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购中的价值评估方法

几种常用评估方法介绍:(1)传统评估思路和方法1,成本导向法包括历史成本法、重置成本法等。[1].成本法的评估思路是从企业重建的角度出发,即企业在评估点投入的成本之和,或者重建一个与被评估企业完全相同的企业所需要的投资。并以此投资额作为目标企业的评估值。成本思维的方法有很大的局限性。首先,这种思路只是从历史投资的角度来考虑企业价值,而没有从资产实际效率和企业运营效率的角度来考虑。无论企业效益好坏,只要企业原始投资额相同,评估值就一致。而且有时候效率差的企业会比效率好的企业的评价值高。它不重视无形资产在企业中的作用,不符合全面评估目标企业资产的原则。但是,成本思维方法也有其明显的优势。它以目标企业的历史会计数据和现有市场的价格水平为基础,避免了其他模型中对相关参数进行人工预测的主观影响。在市场机制不完善的经济环境下,成本思维方法更简单有效。贴现思维贴现思维采用目标企业在战略规划期内自由现金流的贴现值作为并购的评估值。TV =∑FCF T T+T(1+WACC)T(1+WACC)(1)其中TV为合并的评估值;FCFt是每年的自由现金流;WACC是贴现率或加权平均资本成本;Vt是目标企业在战略期结束时的最终价值。所有这些参数都需要预测和估计。自由现金流量不同于会计收益、经营现金流量和净现金流量。是指企业在持续经营的基础上,除存货、厂房、设备、长期股权和其他类似资产所需的投资外,所能产生的额外现金流量[2]。通过调整会计收益可以获得自负盈亏的现金流。也可以用拉巴波特的自由现金流预测模型来估算。fcft = ST 1(1+gt)I pt(1tt)(ST 1)I(ft+wt)(2)。其中:fcft-自由现金流ST-年销售额gt-年销售额增长率pt-销售利润率TT-所得税ft-每65,438+0元销售额所需的额外固定资本投资wt-每65,438+0元销售额所需的额外流动资本投资t-战略规划期公式(65,438+0)中的WACC。它反映了收购方的预期收益率,即M&A投资的资本成本。如果收购目标企业的未来风险与M&A企业的总风险相同,目标企业现金流量的折现率可以作为M&A企业的资本成本。如果估计M&A会导致M&A后企业总风险的变化,就需要使用基于资本的资产定价模型来评估长期资本(普通股、优先股和长期债务等。)进行相应调整。至于目标企业在战略规划期结束时的最终价值,可以通过战略规划期的长短来确定。如果战略规划期足够长,目标企业的最终价值就没那么重要了。但在实际操作中,一般还是要用增长模型来计算最终值。(1)零增长模型VK = FCFK WACC (3)在公式(3)中,VK是目标企业战略规划期末的终值,FCFK是第k年的现金流。WACC是加权平均资本成本。(2)稳定增长模型VK = FCFK +1 WACC g (4)在公式(4)中,VK是目标企业战略规划期末的终值,FCFK +1是第(K +1)年的自由现金流,WACC是加权平均资本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