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钟鼓楼,只有甘肃!

钟鼓楼是中国古代主要用于报时的建筑,是钟楼和鼓楼的统称。

钟鼓楼分为两部分,即基座和亭子。就其分布区域而言,一个建在宫中,一个建在市中心,后者多为自然。宫中钟鼓楼始于隋朝,止于明朝。除了报时之外,还可以在法庭开会时作为一种礼貌。市中心的钟鼓楼长期以来一直是一种特殊的报时建筑,但大多数古代城市都实行宵禁,早晚的鼓声是开关城门和广场的信号。

此外,唐代寺庙中还设置了钟鼓,元明时期发展为钟楼和鼓楼,用于举行佛教仪式。

据史料记载,我国保存较为完整的代表性钟鼓楼主要有北京钟鼓楼、Xi安钟鼓楼、泸州钟鼓楼(四川)、茂名钟鼓楼(广东)、银川钟鼓楼、酒泉钟鼓楼(甘肃)、安阳钟鼓楼(河南)、盖州钟鼓楼(辽宁)等。其中,建于明朝洪武年间的Xi安钟鼓楼是现存钟鼓楼中最古老、最典型的例子。

在丝绸之路上,也有许多历经沧桑的钟鼓楼。其中大部分在甘肃省。千年的洗礼也许会让他们褪去曾经的辉煌,但他们依然能感受到基于楼下的历史之声。

Xi安钟鼓楼是Xi安钟楼和Xi安鼓楼的合称。它位于Xi市中心,是Xi的标志性建筑。两座明代建筑遥相呼应,蔚为壮观。

Xi安钟楼建于明朝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原建于西街北广济街东侧,明万历十年(公元1582年)迁至现址。钟楼为阁楼式建筑,金字塔形屋顶,重檐三滴水角,面积1,377.64平方米。它建在一个由青砖和白蜡木制成的方形基座上。台座下有一个高6米、宽6米的十字形券孔,与东南西北四条街道相连。

Xi安鼓楼建于明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比钟楼稍早。鼓楼建在高高的长方形平台上,平台下有一个高、宽6米的南北券洞。

Xi安钟楼是体现中国明代民族建筑风格的古建筑。建于明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原址位于西大街广济街。明万历十年(公元1582年)迁至现址,成为东西枢纽、南北呼应的轴线建筑。过去楼上挂着一口大钟,用来闹铃报时,故名“钟楼”。

甘肃有四大钟鼓楼:永昌钟鼓楼、张掖钟鼓楼、酒泉钟鼓楼、陇西钟鼓楼。此外,还有武威钟鼓楼和靖远钟鼓楼,在省内比较有代表性。

酒泉钟鼓楼(当地俗称“鼓楼”)矗立在今天酒泉市最繁华的城市中心,是姑苏州城的标志性建筑。这座建筑建于东晋皇帝司马丹的永和年间(梁倩永乐元年,公元346年)。它原是酒泉市的东门(称为福禄县),由张政权酒泉郡太守谢哀(公元320-376年,公元314-376年)重建。

酒泉钟鼓楼高27米。底座平面为正方形,高8m,周长112m(底长28m)。鼓楼是木结构的塔形建筑,一楼两侧各有三个开间。十二根柱子嵌在墙里,二十根柱子在外面。楼内有四根粗大的木柱贯穿三楼。二楼两侧各有12雕花窗扇,嵌于12根支撑柱之间,外有走廊栏杆,东西两侧分别悬挂“声震华夷”、“雄浑有力”的巨幅匾额;三楼是单间,单檐,四面有窗,高角,外有回廊护栏;屋顶用宝瓶装饰。基座门口四个砖券的过梁上部嵌有仿木砖的雕花游廊突出于墙外,下方有浮雕画,寓意东方“二龙戏珠”,意为“向东入海”;在西方,它被称为“冯丹朝阳”,这是根据经典的山海经。西方有“丹雪山,五彩缤纷”的经典。南方叫《河图洛书》,引用大禹治水的传说。相传禹到过河西,引弱水(黑河)至鹤立山,入流沙(今内蒙古额济纳旗)和黑水至三县(今敦煌)入,诈称此画以颂扬大禹治水之功;北方是“八仙过生日”,意为“愿长命百岁”。浮雕下方是门槛,上面刻有“东有华岳”、“西有伊吾”、“南有祁连”、“北通沙漠”(其中“伊吾”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市,“沙漠”指内蒙古自治区巴丹吉林沙漠)。这十六个汉字清楚地说明了酒泉市(姑苏州市)的地理位置及其河山的优越形态。券洞中央顶上八卦图,悬挂一块伏羲八卦图板,起到指示天文方位的作用。酒泉钟鼓楼的建筑形式和结构风格与Xi的钟鼓楼有许多相似之处。现为甘肃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张掖钟鼓楼(当地俗称“鼓楼”,又叫“钟楼”),曾用名真元楼,又名静园楼,位于今张掖市最繁华的市区中心,东西南北四条街在此交汇,是河西走廊市区最大的钟鼓楼。

张掖钟鼓楼完全仿照Xi安钟鼓楼,总高32米。基地平面呈正方形,高9米,周长128米(底长32米)。它全部用青砖包裹,底座衬有石条。与酒泉钟鼓楼不同的是,平台顶部有一米高的女墙;底座下部的四个中轴线上设有凭证形门洞。门口平面呈十字形,与四条街道相连,可供行人和小型车辆通行。门口上方有五层砖券,砖券上嵌有砖匾,东有“徐升”,西有“宾胜”,南有“英勋”,北有“贞元”。鼓楼为三层木塔,宽三间,深三间,底宽16m,均为重檐、金字塔形屋顶、飞檐上翘、雕梁画栋。它相当优雅庄严,完全是中国民族形式中的传统建筑。二楼重檐四面悬挂匾额,东有“金城春雨”,西有“玉冠小月”,南有“祁连清雪”,北有“古言古牧场”。据史料记载,清朝顺治四年(公元1647年),密勒音、反叛清廷,为引诱杀害京师巡抚、巡视熙宁路的林维藻、镇守连长刘而烧毁此楼。顺治七年(公元1650年)重建。建成后,重檐四面挂有匾额,题名改为东有“九天在望”,西有“万国仙宾”,南有“音教四达”,北有“湖光山色”。康熙七年(公元1668年)再次重修后,仍以东有“九天在望”,西有“万国贤宾”,南有“声教四杰”,北有“湖光山色一览”。

张掖钟鼓楼东南角挂有一口唐代铜钟,铸造工艺精湛,造型宏伟。铜钟外壁略黄带铁蓝色。钟高1.30m,直径1.10m,上部略呈喇叭状,下部为六耳。钟体有三层图案,每层有六个方格。上面三层是天妃,头戴皇冠,上身赤裸,穿着裙子,赤着脚,手捧一束鲜花,形象优美,颇似敦煌莫高窟壁画中的天妃风格。中间层有六格,其中三格是朱雀和玄武,朱雀有长颈、长腿、长尾和翅膀;玄武有一张长长的嘴,一条长长的尾巴,展开翅膀,撒腿就跑。下层有六个隔间,其中三个是青龙和白虎。这个大钟是合金做的,不仅能承受重击,还能发出很大的声音,可以传到城市的各个角落。整个钟只有图案,没有文字,这在全国也是罕见的。基座平台北侧矗立着重建赣州吊桥和靖远楼的纪念碑,至今保存完整。

张掖钟鼓楼雄伟壮观,是人们观赏赣州现代街景和多彩不夜城的最佳观赏点,也是休闲、娱乐、旅游的理想场所。在这里,游客不仅可以探索奇景、奇观,还可以品茶、观风景。微风漫不经心,赏心悦目,他们沉醉其中,流连忘返。现为甘肃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永昌钟鼓楼(又名功名楼)位于金昌永昌县程思街路口。

始建于明神宗朱翊钧万历十五年(公元1587)。分为底座和亭子两部分,高24.50米。基座东西宽22米,南北长23米,高7.20米。它由夯土板砌成,四周用砖围着,两个拱门纵横交错,直通第四街。

亭子是双檐屋顶,第二层有三个屋檐。下层是三间房宽,三间房深。四周是格子门,门左右都有窗户。斗拱是双拱,* * *五阶,卷成弧形。上层的房檐、房檐柱向内收紧,宽度仍与下层相同。顶层是一个屋顶,上面有一个宝顶。楼内四面悬挂着三块巨型匾额,匾额分别为“丽日墨云”、“人精俗”、“金阙银根”(上、中、下东);“中天一柱”、“怀柔西部”、“关羽通道”(西部上、中、下);《云纹田开》、《魁连笔会》、《金运田香》(上图南,下图中);《声闻四达》、《保金川》、《魏璇》(北上、中下)。台基拱上有匾额镌刻,东有“大观”,西有“宁远”,南有“英勋”,北有“振硕”。台座上有一口大铁钟,一楼建有一面大鼓。整个建筑结构严谨,工艺精湛,巍峨雄伟,在甘肃古代钟鼓建筑中独树一帜。永昌钟鼓楼是永昌历史文化历经数百年风雨的象征,内置钟鼓、晨钟、暮鼓、四大名声,为振兴文教、教育百姓。整个建筑严谨雄伟,是河西走廊重要的古建筑之一,也是研究明清以来古建筑艺术的重要实物资料之一。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陇西钟鼓楼,即威远楼(又名雄镇楼),位于定西市陇西县城中心,以气势雄伟、历史悠久、造型精美而闻名。创建于北宋仁宗天盛元年(公元1023年),至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

北宋仁宗天盛元年(公元1023年),韩琦在旧城东新建古魏村,并在东北方修建了死亡楼,取名“魏元楼”,意为“远之崇高之地”。所以孟步诗《汉宫绥靖来秦风,渭滨建渭源楼。看看西方的地球和月亮,标准已经平息了北方的尘埃。

元世祖中通二年(公元1261),渭源楼迁至城内。自(即宗)至元年(公元1341),其上置铜锅,夜间击鼓,故人们俗称之为“鼓楼”。明太祖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重修亭名,改名为“雄镇楼”,东西两侧悬挂两块巨型匾额,分别为“公昌雄镇”和“四大名地”。清康熙五十五年(公元1716年)重修时,扩建为三层楼阁,木结构,四面有半拱形飞檐。清道光十六年(公元1836年)修缮,将北宋铸造的铜钟搬到楼上,因无报时之事,有报警之事,故又称“钟鼓楼”。

现存的陇西威远楼是一座砖砌的三层木结构建筑,高26米。底座用古大砖砌成,高11 m,长27 m,宽17 m,中间有一个供行人和汽车通行的洞,道路用长方形大石块铺成。木楼高15米,每层24根柱子。三层四面全是飞檐,檐下有102彩绘拱门,如箭在空飞,似燕子展翅;歇后山屋顶,犹如卧虎藏龙,气势磅礴,整体建筑结构精巧,造型雄伟,颇为庄重典雅。它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高度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陇西有个钟鼓楼,半个戳天”的民谣广为流传。现为甘肃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我们知道,陇西位于甘肃省中南部渭河上游,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早在史前时期,华夏先民就在这片富饶辽阔的土地上繁衍生息,留下了丰富的仰韶文化和齐家文化遗址。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设立陇西郡,为全国三十六郡之一。汉代著名探险家张骞下西洋时,在陇西建“常工府”,从此陇西被称为“常工”。清朝时,在这里设省会,管辖整个甘肃。陇西作为丝绸之路上的重镇之一,在中国历史上曾数次呈现出桑麻遍地、商旅如云的繁荣景象。威远楼是当时为适应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而建立的。

人们赞美威远楼的过去,更赞美它的现在和未来。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渭源楼的维修,多次拨专款加固基座,修复门窗台阶,仿古彩绘亭台、门窗、屋檐,使古老的渭源楼焕然一新。如今,威远楼早已定期对外开放,游客络绎不绝。楼内门顶饰有历史名人传记、鸟兽、花卉、山水。房子的横梁和柱子都用古色古香的精致笔法绘制,精雕细刻,五彩缤纷。塔的南端有一个亭子,亭下挂着一口放置在这里数百年的铜钟。钟重12000多斤。看的人都纳闷,为什么古人会把这么重的古钟搬到这么高的阳台上!

甘肃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占有重要地位。甘肃金龙国际旅行社作为西北旅游服务业的一员,一直大力推进丝绸之路黄金段的旅游建设,加强丝绸之路沿线城市之间的交流,从而促进我省旅游业和经贸的发展。同时,在地接部分,甘肃金龙国际旅行社有六个地接部门,分别是质量部、地接团队部、地接经销部、自驾游部、短线部、运营部。公司拥有131名专兼职导游,秉承回归旅游的本质,全心全意做好服务,引领西北旅游产业跨越式发展,打造全球旅游资源型企业,以打造甘肃最大最专业的本土地接社为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