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口上的滴滴:本土业务撑起国际化门面,国际资本怕做别人的衣服。

滴滴事件仍在发酵。不出意外,滴滴事件将成为保障用户信息和国家数据安全的标志性事件。

从业务角度来看,虽然滴滴自称“全球领先的出行技术平台,为亚太地区、拉美非洲、中亚和俄罗斯提供广泛的基于应用的服务”,并试图尽可能向一家国际化公司靠拢,但从业务数据来看,该公司是一家以本地化业务为主要支撑的“国际化”公司,因为其国际业务不仅疲软,而且处于持续亏损状态。

滴滴出现在人民日报2017。当年9月,《人民日报》报道称,近两年滴滴投资了全球七大移动出行平台:巴西的九九用车、印度的Ola、南非的Taxify、中东的Gling和美国的优步。当时,公司创始人程维也提到,滴滴国际化的理念不是竞争,而是合作。“希望输出中国过去几年在解决交通问题上的创新模式、技术和资本,从而实现更快更好的发展。”

根据滴滴招股书披露的信息,该公司确实是全球最大的移动出行平台,业务覆盖15国家近4000个城市,为人们提供租车、打车、搭车、* *享受自行车、* *享受摩托车和驾驶、金融服务等服务。在截至3月底的最近65,438+02个月中,该公司在全球范围内拥有4.93亿活跃用户和65,438+05万活跃司机,全球日均交易量为465,438+00万。全平台总交易额达到341亿人民币,平台司机总收入6000亿人民币:

运营数据显示,2018-2020年滴滴总营收分别为135288亿元、154786亿元和141736亿元,其中来自中国出行的营收分别为13320.7亿元。

从业务类型来看,滴滴在中国大陆提供出租车、网约车等出行服务,而在国际市场,除巴西99外,主要提供搭便车和外卖服务,出租车、网约车等服务由其股东Taxify和优步提供。

从经营业绩来看,目前除中国大陆出行业务盈利外,国际业务和其他业务均处于亏损状态,拖累了滴滴的整体业绩。从2018到2020年,公司累计亏损达353亿元,这是任何一家公司都无法承受的:

公司短期盈利无望,各路资本不得不寻求退出,所以赴美上市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作为一家“国际化”公司,滴滴在巴西、墨西哥等国家拥有1000多名员工,其中巴西428人,墨西哥333人,但国际员工仅占公司员工总数的7.9%。此外,通过招股书可以发现,滴滴的主要员工为运维支持人员和R&D人员,占比77.8%。大量滴滴司机的身份类似于外卖小哥,与公司没有劳动合同关系:

滴滴是资本堆砌的公司。自2012年7月获得王刚天使投资以来,公司要么正在融资,要么正在融资的路上。2014年,公司实施C轮融资1亿美元,包括腾讯、华星等众多知名资本。2015年,公司连续实施多轮大规模融资,仅F轮和G轮融资就达75亿美元。当时滴滴大笔融资的目的是为了应对与快的、优步的竞争,通过烧钱补贴抢占市场。2015,滴滴和快的合并结束竞争。2016年8月,滴滴收购优步中国,滴滴和优步互相持股,成为双方的小股东,于是滴滴和同行的烧钱大战终于落下帷幕,滴滴赢了。

在与快的和优步的竞争结束后,虽然美团陆续进入市场,SAIC和广汽等车企也建立了自己的汽车共享业务,但都无法撼动滴滴的领先地位。滴滴也拓展了业务范围,开始涉足* * *享单车、自动驾驶等。,并不断拓展其业务边界。然而,2065438+2009年7月获得日本丰田6亿美元战略投资后,滴滴在过去的一年里一毛钱都没拿到。这期间公司持续亏损,资金压力还是蛮大的。2018年,滴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92.28亿元,对外投资为18449亿元。虽然当年融资232.77亿元,但仍无法覆盖资金缺口。2019-2020年,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1445万元和1138万元,但累计对外投资高达80.96亿元,公司仍依赖外部融资。业务方面,虽然公司营收已经过千亿,但是运营成本也很高。加上运维支持和研发上的费用,已经连续三年亏损:

2021年4月,滴滴完成债券融资15亿美元。投资者包括高盛、中国、摩根大通、摩根士丹利、巴克莱投资银行和其他大型华尔街投资银行,以及臭名昭著的汇丰银行。

欠债还钱天经地义,也不知道滴滴和这五大金主达成了什么样的协议。

在股权结构上,滴滴从成立到登陆美国资本市场一直在融资,创始人股权被大幅稀释。招股书显示,创始人程仅保持7%的股份,却拥有65,438+05.4%的投票权;刘清和高级管理团队的持股比例为12.2%,整个管理团队的持股比例为19.2%,但拥有44.5%的表决权:

滴滴研究了阿里巴巴的合伙人制度,分为合伙人和合伙人委员会两个层次。在合伙人制度下,合伙人任命和罢免执行董事。合伙人对某些高管的提名;滴滴合伙人有三个创始合伙人,包括、、苏,还包括不少于两个有限合伙人。新合伙人的选举需要至少75%的全体合伙人的投票。

滴滴第一大股东为软银,持股比例为21.5%,投票权为21.5%;第二大股东为优步,持股比例和投票权为12.8%;腾讯持股6.8%,拥有6.8%的投票权,滴滴团队仍有控制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