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河航运是什么意思?
内河航运是非远洋航运,是指在内河和湖泊中的航运。
中国自营内河航运始于19的70年代。民国成立后,进一步发展,但在抗日战争期间损失巨大,至40年代末未能恢复。中国有5000多条河流,总长度超过42万公里。
航运业历史悠久的招商局,1930年由国民政府改为国有。其前身是李鸿章于1872年(同治十一年)创办的轮船招商局,是清末洋务派创办的第一家民间企业,也是中国第一家轮船公司。
扩展数据
建国以来,内河航运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①20世纪50年代内河航运的恢复和快速发展阶段:1949,我国内河通航里程只有7.36万公里,年货运量只有2500多万吨。由1957发展到14.4万公里,内河货运量占国内货物周转量的13.4%。到1961年,内河通航里程创历史新高,达到17.2万公里。
(2)20世纪60年代以后的20年,内河航运发展缓慢:此时由于水资源的综合利用,水利、水电、航运并重,到1979年,全国通航河流上形成1200多座通航大坝;在交通建设中,铁路比河流更重要,国家对内河航运的投入减少,导致大量物资弃水上岸。
1979年,全国内河通航里程缩短至10.8万公里,内河运输占国内物资周转量的比重下降至7%。在上述航行里程中,只有8.7%的船舶能常年航行300吨以上;只有4.1.000 dwt的船可以通过。设备落后,港口吞吐能力滞后,船代仓,港压船。船舶实际通航量仅为10%。
(3)20世纪80年代以来,大力整顿内河航运,提高航运能力的发展阶段:
主要表现为:与1952相比,1983客货运输客运量增长7.9倍,旅客周转量增长5.4倍;货运量7.2倍,货物周转量9.3倍。到1988年,内河航运年货运量达到3.76亿吨,客运量为215万,远高于上世纪50年代。
百度百科-内河航运