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州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现状

沧州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经过十多年的开发建设,已进入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尤其是晋升为国家级开发区后,园区知名度与日俱增,国内外大项目纷纷向园区伸出“橄榄枝”。加快东区开发建设,拓展园区发展空间,既是区内企业发展的需要,也是沧州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谋求新跨越的必然选择。

一、基本信息

沧州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原河北省沧州临港化工园区)是在河北省、沧州市加快化工产业沿海临港、向专业园区集中,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的背景下成立的。2003年5月被河北省政府批准为省级开发区。2006年3月被评为省级循环经济示范区;2009年7月,规划面积扩大到26平方公里;2010 165438+10月11、经国务院批准,正式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命名为“沧州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成为河北省第三个、沧州市唯一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沧州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际控制面积26平方公里,规划面积118平方公里,分为西区和东区。西区8平方公里,东区110平方公里。开发区位于沧州市东部,环京津环渤海,渤海湾的穹丘上,东距黄骅综合港20公里,距北京20公里,距天津110公里,处于北京2小时经济圈和天津1小时经济圈内,与韩国、日本等东亚国家空间距离近,区位优势明显,交通物流便利。

二是高端站,以科学规划引领开发区。

沧州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之初,通过科学的发展规划,营造了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开发区借鉴国内外创业园经验,结合上海化学工业区、美国休斯敦、比利时安特卫普、新加坡裕廊的发展轨迹和历程,委托上海同济大学、德国斯图加特大学根据自身特点共同编制开发区总体规划,在开发建设过程中力求突出三个特点:(1)将石油化工、氯碱化工、煤化工、精细化工有机结合,协调发展,上下游一体化。(2)以港口和化工液体码头为龙头,铁路、高速公路、仓库、储运并举,化工生产和进出口贸易并重的现代物流配送特征;(三)以产品项目、公共工程、物流输送、环境保护和管理服务为一体的综合建设和管理特色。通过科学规划,为开发区的规范化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三是产业集聚,形成了以化学工业为主体,相关产业快速发展的良好局面。

经过十年的积淀,沧州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厚积薄发,迎来了产业集聚区的大发展,区内已建成和在建项目80多个,总投资600多亿元。法国液化空气集团、中国海洋石油、神华集团、中国化工集团、香港华润集团、冀中能源集团等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投资或参与各类项目,以及配套的公共工程、物流专业公司。形成公用工程、大型炼油、TDI、PVC、特种板材、水泥、高档染料等相关产业快速发展的良好局面。

目前已投产的项目有:中国化工沧州大化5万吨/年TDI项目投资654.38+0.23亿元、金牛化工23万吨/年PVC树脂及其配套项目投资654.38+0.69亿元、河北建新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年产4000吨苯胺-2,5-二磺酸单钠盐项目投资654

升级为国家级开发区后,一批大项目相继开工或竣工,包括:投资40亿元的河北郑源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合成氨、尿素项目,投资360亿元的徐阳煤化工集团己内酰胺系列项目及规划项目,投资6543.8+00亿元的华润电力控股有限公司2× 30万千瓦热电联产扩建项目,投资20亿元的沧州大化股份有限公司等。

2011、11国内外知名企业签约落户开发区,涉及化工、新材料、节能环保、仓储物流、R&D中心、基础设施开发等行业,总投资800多亿元,其中:郑州天途路业有限公司C5馏分综合利用系列项目,美国宽码科技集团R&D。在张兆堂同志的带领和不懈努力下,沧州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产业不断集聚,进入了大跨越大发展的新时代。

上述项目的建设和实施,为开发区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目前,基本形成了以炼油为龙头,PVC、TDI、CPL为骨干产品的石化产业链框架,以及高档染料、农药中间体、香精香料、粘合剂、添加剂等近百种化工新材料的精细化工生产能力。以煤制气中心为龙头,以甲醇、醋酸、合成氨、化肥为骨干产品的煤化工产业链框架;以金牛化工20万吨离子膜烧碱为龙头的氯碱化工产业链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