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恒隆集团总裁吴:创新与执着铸就恒隆传奇。
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湖北省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湖北省劳动模范,荆州市首届突出贡献人才金凤凰奖...一系列荣誉不仅记录了个人奋斗史,也承载了湖北恒隆集团的创业史。经过20多年的不懈努力,湖北恒隆集团已经从一个默默无闻的企业成长为中国汽车转向器行业的领军企业。
大胆创新是恒隆的生命之源。
吴,浙江宁波慈溪市人,自1993随一家合资外商来到荆州后,一直扎根于此。运用现代企业管理方法,为湖北恒隆集团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做出了突出贡献。
伴随着中国汽车工业的高速增长,湖北恒隆集团20多年来创造了辉煌的业绩。在吴看来,湖北恒隆集团和无数成功企业的发展历程证明,创新是企业发展的生命之源。
湖北恒隆通过创新发展,成功进行了企业发展、升级和转型,从循环球式动力转向器到齿轮齿条式动力转向器,再到电动转向器,打破了我国汽车动力转向器严重依赖进口和技术垄断的局面,创造了我国第一个汽车零部件总成出口汽车生产大国美国,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历史。
吴在创新方面有着特殊的经历。他说:“20多年来,在汽车转向器这个主业,我们一直把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放在企业发展的首位。我们最初的创业依赖于技术和产品创新,我们现在的快速发展也依赖于技术和产品创新。我们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更依赖于技术和产品创新。通过我们对转向器系统系列产品的不懈探索和实践,在产品设计、产品制造、产品装配、产品测试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形成了一套具有恒隆特色的技术创新体系和产品。”
创新是企业生命之源,恒隆的创新理念是“见人所思,思人所想”,贯穿于企业发展的各个阶段。比如从循环球汽车动力转向器的研发制造到中国第一款民族品牌齿轮齿条汽车动力转向器的制造,从传统的液压动力转向器到电动转向器。产品年产量从不足1000台发展到近600万台,市场份额接近20%。也就是说,在中国,每100辆车中,就有20辆车搭载了恒隆集团的产品。湖北恒隆集团被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授予中国汽车动力转向器行业龙头企业,在国际汽车转向器行业占有一席之地。
科学的管理使恒隆迅速发展。
现代企业管理之父泰勒在《科学管理原理》一书的序言中指出,“过去人才是第一位的,今后必须以制度为第一位。”企业的发展离不开科学管理,科学管理才有效益,才有发展。
吴曾说,恒隆的管理要讲究科学,讲求实际,适应市场的需要,否则企业不仅发展不起来,而且难以生存,要善于抓住发展机遇。
90年代,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国家汽车消费政策的出台,汽车消费得到提振,汽车零部件消费市场前景逐渐广阔。凭借敏锐的商业洞察力,吴和企业的决策者们捕捉到了汽车零部件——汽车转向器的商机。1997年9月,企业投资900万美元成立荆州恒隆公司,主要生产齿轮齿条式转向器。从此打破了产品依赖进口的局面。
多年来,吴一直在践行产品开发和市场开拓的“三级跳”,即把握潜在市场、服务现有市场和开拓新市场。在三级跳思维的指导下,湖北恒隆集团先后研发出齿轮齿条式机械转向器、齿轮齿条式动力转向器、电动转向器、转向油管、转向管柱、压力传感器。从单一产品到系列产品,进入一汽大众、东风雪铁龙、东风标致、昌河铃木、克莱斯勒、福特、墨西哥通用等知名企业的采购体系,出口产量逐年增长。汽车转向器年销量逐年增长,产品市场占有率近20%,产能从1万台发展到现在的近600万台,是原设计产能的500多倍。
在产品开发上,企业要用一代,开发一代,储备一代。在市场开发上,集团公司积极引导客户使用恒隆最新一代产品,变被动销售为主动销售;在项目管理上,集团公司实行项目责任制,集思广益,奖励有功人员。湖北恒隆公司连续获得荣誉,还被授予湖北省“双优外商投资企业”、“百强最佳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汽车零部件综合竞争力百强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先进技术企业”、“十佳外商投资企业”、“优秀民营企业”、“最佳成长型企业”等称号。其产品被列入国家火炬计划、国家双高一优工程和国家重点产品名单,并先后被评为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产品和国家级新产品。
“第二故乡”荆州封吴为“荣誉市民”,他获得首届荆州市人才金凤凰奖,也见证了荆州的开埠与发展。
企业文化将恒隆推向新的高度。
一个企业能走多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文化向心力。在吴看来,努力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企业文化,与时俱进,是一门长期的必修课。
党建工作是恒隆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动力。多年来,吴积极倡导以人为本,不断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不仅成长为一名优秀党员,也成为一名优秀的基层党委书记。恒隆党委先后荣获湖北省“优秀基层党组织”、荆州市“园区十佳优秀党组织”、“村企共建优秀党组织”等称号。
2003年6月,恒隆公司在荆州开发区民营企业中率先成立基层党委,将党的组织建设和党支部活动纳入正常轨道。党委委员、支部书记均由公司中高层管理人员和业务骨干担任,从组织上保证了队伍的精简高效。在工作中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进模范作用。汶川、玉树地震等自然灾害发生后,吴积极带头捐款,一次性向党组织缴纳特殊党费654.38+0万元。在他的影响和带动下,集团近年来向灾区捐款400多万元。
在抓党建的同时,充分发挥工会和共青团的作用。集团公司创办恒隆报,亲自担任总编辑,并组建足球队、篮球队等文体活动小组,开展创建“温馨家园”活动,新建职工食堂、大学生公寓、职工培训室、健身中心等福利和活动场所,举办歌唱比赛、球类比赛、写作比赛,制定一系列激励政策,鼓励员工学习和参与管理。
吴对的企业文化有更深的理解。他表示,要将恒隆集团现有的企业文化延伸到科技创新活动中,培育和培养具有恒隆特色的科技创新文化,大力营造激励氛围,凝聚优秀人才,鼓励创新精神,加强人才储备和培养,把集团的科技创新和产品创新活动推向前所未有的高度。
吴一直认为,以诚待人,以理服人,公平公正地做事,不仅是做人的准则,也是企业创新和管理的基础。随着企业文化的不断完善,恒隆的面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为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对于恒隆,吴倾注了热情,寄托了无限梦想——我们的质量方针是“改进在于坚持,质量追求永恒”。我们将持续改进创新,让企业永葆青春,做中国长寿企业,实现成为国际汽车零部件制造商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