方进行审计。
审计结束后,事务所应当出具审计报告。报告分为两类:一类是标准无保留审计报告;另一种是非标准意见审计报告(简称非标准意见)。前者表明会计人员认为财务报表质量合格。
非标准意见审计报告是指会计师认为财务报表质量不合格。它分为四种类型:
1.带强调事项的无保留审计报告。
2.有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3.带有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
4.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
一般来说,第一种报告是指会计师认为报告有缺陷;第二,报告有错误;第三种和第四种表明会计人员认为报表的问题很严重。
需要注意的是,特别提示中只会列出审计报告的类型,而审计报告的具体内容会出现在年报中?财务会计报告?的开始。标准意见审计报告的内容几乎完全相同,无需阅读。非标准意见会因为每个公司的情况不同而差异很大,注册会计师会明确说明出具非标准意见的原因。
如果会计师给出了非标准意见,投资者在选择这类公司的股票时要谨慎。尤其是上述四条非标准意见中的后三条,对于这类上市公司要更加谨慎。因为不合格的报表往往意味着上市公司隐含着巨大的风险。事故多发区
从过去几年来看,非标准意见在所有审计报告中的比例开始呈现下降趋势。在四项非标准意见中,后三项较为严重,约占全部审计报告的3%。
过去的事实表明,非标准意见一般集中在资产质量差的公司、微利公司和亏损公司。对于这些公司来说,他们面临着巨大的绩效考核压力。与其他公司相比,他们更有动机粉饰报表,进行财务造假。比如,根据规定,连续三年亏损的上市公司将被暂停上市,一些公司为了避免暂停上市,不惜铤而走险,操纵财务报表。这样的公司被出具非标准意见的概率很大。
非标准意见的频繁出现也从一个侧面说明,较差公司的财务报表比其他公司更容易被篡改,投资者必须意识到这一点。连锁反应不应该被低估
如果上市公司年报被出具非标准意见,将会产生一系列连锁后果。首先,再融资可能受阻。
根据《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的规定,上市公司最近三年及最近一期的财务报表被注册会计师出具保留意见、否定意见或者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的,将失去公开发行、配股和发行可转换债券的资格。
由此可见,上市公司财务报表一旦被出具非标准意见,其再融资能力(除定向增发外)将至少在三年内不复存在。这对上市公司的健康快速发展肯定会有很大的影响,投资者对此要有充分的估计。第二,剔除成份股。
在沪深交易所推出的一系列指数中,很多指数成份股的选择标准都是以上市公司财务报表未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报告为前提条件的,比如上证治理指数。
由于一些投资基金将选股范围与指数的成份股挂钩,一旦上市公司被剔除出成份股,必然导致机构投资者大规模抛售股票,从而导致股价暴跌。对此,投资者也要保持清醒的认识。更换会计事务所
投资者在阅读年报时,应关注上市公司是否变更了出具审计报告的会计师事务所。年报?重大问题?部分,其中有详细的解释。
原因是,
如果事务所要出具非标准意见的审计报告,而上市公司又不能接受,当这种矛盾极度激化且无法调和时,上市公司可能会更换会计师事务所,以获得其希望得到的审计报告。
因此,上市公司变更会计师事务所,尤其是变更理由不充分的情况下,投资者需要高度警惕。现实中的案例表明,很多从事财务造假的上市公司在作案前都更换了会计师事务所。
根据规定,上市公司解聘或者辞聘会计师事务所,上市公司和会计师事务所均应当向中国证监会和交易所报告并公开披露原因,并对所披露信息的真实性负责。被解聘的会计师事务所对解聘理由有异议的,有权向上市公司股东大会提出申诉,同时可以要求公司予以披露,公司有义务予以披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