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因经营困难降薪合法吗?
出现经济困难时,公司可以降低员工的工资。公司只能在以下情况下降低员工工资。
1.员工违反公司纪律。如果员工违反了公司的劳动纪律,公司可以根据制度对其进行处罚,降低其工资。
2.员工不称职。
3、根据具体岗位调整和降薪。由于工作需要,员工被调整到岗位工作,由于岗位价值不同,薪酬自然降低。
4.绩效考核降薪。该员工月度绩效考核连续三个月不达标,达到公司薪酬管理规定的条件,降薪,导致其工资减少。
5.公司的经济陷入困境。由于公司经营困难,入不敷出。为了降低人力成本,度过危机,公司进行了全员降薪。劳动报酬涉及劳动者的切身利益,双方在劳动合同中约定的工资标准具有法律约束力。未经与劳动者协商一致,用人单位不能随意降低劳动者的工资标准。
公司降薪要注意什么?
而且很多工人的工资标准需要一定的工龄才能逐渐形成。如果任性降低,将严重损害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从实践的角度来看,劳动报酬是劳动者的核心权益。除经营困难外,用人单位必须与劳动者协商降低工资,否则可能被视为克扣工资的行为。员工可以据此提出辞职,并向用人单位要求经济补偿。
综上,国家实行最低工资保障制度,用人单位根据本单位的生产经营特点和经济效益,自主确定本单位的工资分配和工资水平。用人单位不能进行歧视性降薪,比如只给部分员工或特定员工降薪是违法的,降薪必须整体进行。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四十七条国家实行最低工资保障制度,用人单位根据本单位的生产经营特点和经济效益,自主确定本单位的工资分配和工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