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翠湖公园有哪些景点?昆明翠湖公园有哪些好玩的景点?
水月轩
水月轩前身是昆明一家照相馆。水月轩的创始人蒋凡清是最后一名,云南建水人。宣彤时期,蒋凡清买下水月轩所在的荒地,建起了昆明第一家照相馆、第一家无声电影放映室、第一家石版画厂。清末观影风潮虽已进入云南,但都是小范围的免费方式,而水月轩则是把电影当正经生意。
精品茶园
精品茶园建于2012,占地约900平方米。精品茶园的建设由物华国际投资公司完成并管理。2015年5月移交翠湖公园管理维护。公园部分绿化,10余株山茶,500株茶梅,200株比利时杜鹃,摆放盆景。仿古建筑、回廊、茶花景观相得益彰,成为继观鱼楼之后,园中又一别具特色的园林。现在园内设立游客服务中心,为游客提供贴心服务。
关玉楼
观鱼建筑群由“观鱼堂”和“观鱼楼”两个主体建筑组成,有长廊、亭台楼阁和池中曲桥。“关石堂”楼高两层,坐东向西,一楼悬挂“春醉蓬莱”匾额,体现了中国古典园林的建筑风格。关羽楼位于南面,坐南向北。整个建筑群典雅瑰丽,琉璃瓦、雕梁画栋、小桥流水,水中还有数不清的红鱼和锦鲤。每次游客喂食,鱼都争着吃,挺乐观的。浓郁的江南特色,使其成为翠湖花园,风格独特。
莲花寺
嘉庆元年,工部右侍郎姜玉璞、沂南道刘玉、昆人倪世元、倪秀以“碧漪阁”为中心,修建了莲花寺,后改名为莲花寺。分两次修建,历时21年,修建了五龙寺、吕祖寺、观音堂、关胜寺等佛道四大寺庙,供奉白衣观音。佛寺建成后,永丰寺的裕安和尚被请到这里住宿。莲花寺坐北朝南,原开在碧漪阁右侧。它与圆通寺毗邻,童渊枕山,荷花临水。他们各有特色,相得益彰。是当时府城佛教活动的两个中心。
九龙池
九龙池位于湖的东北部,与朱琳岛紧密相连。原来池中的水有数米深,有九泉,水量丰富。人们将水龙与水泉联系在一起,因此得名九龙池,成为翠湖的一大特色。进入其中,周围的景色历历在目,水上曲桥,亭台如盖,地上白花盛开,绿草如茵,池边漏窗隔断。元朝初年,这里是另一番景象。
竹林道
朱琳岛曾经是公园的死角区域,人迹罕至,破败不堪。2011民间爱心企业捐资重建,成为竹类植物专园,展示龙竹、大竹、黄竹等约20种特色竹类植物。同时,增加了一个新的海滨平台,夏天可以通过它近距离观看荷花,朱琳岛一年四季都是绿色的。
西南岛
西南岛也叫葫芦岛,因为它看起来像一个葫芦。原本地势低洼,现有规模是1954和1965两次填土、植树、铺草初步形成的。西南岛建成后,年久失修了十几年。地面崎岖不平,土地光秃秃的,小径被洪水淹没。1995,再次回填红土,平整地面,铺步道,补植棕榈,新植草坪。直到2000年,岛内有数百棵棕榈树,绿草如茵,座椅舒适,呈现出一派亚热带风光。
海心阁
康熙三十一年,云南巡抚范和云南巡抚在湖中央修建了碧漪阁,这就是海心阁的前身。历史上有“东有高楼,西有走廊立于中央”的说法。此外,海心阁挂有许多匾额,吸引了许多文人墨客。在亭子里,在绿林树下,喝着茶,谈论着过去和现在,这是一种有趣的休息。
唐迪
1919年,由唐主持,在翠湖自东向西修筑了一条长堤,与湖心岛阮堤相交,命名为“唐堤”。东西堤均以“双解放”修筑,堤东的铁桥称为“卫东桥”,堤西的石桥称为“定西桥”。唐·瑶姬还在翠湖东堤路建了“钟会亭”。现在“双解放”已经不存在了,东西两个看得见的小石桥是“卫东桥”和“定西桥”的原址。软堤和棠棣将翠湖15公顷的土地分为四个水域。
阮迪
道光十五年,云贵巡抚阮元主张捐资筑堤,并在放流池旁建观鱼楼,称为“上城观鱼”。阮元在莲花寺山门外南堤的基础上,贯穿翠湖南北长堤,称为阮堤。阮堤贯穿湖心岛(现公园中央商务区所在地),北临亭英桥,南接燕子桥,中间为采莲桥。当你步入南路,你看到的第一座拱桥是“燕子桥”的原址,而“亭英桥”位于北门附近。
昆明自来水厂泵房博物馆
解放初期,昆明的饮用水主要靠1917的九龙池水供应。当时民间资本创办了昆明最早的自来水厂,由泵房抽取九龙池水送至五华山过滤池,再分东南西北四条主管道供应城市用水。1956因九龙池水位下降而停运。1999年,昆明市第一座自来水泵站由市自来水公司在九龙池东南部进行改造,丰富了展览内容,展示了昆明的饮用水历史,使之成为昆明自来水历史博物馆。2011年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