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车组批量出口

长春铁路客车股份有限公司与澳大利亚EDIRail公司签订EDI双层铁路客车项目,合同总金额31万美元。这是迄今为止中国机车车辆行业最大的出口项目,也标志着中国机车车辆将首次进入发达国家行列。

据预测,2010年中国动车组将有700列。

2010年5月27日,我国自主研发的时速380km的新一代高速列车“和谐号”380A首列车在中国南车集团青岛四方公司总装下线。继350km/h高速铁路之后,中国铁路再次刷新了世界铁路最高运行速度纪录。

2009年3月16日,中国铁道部与中国北车签约研发新一代高速动车组。此前,中国北车已经陆续生产出时速250公里和350公里的高速列车。中国北车常可公司一年后完成了新一代高铁首辆车的研制。

“和谐号”380A连续运营时速350公里,最高运营时速380公里,最高试验时速超过400公里,也是世界上最快的高铁产品。根据中国南车集团与铁道部的合同,这款车将首先与100列车一起开发。7月7日2011昨日,记者从中国南车集团获悉,228列最高时速140公里的子弹头列车将出口马来西亚,成为首都吉隆坡中心城际线路运营的主力。

该订单是迄今为止中国最大的动车组出口订单。2011首列车完成下线。列车按马来西亚1m轨距设计。与国际同类车型相比,该列车轻3吨,每年可节电2万度。此外,制动时动能转换电能反馈率大于95%,也就是说每停一次可以产生40千瓦时的电能反馈到电网。

吉隆坡是马来西亚全国交通枢纽,也是公共交通比例最高的大都市。鉴于吉隆坡城际线站间距离较短,列车具有高起步加速功能,可在50秒内快速加速至100 km/h。该项目动车组全部投入运营后,吉隆坡城际列车发车间隔将由30分钟缩短至7.5分钟,给当地市民带来极大便利。此外,列车车门采用飞机车门的锁闭技术,在客流量大的情况下,可以保证乘客的安全。

马来西亚南车株机公司城际动车组项目,创造了世界上最快的订单响应速度。从订单签订到首列车下线仅用12个月,两年内全部交付228辆。2015年7月7日上午,我国出口的首列动车组在CRRC旗下的株机电力机车有限公司完成总装下线。这是中国出口欧洲的首个动车组项目,也是中国动车组产品符合欧洲TSI(欧洲铁路互联互通技术规范)要求进入欧洲市场的首个订单。

CRRC株机公司副总工程师、马其顿动车组总设计师陈喜红透露,该项目实现了中国动车组产品的多项第一:首次采用低地板设计技术、首次采用铰接式转向架、首次按照欧洲标准对出口动车组产品采用三级防撞设计。

同时,动车组采用三级碰撞吸能系统,在两列列车以36公里时速相撞,或一列列车以36公里时速与80吨货车相撞,或一列列车以50公里时速与15吨可变形障碍物相撞的工况下,通过车体的吸能系统保证乘客和司机的安全。

CRRC副总裁楼启亮表示,这是CRRC建市后的首个线下出口项目,也是CRRC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体现。

交付后,马其顿动车组将在全长约215公里的线路上运行,起点为与塞尔维亚接壤的塔巴诺夫采,终点为与希腊接壤的热夫盖利亚,途经马其顿首都斯科普里。该线路是泛欧铁路10走廊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了马其顿80%的铁路运力。1.“东风”号动车组

2.“轻而稳”的列车组

3.广深无名动车组

4.160kmh内燃摆式动车组

5.KTT动车组

6.北海NYJ1内燃动车组

7.北亚

8.春城昆明动车组

9.大白鲨高速动车组

10.和谐长城动车组

11.金轮双层内燃动车组

12.金龙

13.蓝色箭头

14.庐山双层内燃动车组

15.莆田内燃摆式动车组

16.神舟号。

17.开拓者

18.具有新时速的EMU X2000

19.新曙光

20.动车组技术

一个。我们掌握了世界上先进成熟的铁路机车车辆制造技术。法国的阿尔斯通、日本的川崎重工、加拿大的庞巴迪、德国的西门子、美国的GE和EMD都是世界著名的铁路技术和装备制造商,他们拥有世界一流的时速200公里及以上动车组和大功率电力、内燃机车的设计和制造技术。通过努力,成功实现了这些技术的转让和引进,使中国铁路装备技术跻身世界先进国家行列。

2.动车组和大功率机车的核心技术已经归我所有。高速动车组总成、车体、转向架、牵引变流器、牵引控制、牵引变压器、牵引电机、列车网络控制和制动系统核心技术,大功率电力机车总成、车体、转向架、主变压器、网络控制、主变流器、驱动装置、牵引电机和制动系统核心技术,大功率内燃机车柴油机、主辅发电机和交流传动控制核心技术,以及大量配套技术。这些技术生产的时速200公里及以上动车组和大功率机车国产化率可达70%以上。

三个。实现了低成本引入。我们引进的动车组和大功率机车技术价格比其他国家低很多。动车组比西班牙低14%,比韩国低20%。6轴大功率机车的市场价格比欧洲同类产品低44%。之所以能取得如此高的性价比,是因为我们充分利用了中国铁路巨大的市场优势和铁道部领导下国内企业的联合优势,采取灵活的谈判策略,使国家利益最大化。

4.加速中国机车车辆制造业的现代化。在这次大规模的技术引进中,国内十余家机车车辆重点制造企业和数百家周边企业直接受益,实现了机车车辆制造水平的跨越,增强了市场竞争力,有效促进了我国相关民族产业的发展壮大。在这些重点制造企业中,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获得了阿尔斯通的技术,制造了CRH5型动车组。四方机车车辆有限公司从日本川崎重工获得技术,制造CRH2型动车组;青岛BSP公司从加拿大庞巴迪公司获得技术,制造CRH1型动车组。唐山机车车辆厂从德国西门子公司获得了制造CRH3型电动车组的技术。大连机车车辆公司接受日本东芝公司和美国EMD公司的技术,生产和谐号大功率电力机车和谐号大功率内燃机车;大同电力机车公司从阿尔斯通公司获得技术,生产和谐2D大功率电力机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从德国西门子公司获得技术,生产和谐2Z型大功率电力机车。戚墅堰机车车辆厂从美国GE公司引进技术,生产和谐型大功率内燃机车。永济电机厂、株洲机车车辆研究所、铁道研究所等企业也获得了牵引电机、牵引及辅助变流器、牵引控制系统等先进关键技术,形成了中国铁路新的机车车辆制造产业集群。

五个。再创新工作取得重要进展。动车组方面,正在全力推进大型编组动车组、卧铺动车组等自主创新。同时,在时速200公里的技术平台上,自主研发的时速300公里动车组即将下线,将在京津、武广、京沪等客运专线上投入使用,成为未来中国高速客运的主力车型。大功率机车方面,在6轴总功率7,200 kW的技术平台上,正在组织实施牵引变流器、牵引电机、车体、转向架、车辆一体化技术的自主创新,机车总功率可提升至9,600 kW,成为未来牵引货运列车的主力机型。

1,市场换技术,四套高速列车技术体系出台。

2004年4月1日,国务院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铁路机车车辆装备问题,明确了“引进先进技术、联合设计生产、打造中国品牌”的基本原则,确定了以扶持国内几家机车车辆制造企业为主,引进少量原设备、国产零部件组装、国产的项目运作模式。

“以市场换技术”,中国引进了四套高速列车技术系统。2004年和2005年,中国铁道部启动第二次动车组技术引进招标,分别与加拿大庞巴迪、日本川崎重工、法国阿尔斯通和德国西门子签署协议,向中国北车和南车的制造商全面转让关键技术。

通过吸收,实现一定程度的国产化,成为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动车组系列产品。在此基础上进行自主创新和研发。

自从引进动车组技术以来,无论是政府还是车辆制造商都一直在追求国产化率的提升。一方面是国家提升国内核心技术水平,自主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国外产品高昂的价格以及距离和成本因素导致的售后维修体验不佳,迫使车辆制造商积极对动车组的各种部件和技术进行国产化。

第二,消化吸收,开发制造自主知识产权动车组。

经过9年的引进、消化、吸收和创新,我国动车组产业发展迅速:高速动车组总成、车体、转向架、牵引变压器、牵引变流器、牵引控制系统、列车网络控制系统等9项高铁核心技术已全面掌握。

建立了200-250 km/h和300-350 km/h两个速度等级的技术平台,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为中国城际动车组打造全新的技术平台Cinova,研发首辆车CRH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