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龙井市天宝山天宝山

天宝山位于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龙井市西南部。曾是中国八大矿山之一,以有色金属地质储量和开采历史闻名全国。

慈禧命名

据史料记载,天宝山原名红石砬子。光绪十五年(1889),恩泽继任珲春副都统。为了安置来自山海关和朝鲜的灾民,他派程光帝去延边考察土地资源。

程光迪,汉族,湖北襄阳人,曾是一名劳动尖子。他在调查土地资源时,发现红石砬子有已开采的小银矿。这个意外的发现激起了程光帝独自控制银矿,大发横财的欲望。他以恩泽随员的名义,以非法采矿的罪名逮捕了开采小银矿的刘大宝、蔡晨等人。刘大宝的儿子刘立业和养子朴善学、蔡晨的儿子陈晓东等人纠集几十名矿工,闯入程光第的临时营地,救出刘大宝、蔡晨等人,以及受伤的战士。

程光帝慌了,派快马向珲春的恩泽求援。恩泽觉得这件事非常重要,于是他迅速向他的顶头上司吉林将军·长顺汇报。

时任镇守吉林边疆将军的长顺,受洋务运动影响,主张兴办实业。富国强兵接到程光帝的报告后,向朝廷进行了汇报。他不顾保守派大臣的反对,坚决支持程光帝开矿。他指示恩泽、程光帝将对刘大宝、蔡晨的处置由镇压改为招抚,并多次向朝廷报告红石砬子银矿的情况。

1889年春,长顺在给光绪的奏折中写道:“...偷奴隶等。,尊命管理边境事务。我深感难以长久持续,将就地筹划,拓宽盈利来源……”。“奴长顺自来,周子博访,群言三姓产金,珲春产银。三星金矿之前曾临时试行私有化,详细记录了情况,但珲春产银的说法无法考证。根据程光第等人的调查,在南岗的天宝山(红石砬子)发现了一个银矿,已经挖成了一个平硐,好像是难民开的……”。“去年春天,恩泽去南岗检阅右路的一支军队,又回到那里作进一步的探索,这和程光帝调查的情况是一致的。他和他的奴才长顺来回交涉,让程光帝去试探投资……”

当时清廷国库空虚,长顺的奏折很快就批下来了。程光帝筹集白银购买生产资料。根据长顺的指示,刘大宝、蔡晨等人被留用,逐步扩大生产规模。

光绪十七年(1891),长顺下令将珲春垦殖局迁至杨东鑫街(今延吉市),程光帝从垦殖局招募200余人。此时,红石砬子银矿的矿工人数已达500多人。

改进生产工艺后,银的产量大大增加了。光绪十九年(1893),长顺率领程光帝、郑维周、珲春等所辖部分官员在北京拜见西太后,献银24200两。当时正为颐和园缺银发愁的西太后很高兴。长顺趁机请老佛爷给银矿起个名字。西太后以天宝山为银矿名,全称“珲春天宝山矿务局”。

长顺不愧是老谋深算,两万四千两银子换来了西太后的名号。

这就是天宝山矿名字的由来。

天宝山历史

程光地在天宝山经营矿山已经十几年了。资料显示,在此期间,他先后生产了1.8万两白银。

正是因为天宝山矿产资源丰富,从清朝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不仅封建王朝的官员把天宝山视为赚钱的摇钱树,还引起了外国列强尤其是日本的疯狂掠夺。1915年,由于中国法院的软弱,日本驻华公使导演了《天宝山联合采矿合同》。日本王权的攫取使掠夺矿产资源成为现实。从1916年4月开始,日本饭田恩太郎从汉族、朝鲜等民族招募了400多名矿工,采集高品位矿石,安装冶炼设备。生产规模一度达到70多吨/日。日本《东京经济日报》曾发表文章称,饭田恩太郎从1916到1919的4年间,从天宝山赚取了900倍的利润。

1年“9.19318”事件后,日本占领中国东北三省,天宝山成为三菱财团的私人后院。稻田恩塔罗仍于1936年6月成立于伪新井(长春)大同街50号,招牌为中日合资天宝山矿。

为了迅速掠夺我国地下矿产资源,饭田恩太郎等人在1935长(泉)-土门铁路完成530km后,迅速恢复了老头沟火车站至天宝山矿的18km轻轨,为运输矿山设备物资和扩大生产规模创造了有利条件。

抗日战争爆发后,天宝山矿地下党组织领导矿工们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饭田所有三菱财团为了恢复多次受损的矿山,损失了大量财力物力,导致利润下滑。饭田被董事会弹劾辞职。最后三菱财团对天宝山矿失去信心,1942卖给了三井财团。

三井财团接管天宝山矿后,更加残酷地压迫矿工,激起他们的仇恨。农历1944年八月十五日夜,两名矿工再次被日本木村殴打。面对木村残忍的皮带抽打,两名矿工再也无法忍受压抑已久的愤怒。他们起来当场勒死了木村,并在选矿厂的油罐上放了一把火,引发了选矿厂的汽油桶和机油桶以及各种化学品的爆炸,彻底烧毁了日常处理厂。

8月6日1945,矿工发现桂子兵、矿警、主管头都不见了。后来得知日本天皇已经在15年8月6日中午宣布了无条件投降的圣旨。

日本军国主义投降后,天宝山矿被维护社和反动派破坏,无法生产。直到1946年初,中国* * *产党领导的民主大联盟派人到天宝山组织矿工,解散维稳会,没收反动势力的武装,镇压了一批反动派。天宝山矿真正解放了。

1948年2月,中国* * *生产党东北管委会派华林、张定一到天宝山组织恢复矿井生产建设。

在党的领导下,天宝山矿筹建处充分调动矿工积极性,千方百计恢复矿井生产设备设施,经过艰苦努力,修复了小冶炼厂,于6月1948+00生产出第一批铜水。

3月1949,10,筹备处召开全体矿工誓师大会,政治上解放,经济上翻身。矿工们决心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全面恢复矿井生产。

为了支持天宝山早日恢复生产,东北管委会和东北有色金属管理局在人才极度匮乏的情况下,抽调了选矿、机电、采矿等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筹备处组成由工人、工程技术人员和领导干部组成的多个突击队,对这座有着60年开采历史、破坏严重的矿山展开了一场攻坚战。一队人马抢着修老头沟到天宝山的轻轨,解决运输问题;一队人检修了钻炉和火药库;技术水平高的机电一体化突击队抢修老头沟至天宝山高压输电线路和主变电站大型机电设备;井下排水、设备维修、地面基建分别进行。

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劳动节,随着田老高压输电线路和主变电站的正式运行,天宝山矿立井恢复生产。

1950年6月,天宝山矿召开了第一次职工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矿山管理委员会。过去受压迫和剥削的矿工现在成了矿井管理的主人。

1950年9月,东北有色金属管理局派出强大的工程队配合天宝山矿打响了立山选矿厂恢复生产的战役。

经过几个月的奋战,建成了一万多平方米的钢筋混凝土厂房。修理了球磨机和环磨机;新安装了颚式破碎机、浮选槽、浓缩机、脱水过滤机等大型机械设备,建设了十几公里的大口输水管道和水源。在中国* * *生产党30岁生日的喜庆日子,7月,日处理矿石1951吨的立山选矿厂正式复产。

矿山恢复建设时期,美帝国主义发动对朝侵略战争,受外国列强压迫的矿工积极响应毛主席和中国共产党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号召。所有矿工及其家属都进行了捐赠。他们曾向志愿军捐赠了一架天宝山喷气式战斗机和一门援韩大炮。

9月27日,1953,吉林省委书记傅振声到天宝山矿进行私人考察,衣着轻便,举止朴素。经过深入调查研究,省委书记在全矿千人大会上对天宝山矿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矿井的快速恢复打破了常规。我们应该为所有矿工的家庭做出巨大的贡献。同时,希望各族职工群众再接再厉,迎接全国大规模经济建设的新高潮。

国民经济发展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后,天宝山矿作为生产工业原料和国防物资的重工业矿山,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国家财政先后拨付了相当数量的资金,有力地促进了矿山的发展。天宝山矿在短短几年内,先后改建了天宝山至老头沟火车站全长20公里的山路,并成立了矿运输部。田老高压输电线路由22千伏改造为66千伏;建设一座56 KVA主变电站;扩大机械修理厂,购买现代机床和设备;立山坑主井设备改造。增加矿石提升能力。

1954年,立山坑建成为第二大专用于提升矿石的竖井,形成了立山坑至立山选矿厂的电机车运矿专线。

当时,矿井生产建设日新月异。1955年,立山选矿厂已形成1000吨矿石/日的生产规模。

1958受大跃进影响,天宝山矿经过几年的勘探和试生产准备,建成投产了东风坑采矿系统。在没有申请国家投资的情况下,依靠矿山的人力财力,自行开始建设东风选矿厂,并于1959正式投产,形成了矿山第二大采选生产系统,日处理矿石250吨。1961年东风选矿厂产能翻番,1963年再次翻番,日处理矿石达到1000吨。至此,天宝山矿已形成日产矿石2000吨的生产规模,成为中国有色金属系统八大矿山之一,多次受到冶金工业部和有色金属总局的表扬。

在历史的长河中,天宝山矿和其他领域一样,不可避免地受到各个时期国家的政治、经济和各种方针政策的影响。

1966,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在矿上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一开始人们以为矿上是搞生产的,和文革关系不大。动产活动的发展和不断变化的新形势,使人们感到大革命超过了建国后历次政治运动的严重性。在这场运动中,天宝山出现了观点不同的群众组织,发生了对立派别斗争、停产、打走资派、抓特务、拉国民党地下、搞群众专政等一系列阶级斗争。运动高潮时,解放军左翼部队进驻天宝山,军代表在矿上参与文革等事务,成立革命委员会,清理阶级队伍。一场特殊条件下的特殊革命,在这个只有一万多人口的小城,造成了很多冤假错案。超过1000人因为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被触碰、被杀害、被逼自杀,30多人自杀。

文化大革命的影响

文化大革命对中国的经济发展产生了影响,这是不争的事实。位于深沟里的矿山受文革影响,耽误了建设和发展。然而,以自力更生精神著称的矿工们并没有停止进步和创业。上世纪70年代,为了改善物资短缺、工人家属生活不便的状况,矿山部组织全矿上千名家属和闲散人员,开办了砖厂、看护厂、建筑队、粮油加工厂、服装厂和农业生产队,极大地缓解了矿山和生活的供需矛盾。在天宝山矿的生产建设中,“五·七”家庭队不仅增加了每个职工家庭的经济收入,而且为矿山提供了大量的农副产品,对矿山的生产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直到1981,该矿党委学习贯彻全国人大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决议,把水土保持和植树造林提上议事日程,造福子孙后代,逐步实施退耕还林,使“五七”家庭队逐步退出了该矿的生产活动。

矿上成立森林管理处后,通过短期培育、副产品培育、多种经营、自我发展等方式,发展水产养殖、木材加工、烧炭、建苗圃、培育果树。经过多年的经营,人工造林960多万公顷,水土保持林45万公顷,荒山植树400多万株,周围植树1.4万多株,培育果树1.3万多株。到20世纪80年代末,22平方公里矿区的森林覆盖率达到48%,通过国家有关部门的调查和评选,为1988。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命名天宝山林场为绿化先进单位。

1991年,该矿获得全国环保先进单位荣誉;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命名天宝山为环境优美矿山;在北京召开的全国绿化表彰大会上,天宝山矿务局被全国绿化委员会、林业部、人事部联合命名为全国绿化先进单位。吉林省委副书记、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州委书记张德江视察天宝山矿务局。

天宝山矿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有色金属矿山,解放后50年来经历了巨大的变化。

早在1948东北解放初期,天宝山矿就隶属于东北有色金属管理局。1953属于中央人民政府重工业部;1956属于东北铜铅矿务局;1958属于吉林有色金属工业管理局;1978,该矿曾下放到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政府;1985天宝山矿属于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1999吉林冶金国有控股公司接管矿山。

时代变了,岁月也变了。虽然解放后50多年来矿山一直是隶属关系,但矿山生产经营基本方针的管理模式并没有改变。有色金属作为国民经济中重要的生产资料,一直处于国家计划经济的指导下。基建投资、井下开拓、探矿、掘进、采矿必须遵循国家计划,井下生产实行探采结合,矿量平衡,通风防尘,电、水、风运输。矿石运输和提质、选矿产品回收率等生产过程。必须遵守国家的统一规定和各项规章制度,并达到相应的技术经济指标。正是由于有色金属生产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和特殊性,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对因国家计划限价而发生政策性亏损的矿山进行财政补偿。天宝山矿务局在关闭破产前的几个时期,每年获得补贴资金960万元,其补贴期限和金额在延边地区是独一无二的。

1986年7月,天宝山地区遭遇特大洪水,导致地下水位急剧上升,淹没了井下配水系统和水泵站,只给井下生产人员留了撤离时间,忽视了井下生产设施和机电设备,造成特大洪水,被迫停产,损失惨重。当时,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在政策和经济上对受灾矿山给予了特殊照顾,有力地促进了灾后生产的恢复。

1989年,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40周年之际,天宝山矿举行了史无前例的大型庆典,庆祝100周年。

回顾矿山从恢复到不断发展的历史,不难得出一个结论:矿山企业的发展壮大离不开党和国家的重视;没有政治和经济稳定和投资;学习先进技术,应用科学管理,离不开企业全体员工;离不开不断改革进取的创新实践。

多少年来,天宝山矿经历了艰辛,刻骨铭心的悲伤;有自力更生、努力工作的过去;有开拓进取、爱惜珍宝的荣耀。20世纪90年代,尽管面临资源匮乏、矿石品位下降、生产成本上升、资金周转困难等诸多不利因素,矿山仍保持了相对稳定的生产水平。

1997以来的矿产资源

1997年,矿井开采总量47.2万吨;矿石处理能力为41.5万吨;铜含量为169吨;铅含量为1485吨;锌含量为5203吨;钼含量为110吨。全矿固定资产总额4600万元,工业总产值4393万元;员工3702人。

2000年全矿含铜量为210。7吨;铅含量为1749。4吨;锌含量为4032。2吨;粗铅897。97吨;固定资产总额4400万元;在职职工1434人。

2001 10年10月22日,全国企业兼并破产和职工再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发布(2001)19号文件,同意天宝山矿务局等3家有色金属企业进入破产程序。吉林省有色金属企业关闭破产办公室以吉破产字(2006 54 38+0)3号文件转发了《关于同意天宝山矿务局等3家有色金属企业破产程度的通知》

2002年2月19日,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人民政府以兖州政函(2002)30号文批准天宝山矿务局进入破产程序。龙井市人民法院受理了天宝山矿务局关闭破产一案,并于2002年3月3日以字第3-2号民事裁定书宣告天宝山矿务局关闭破产。

至此,有着100多年开采历史的天宝山矿退出了我国有色金属矿山的行列,留下了这座闻名中外的古矿山的生动往事和多彩传说。

现在

在当地的招商引资下,龙井汉丰矿业有限公司于2004年9月成立,并收购了天宝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