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的尚德内幕

裁员、减产、GSF反担保骗局,尚德电力股价跌至1美元,面临退市压力,辞去CEO职务...2065,438+02,尚德电力原董事长石四面楚歌;2013,恐怕也将是尚德最关键的“关键之秋”。80%以上的负债率和3月到期的5.75亿美元可转债,是尚德必须直面的困难。

此前,关于无锡市政府与施之间的博弈有很多讨论。其中,人们谈论最多的说法是,无锡市政府将以史以其个人全部资产提供无限责任担保的价格向尚德提供援助,但这一计划未能获得史的支持。

接近无锡尚德的人士表示,史和无锡市政府似乎在暗战中达成了平衡。由于史于2012年8月卸任尚德电力CEO,无锡国联集团可能以财务投资者的身份接手无锡尚德,以解尚德电力到期的5.75亿美元可转债燃眉之急。无锡尚德是上市公司尚德电力的子公司,也是其核心资产和主要运营主体。

“现在国联集团已经组成了工作服务团队进驻尚德的办公室,各大银行债权人也进入尚德,寻找更好的方案拯救尚德。”上述知情人士表示。

虽然这个方案还没有尘埃落定,但是如果最终的报价真的是国联集团,那对于尚德来说就是一个轮回。早在2001,1,无锡尚德创立之初,无锡国联集团旗下的无锡国联信托投资公司就携手江苏小天鹅集团、无锡高新投资公司、无锡水星集团、无锡创业投资公司、无锡何山集团等多家国企,向无锡尚德投资600万美元,持有无锡尚德75%的股份。另一方面,施以40万美元现金和65.438万美元技术入股,持有无锡尚德25%的股份。2005年,为了便于海外上市,史引进了过桥贷款和海外投资机构(如高盛、投资、法国Natexis等。)通过一系列金融科技收购无锡尚德的国有股,而无锡国联集团也在此时与其他国有股一起退出。

在这轮回中,靠阳光发家的石从“新能源教父”、“中国首富”的荣誉走下神坛;但与此同时,在公众视线之外的一个隐秘的地方,史却实实在在地建立了自己的私人商业王国。在这个私人王国里,石的妻子、朋友和同乡各守一角。只有穿越它们,我们才能窥见施的无形财富。"史完全可以再造一个尚德."上述业内人士表示,“但从另一个方向来看,如果没有史这样的民营企业,尚德目前的处境或许不会如此惨淡。”在尚德上市后的六年里,施将数十亿美元的财产交到了他的私人公司手中。

2006年6月30日,一家名为“亚洲硅业(青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亚洲硅业”)的公司在青海省注册成立。青海省商务厅获得的文件显示,这家公司由英属维尔京群岛亚洲硅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亚洲硅业(BVI)”)和青海新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 *共同出资设立,其中亚洲硅业(BVI)出资4750万美元,持股95%,青海新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出资250万美元,持股5%。

这是一家从事多晶硅材料研发、生产和销售的企业。这家企业看似与史本人无关,但事实证明,这家企业从一开始就完全由史控制。

据知情人士透露,亚洲硅业第一任董事长王体虎是在澳洲留学时认识石的。尚德内部通讯录显示,2006年和2007年,王体虎还担任尚德副总裁,主要负责硅材料和高效太阳能电池的开发和研究。

其他董事会成员包括张育新、沙、郭恩来和。其中,张雨欣和他的继承人与史本人关系密切。

张雨欣是亚洲硅业(BVI)的法定代表人。曾任职于华夏证券投资银行部、西南证券投资银行部,后成立上海道捷投资有限公司任执行董事兼总经理,上海道捷股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任执行董事。在私人关系上,张雨欣是石妻子的亲戚。在尚德IPO前,他是施的主要财务顾问,主导了施在尚德IPO前从无锡国有股手中收购股份的资本运作。

成立仅三个月,2007年3月15日,亚洲硅业董事会成员发生变动。沙和郭恩来离开董事会,张维国和廖晖成为亚洲硅业董事会成员,张维国成为亚洲硅业董事会主席和法定代表人。本次亚洲硅业董事会成员包括:董事长张维国,董事张育新、王体虎、廖晖、张志敏。

也是史家族的重要成员,曾担任无锡创业投资公司投资部经理。尚德电力的IPO招股书显示,张维国当时是尚德的第五大股东,持有33.3万股。

从2009年尚德投资亚洲硅业开始,石真正走到了亚洲硅业的前沿。

尚德的年报显示,2009年6月5438+10月,尚德以865438+万美元的价格,从亚洲硅业的一位“退出股东”手中购买了12.5%的股份。同年6月5438+10月,尚德电力将持股比例提高至20%——尚德电力为这20%的股权共支付了1.75亿美元。从亚洲硅业相对简单的股权结构可以看出,这个“退股股东”显然来自亚洲硅业(BVI),后来证明亚洲硅业(BVI)的最终控制人其实是石。

记者从BVI登记处获得的一份2006年的注册文件显示,亚洲硅业(BVI)的第一任董事实际上是石和他的妻子。也就是说,史从成立之初就参与了亚洲硅业,但一直躲在张雨欣背后,直到2009年,从未向尚德的股东、提供贷款的银行以及资本市场的其他参与者透露过。

直到2009年尚德电力开始投资亚洲硅业,史才得以从亚洲硅业(BVI)掌舵人的幕后身份退下来,以尚德电力董事会主席的身份走到台前。

由于尚德的投资,2009年6月5438+10月8日亚硅业董事会成员进一步变动。透过这次董事会成员的变动,我们可以一窥史的布局。

青海省工商局公开信息显示,2009年6月8日,张育新、廖辉退出亚洲硅业董事会。新一届董事会成员包括石、陈秋明、王体虎、和。此次人事变动后,石出任亚洲硅业董事长兼法人代表。

2009年5月18日,亚洲硅业通过董事会决议,亚洲硅业(BVI)收购青海新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持有的5%股权,由此,亚洲硅业由亚洲硅业(BVI)和尚德共同持有。青海新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代表张志敏因此退出董事会。

石的另一位私人好友在此次交易后正式出柜——陈秋明,新任董事,曾任职于江苏国际信托投资公司,1991年后移居澳洲,在澳洲认识了石。2008年,陈秋明受石邀请回国,主要职责是看管石的私人财富。不少业内人士将陈秋明视为继张雨欣之后的新任理财顾问和投资策略师。

“仅凭借尚德12.5%的股权,石才得以成为亚洲硅业的董事长兼法人代表。这可能吗?这些都是石的局。”一位前尚德员工说。经过这一系列运作,亚洲硅业的董事会完全由史的“自己人”组成。自成立以来,亚洲硅业一直与尚德保持着密切的合作。

5438年6月+2007年10月,成立不到一个月,亚洲硅业就拿下了尚德的大单:尚德与其签订了16年无条件付款合同,采购高纯多晶硅材料;亚洲硅业官网显示,直到2008年2月31日,亚洲硅业第一批多晶硅才正式出炉。

这期间,虽然亚洲硅业没有给尚德供货,但尚德还是给上游供应商输血了。根据尚德的年报,2008年,尚德电力向亚洲的硅产业提供了654.38+00万美元的无息贷款。至于预付款,尚德电力在2007年至2008年向亚洲硅业提供了665,438美元+0.2万美元的预付款,但此时亚洲硅业尚未真正实现多晶硅生产,对尚德的供应直到2009年上半年才开始。更有趣的是,2009年亚洲硅业开始供货后,亚洲硅业迅速成为尚德电力的三大供应商之一。

据上述知情人士透露,除了业务合作,尚德电力还从人力上帮助了亚洲硅业:“尚德的财务人员一直在帮助亚洲硅业路演,从银行获得贷款。”凭借尚德的大订单,亚洲硅业先后获得银行贷款(包括尚德电力担保的渣打银行至少5亿元贷款)和青海当地政府补贴作为补充资金。

2009年尚德电力开始投资亚洲硅业后,尚德投资后对亚洲硅业的输血并没有停止。在产品购买方面,尚德依然不遗余力。2010向亚洲硅业采购多晶硅7690万美元,为亚洲硅业提供预付款8240万美元。

“石太善于为自己创造财富了。外界通常很少关注,所以对石背后的运作几乎一无所知,但如果把这些交易放在一起看,就会发现蹊跷。”上述尚德前员工表示。

他说的是奇数交易,即尚德电力退出对亚洲硅业的投资和石本人的进入——尚德电力在5438年6月至2009年10月期间增加了对亚洲硅业的投资,持股比例增至20%;2010年2月,10,“因战略调整”,尚德电力以2390万美元的价格再次出售20%股权,尚德在此次投资中净赚640万美元。

接近尚德电力的人士说,收购20%股份的买家是“钟小林创立的江南资本”。这一消息尚德电力从未披露,记者未能从尚德电力得到证实。江南资本作为PE,其背后真正的投资主体并不好预测。

然而,股权转让的故事还在继续,转让的投资人也逐渐浮出水面。

2011年5月,石宣布D & amp;m技术(d & amp;M Technologies)收购亚洲硅业91.3%股权,亚洲硅业正式成为尚德的关联方。奇怪的是,从2010年2月尚德退出亚硅业到20110年5月,史的家族信托接手亚硅业,史仍然是亚硅业的董事长和法人代表,没有任何变动。

2011年末,尚德陷入光伏危机——当时尚德的负债率为79%,短期借款为65438美元+0573万美元;但作为尚德的上游供应商,亚洲硅业独善其身,资产负债率仅为36.7%,0元起短期借款。

在光伏行业整体陷入泥潭的现实下,亚洲硅业的业绩离不开尚德的支持:成立五年来,尚德为其提供了至少6543.8+05亿美元的无条件支付合同、6543.8+00万美元的无息贷款、5亿元的担保和近1亿美元的预付款,并长期是其唯一客户。2011年7月,尚德还与亚洲硅业签订了新的多晶硅采购合同,即从2012年起,9年内向亚洲硅业采购多晶硅63300吨。除了在亚洲的硅业,史还成立了另一家私人公司——辉煌硅业科技投资(香港)公司“BVI公司”。

根据从BVI Registry获得的信息,Brilliant Silicon Technology也于2006年在英属维尔京群岛注册,控制人为石和。这些信息也鲜为人知。“石最早的想法是,亚洲硅业生产多晶硅,卖给辉煌硅能。辉煌主要生产硅片,卖给尚德。”上述知情人士告诉环球企业?回家。

只是辉煌硅能最后没有亚洲硅业成功。在辉煌硅能,石遭遇了人际关系滑铁卢,而辉煌硅能也走到了分离的尽头。

与亚洲的硅产业类似,辉煌硅业科技(BVI)于2007年在江苏省扬中市油坊镇成立了辉煌硅业能源(镇江)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辉煌硅业能源)。记者获得的辉煌硅能2008年审计材料显示,辉煌硅能是由香港德亿有限公司出资的外商独资企业,成立于2007年6月。香港德意有限公司是辉煌硅科技(BVI)的全资子公司。

但在此之前,外界普遍认为,辉煌硅能是由香港辉煌硅科技有限公司、无锡尚德、环太硅业科技于2007年联合成立的。对此,记者在查阅尚德电力的公开资料时,并未发现任何证据。

辉煌硅能成立之初,董事会由吴梅容(兼任董事长)、王奕程和李中莹组成。和均为石的老乡,分别为香港晶硅科技(BVI)的两家香港子公司(香港德亿有限公司和香港兴盛有限公司)的董事。

2008年5月,尚德电力投资了辉煌硅科技(BVI),以265,438+0.4万美元的代价,接管了辉煌硅能源65,438+08%的股权。在吸引到注资后,辉煌硅能与亚洲硅业如出一辙,董事会也发生了变化——吴梅容继续担任董事长,董事会成员包括史、钱小云、洋子(时任尚德CFO)、陈秋明。

尚德电力在成立初期也开始与辉煌硅科技(BVI)进行交易。2007年,尚德为BVI提供了654.38+00.8万美元的保证金。2008年,尚德电力除了以265,438美元+40万美元向辉煌硅科技(BVI)股东购买股权外,还以6,370万美元向BVI及其子公司购买原材料。此外,尚德还与其签订了两份硅片采购合同,分别是2008年9月起为期5个月的采购协议和2009年8月起为期3年的采购协议,合同价格接近3亿美元。

2009年5月,辉煌硅能与镇江环太硅业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环太”)合并,辉煌硅能更名为“镇江环太硅业科技有限公司”。合并后,香港德意有限公司占合并后公司注册资本的64.99%,闪耀香港有限公司占28.72%,江苏桓台化肥有限公司占6.29%。环太硅业科技创始人兼董事长王鲁宝出任合并后公司董事长,董事仍由石、钱小云、洋子、陈秋明组成。

王禄宝和石,两人都是扬中人,在合作之前就已相识近65,438+00年。据知情人士透露,史甚至带领王绿宝进军光伏行业。石对两人在桓台上的合作充满期待,但蜜月期还没过一年,硝烟已经四起。“环太与辉煌硅能的分离,真是应了那句老话‘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老板们最早合作的时候可以同甘共苦,但是看到利益的时候都是拼个你死我活。”扬中环太的一位员工说。

2010年6月,环太与辉煌硅能选择分手。环太退出后,据内部人士透露,辉煌硅能的控制权分为两部分,其中尚德电力持股29%,而史个人实力占股71%。晶硅能源的实体被拆分为两家公司——荣德新能源投资有限公司(香港)和荣德投资有限公司(香港)。其中,前者是众所周知的——“是石博士的公司,荣和德分别取自石和尚德”,扬中环太的员工说。然而,后者荣德投资有限公司(香港)却从未出现在报表和公众视野中。

荣德投资有限公司(HK)在史的家族财富版图中处于什么位置,不得而知。然而,当记者查阅这两家公司的注册形式时发现,虽然创始成员出现在不同的基金名称下,但创始地址都是在BVI,发起人地址也一模一样,首任董事都是史的妻子。

到2010下半年,国内光伏行业一直被欧洲国家补贴减少的消息所困扰,不容乐观。此时,尚德电力被称为开发上游、拓展产业链,将以654.38+0.23亿美元的价格收购荣德新能源投资有限公司,荣德新能源将成为尚德的全资子公司。除了光伏产业的发展,石家族的私人财富版图也延伸到了私人投资领域。2008年2月在上海成立的上海上力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力投资”)就是其中之一。公开资料显示,尚力投资的法定代表人为史的妻子,董事兼总经理为上述陈秋明。

2012年,上力投资表现最抢眼的是投资鲁花白娜。鲁花白娜上市前,尚力投资持有鲁花白娜10%股份;2012年2月,鲁花白娜上市,上力投资账面回报高达16倍。

除文化产业投资外,尚里资本在2010上市的玉钻石、2065 438+065 438+0 9月上市的巴岸水务预上市投资人名单中,无独有偶,在巴安水务的预上市股东名单中,由史前策略分析师张育新创办的上海道杰投资有限公司也在其中。

2009年,尚力投资与雅戈尔投资有限公司、无锡新区创新创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共同成立无锡凌峰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凌峰基金),投资无锡新区及周边地区的新能源、环保节能、生物医药、物联网、文化创意产业、新材料、现代服务业等领域。

尚德方面虽然从未公开披露,但尚力投资与史的关系,在业内人士看来,其实已经接近公开。但除了工业领域的上力投资、亚洲硅业、辉煌硅能,史到底有多少隐形财富,我们很难知道,尚德电力在史家族财富的聚集过程中也不是那么清白的。

“施个人财富的积累,尚德电力的很多高管都心知肚明,他们只是视而不见。”上述接近尚德的知情人士表示,“在亚洲硅业成立初期,尚德财务部门的同事需要帮助他们争取银行的资金支持,做路演。在这样的情况下,尚德电力能完全置身事外而不自知吗?GSF(全球太阳能基金管理公司)反担保事件爆发后,谁是骗局,尚德高管心知肚明。”

除了商业困境,尚德电力还将继续面临法律诉讼。GSF反担保事件爆发后,美国律所起诉尚德发布虚假信息误导投资者,对尚德提起集体诉讼。意大利法院指控尚德在意大利非法建造太阳能发电厂,以骗取政府补贴,并对尚德提起刑事诉讼。

《环球企业家》了解到,2012年底,尚德电力另一股东在美国起诉尚德高管,称“公司高管挪用公司高达168亿美元的投资资金实现自身利益,包括向尚德电力CEO个人公司提供无息贷款”。记者询问代理这起诉讼的美国劳森律师事务所时,获悉诉讼已经立案,调查正在进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