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的“三板”是什么意思?
转身(我们看看是否还早)
三板市场的起源
三板作为一个另类市场,一直被主流投资者忽视。三板市场的正式名称是“代办股份转让系统”,其初衷是为了妥善解决原网和STAQ系统的“历史遗留”问题。NET和STAQ系统是分别于7月1992和4月1993开始运行的法人股交易系统。在交易过程中,有相当一部分个人违反两个制度的规定进入市场,导致两个制度中流通的法人股已经个人化。1999,两个系统停止交易。监管部门从规范市场和适当考虑投资者利益的角度出发,一直在寻找“多赢多效”的解决方案。“代办股份转让系统”应运而生。
2001年4月20日,“PT水仙”成为中国股市十年来第一只退市的股票,中国证监会正式启动退市机制。如果股票退市带来的风险由投资者承担,显然是不公平的。退市不是破产。三板市场解决了退市股票的“出口”问题,承担了完善我国退市机制、探索建立多层次证券市场体系的历史任务。
三板股票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个是STAQ、网系统转来的股份公司;另一部分是从沪深交易所主板市场退市的公司。目前三板转板的股份只能在申银万国、国泰君安、国信证券、大鹏证券、闽发证券、辽宁证券6家券商的300多家营业部交易。三板市场9家公司10股,现有投资者9.5万人。很快,申中昊等5家退市公司将加入三板市场。目前三板市场交易的股票价格比最低时上涨了两倍多。随着主板退市公司加入三板市场,投资者数量也将同步扩大,三板市场双向扩容指日可待。种种迹象表明,三板市场的功能定位正在悄然发生变化。
目前,随着中国证券市场进程的日益成熟,三板市场无疑被赋予了构建多层次市场体系和重新孵化退市公司的双重功能。
三板市场的交易模式
中国证券业协会近日发布《关于完善代办股份转让的通知》,将退市公司纳入代办股份转让试点范围。至此,退市公司的“三板”条件进一步明确。
《通知》规定,退市公司股份转让必须符合三个条件:一是公司依法完成退市程序,并代表主办券商正式提交股份转让申请。主办券商与退市公司签订代理股份转让协议;二是公司股东在主办券商营业机构开立非上市股份转让账户;三是符合《证券公司股票转让服务试点办法》规定的其他条件。
代办股份转让是独立于证券交易所的系统,投资者需要在委托股份转让前开立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股份转让账户。
从交易方式来看,其实三板市场严格来说并不是场外交易。由于已签订相互代理协议的6家券商仅履行开户和隔离投资者的职能,三板市场的所有技术支持仍由交易所实现,与主板无异,将成为三板市场扩容的重要保障。
股份转让以集合竞价的方式撮合。目前股份转让价格没有指数,股份转让价格限制在5%以内。股份分类转让,股东权益为正或净利润为正的,一周转让5次;如果两者都是负数,一周转三次股;未与主办证券公司签订代办股份转让协议,或者未履行基本信息披露义务的,应当每周转让一次。
可能成交价格预披露是指在最终撮合成交前,按照集合竞价规则,在若干个既定的时间点上,对每个时间点之前输入的所有交易指令进行虚拟撮合而形成的价格分时点进行披露的制度。在现行集合竞价规则的基础上,代办股份转让系统的可能成交价格预披露制度是在转让日10:30、11:30、14:00各披露一次可能成交价格,最后一小时即14:00后每十分钟披露一次。
代办股份转让系统可能交易价格预公告与主板市场公告的区别有两点:一是代办股份转让系统预公告是虚拟交易价格,而主板市场价格公告是真实交易价格;第二,可能交易价格预公告只揭示了某一特定时间可能的交易价格,并没有揭示交易量,而主板市场既揭示了交易价格,也揭示了交易量。
投资者可以从股票简称的最后一个字符识别股份转让的数量。股票每周一、二、三、四、五转让一次,每周转让五次。股票简称的最后一个字符是阿拉伯数字“5”;每周一、三、五转让一次,每周三次,股票简称最后一个字符为阿拉伯数字“3”的股票;每周五只转一次的股票,股票简称的最后一个字符为阿拉伯数字“1”。
三板市场可能孕育丰富的机会。
事实上,三板的套利空间并不小。2003年,三板市场跌宕起伏,股价年内最大振幅在45%以上。今年4-5月期间,在主板市场不景气的形势下,三板市场反其道而行之,部分交易品种表现强劲,颇受欢迎。华凯从4月9日最低的1.17元涨到目前的1.50元,涨幅28%。
三板市场活跃的内因在于市场对转板公司重组措施下主板上市的预期,同时这种预期与转板公司信息披露不完善相矛盾,进一步加剧了价格波动。以品牌保护为目的的资产重组一旦失败,在公司退出主板后仍可实施,重组方可获得非流通股转为流通股带来的资本收益。这对机构投资者来说是一个很大的诱惑。所以不排除在连续亏损后故意让部分公司退市,然后在三板市场操作资产重组的可能,那么三板市场可能会演绎出暴富的机会。
三板市场最近的上涨与深圳中小企业板块即将上市密切相关。市场人士认为,中国酝酿四年终于推出中小企业板块,体现了监管层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决心;特别是中小企业板还会建立机制,将摘牌公司的股票有序、快速地转到股转系统,自然刺激了三板市场的重新活跃。
特别是,最近的扩大有望改善参与者稀少的局面。一个直接的因素是,大量退市公司登陆三板,势必同时带来其原有的数万股东。即使大部分股东在失望的时候选择卖出,不再买入,但总会有一部分投资者会留在三板。同时,随着交易品种的增加,投资者有了更多的选择,三板也会吸引一批新的投资者。随着退市公司加速“平移”三板市场,三板市场将迎来扩容高潮,扩容将引来活水。大量退市公司的进入,会大大增加三板市场的活跃度和关注度。
三板市场的流动性有两个方面:一个是撮合交易数量的增加,导致股份的流动性增加,从而提高市场参与的积极性,体现活跃市场的效果。而主板退市公司与原三板挂牌公司之间价值流动性的增加,本质上是强化了三板市场的孵化功能,其中蕴含着转让股份价值突变的巨大投资机会。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2003年9月16日,中国证券业协会负责人表示,退市公司股票经重组后可全流通,引起市场广泛关注。众所周知,虽然退市并不意味着破产,但是退市企业已经连续亏损三年以上,严重资不抵债,企业基本丧失了继续经营的能力。因此,政策驱动的重组将是退市公司重获新生的重要途径。这一措施虽然短期内会让市场有扩容的预期,但长期来看肯定会对提升三板市场的整体价值起到积极的作用。
后续“三板”政策有望陆续出台。
事实上,三板的市场建设一直在积极推进。2001年6月,中证协建立代理股份转让系统,俗称三板,解决原网和STAQ系统上市公司股份流通问题。
2001 65438+2月10第一家退市公司水仙挂牌三板。
2003年,中国证券业协会大幅扩充三板证券公司数量,新批准12家证券公司从事股份转让业务,使得主办券商数量由原来的6家激增至18家。
2004年3月,继推出转板机制后,中国证券业协会宣布调整代办股份转让的停复牌规则。自3月22日起,股转公司披露除《董事会关于股份置换的决议公告》和《终止代办股份转让公告》之外的其他中期报告,股票不停牌。
由于三板市场没有连续竞价交易,原定停牌时间为1天,极大影响了股份转让的流动性。取消非重大事项停牌,自然有助于加强三板交易的连续性。
三板停复牌规则的调整,被业内理解为三板扩容政策的有力补充。大规模扩容到来后,三板市场的机会也会增加。
“三板”市场今年也将迎来一系列“利好”政策措施。例如,证券业协会负责人表示,作为今年的一项重要工作,证券业协会将推出一系列促进“三板”市场规范发展的政策措施,包括:修订《证券公司代办股份转让业务试点办法》和《股份转让公司信息披露实施细则》,研究制定挂牌公司股份转让操作规则, 主办券商办理股份转让业务的考核制度、证券交易所公司办理转让系统的挂牌标准、主办券商财务顾问指引; 继续研究推进退市公司规范重组和流通股东网络投票试点工作,完善代办股份转让板块构成,新增转让方式;本文从我国现阶段的实际出发,借鉴国外柜台市场的成功经验,研究我国代办股份转让系统的发展方向。
一些乐观的观点认为,扩容后的三板有望发展成为中国的场外市场,进而逐步吸引一些小型高成长公司和高科技公司,逐步淡化其“垃圾板”色彩。
未来三板市场的发展前景
经济学家对三板市场的建立已经有了一个大致的轮廓。刘纪鹏代表的观点非常明确。刘不止一次公开表示,发展三板市场,构建多层次市场体系,是资本市场的大势所趋。
根据刘纪鹏的设想,这个市场需要容纳六个因素:1。定向募集公司。90年代中期,全国有6000家定向发行公司,完成了,但是没有流动性,没有监管,有的消亡了,有的存在了,没有上市机会,所以股份转让需要一个地方。2.当地场外市场的退市企业。1998 574关闭OTC柜台遗留的企业处境困难,要考虑政策的连续性;3.高科技企业。融资是这些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给风险投资一个退出渠道;4.深沪两家上市公司中的退市企业;公司申请上市公司进入辅导期。要提供一个发挥摇篮和孵化器作用的场所,在低级市场进行监督和辅导;5.退市企业5家。STAQ和网络系统。“建立一个不是主板市场的场外市场,需要综合考虑上述因素,而不是单一考虑主板退市和两个系统退市。
刘纪鹏强调,三板市场不具备IPO的功能,应该主要承担已成立的股份公司现有股份转让的功能。他还主张将二板市场和三板市场合并,然后可以在这个市场建立一个中央场外市场,将报价系统和场外市场融为一体。同时,也要培育区域性的OTC市场。
众所周知,退市机制不完善是主板市场资源优化配置不完全、理性投资理念难以形成的重要原因。同时,证券市场成熟进程的深化,促进了证券交易行为从交易所场内交易向场外交易和区域性产权交易中心辐射,建设多层次市场体系的内在要求正在逐步实现。
因此,在上述两方面的共同推动下,我们对三板市场功能的理解是:短期内,三板市场旨在为主板上市公司退市提供出口,缓解因退市可能形成的社会振荡,进而给予相关上市公司重获新生的机会。从长远来看,如果场外交易模式的三板市场能够与区域性产权交易中心对接,产权交易将从使用价值的产权形态转变为价值形态的股权转让,最终将促进多层次证券市场高级形态的出现,拓宽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渠道。
事实上,按照专家们的思路,三板未来发展的轮廓将是:两三年内,三板市场将加快转板速度,大幅扩容;同时,从三板到主板上市的“绿色通道”也有望发挥作用。专家认为,符合恢复主板条件的退市公司,也应该在三板交易一段时间后恢复上市。再进一步,未来可能会在三板诞生一个新的板块,吸引高科技小市值公司和有历史问题的公司上市,其上市要求可能会比中小企业板略低。最乐观的观点是,扩容后的三板类似于美国的场外市场,将与主板和中小企业板形成互补。
专家认为,如果这种想法得以实现,三板将真正成为适合投资者投资投机的交易场所。目前投资者只能观望。因此,投资者应该区别对待三板公司,在规避市场风险的同时抓住市场机会。有业内人士甚至认为,三板的投资机会远超沪深主板。2003年,三板市场跌宕起伏,年内股价最大振幅在45%以上,尤其是低价小盘股成为三板投资者的主要投资品种。
三板市场的投资策略
三板市场的上市公司主要分为两类。一是原网和STAQ上市公司,共9家公司。为了达到在主板上市的要求,原网和STAQ系统的9家三板公司,大部分都进行了彻底的资产重组,整体质量好于主板市场退市公司,但亏损仍然较大,平均业绩水平远低于主板市场。
另一种是主板退市的公司。目前有国嘉3等5家公司8只股票。水仙、中昊、广东金曼三家最早退守三板市场的公司,2003年6-9月每股收益分别为-0.2267元、-0.17元和-0.567元,无一例外全部亏损,资产负债率分别达到556.63%和172.20。
所以目前三板转板公司分为两个梯队。一种是公司股东权益为正或者净利润为正,有在主板上市的可能。有7只股票,每周交易5次,都是在原STAQ和NET系统上市,其余为第二梯队,主要是从主板退市的公司,每周交易3次。
2003年6月5438-9月,9家公司中,大自然、建北、井陉、广建、九峰等有换板意向的公司和洪盈利,其余3家公司亏损,亏损额达到1/3。加权平均每股收益和净资产收益率分别为0.0375元和3.25%,分别为主板市场加权平均值的23.44%和52.50%。其中,业绩最好的建北每股收益仅为0.2002元,净利润不足4000万元。此外,三板公司的资产质量比与主板市场有一定差距。平均资产负债率达到70.20%,加权平均每股净资产仅为1.15元。
不言而喻,从主板翻译过来的几家公司资产质量往往是连续亏损3年以上,净资产已经为负。更重要的是,公司本身缺乏扭转亏损局面的实力,资产质量不佳也让外界对重组失去兴趣。所以退三板后,这些公司还是亏损的。
从转战三板的金田、国嘉来看,资产质量一点也不乐观。退市前净资产分别为-99371.28万元和-492963900元,资产负债率分别为1.8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